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汕头基准气候站使用的E-601B 型蒸发器的构造与观测原理,总结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尝试找出部分容易造成蒸发量观测结果的误差甚至缺测等人为影响因素,并对E-601B型蒸发器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注意事项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浍河水库1964年-2001年对比观测蒸发资料的相关分析,得出了伞陆上E601蒸发发器与漂浮水面E601蒸发器及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逐月换算系数,为研究蒸发规律、确定自然水体蒸发量和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测站连续3年的小型蒸发器与E-601B型蒸发器非结冰期的对比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和比值法求得小型蒸发量订正公式,经试用,效果较为理想。为利用长序列、单站点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使用提供了依据,对当地的气候研究和气象服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自动站观测的应用与普及,业务自动化意识的不断加强,业务人员对人工观测项目(特别是仪器的日常维护)重视似乎有所淡化,现就谈一谈日常维护项目中最需体力活的一项——"清洗E-601B型蒸发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鄱阳湖都昌蒸发实验站1981~1988年的实验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重点讨论了总辐射和干燥力.由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干燥力的不同类型公式进行组合优选,得出彭曼修正式.修正后的公式精度明显提高.年平均蒸发量相对误差小于4%.月蒸发量相对误差<±15%的精度为85%,<±20%的精度为92%.成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鄱阳湖及其邻近地区的水面蒸发计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兰村水文站某一冰期水面蒸发实验和非冰期E601和D20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发对比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冰期用E601半深、冰期与非冰期用D20注水深50mm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与E601型蒸发器量相关关系密切,折算九比较稳定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孙学军 《科技信息》2012,(18):458-458
为研究不同的观测仪器、设备的蒸发关系,通常将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换算为E601蒸发量。但是,换算时所用的系数往往以经验系数居多。本文以麻街水文站E601型蒸发器和20cm口径蒸发皿的观测数据为依据,采用对比分析和图解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该站的水面蒸发系数,可供水文、水利工程和气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达伟  李萍 《巴州科技》2006,(2):38-41
本文使用巴州水文局且末水文站20cm口径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同期观测资料,分析两种蒸发量观测值的相互关系,得出该站两者之间的折算系数和一元直线回归方程中的有关参数,为利用长序列、单站点的小型蒸发器的观测资料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萍  朱建春 《巴州科技》2005,(2):46-47,45
本文使用巴州水文局大山口水文站20cm口径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同期观测资料,分析两种蒸发量观测值的相互关系,得出该站两者之间的折算系数和一元直线回归方程中的有关参数,为利用长序列、单站点的小型蒸发器的观测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能量平衡及蒸发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为准确计算大气逆辐射,该文基于6种常用的晴空大气发射率计算公式并根据日太阳辐射率(太阳辐射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对云的影响进行修正,建立大气逆辐射的参数化方法;并将6种方法与位于华北平原的位山生态水文实验站与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arshunova公式具有最好的模拟精度,确定系数(R2)高于0.97,平均偏移误差(MBE)小于4W/m2,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11W/m2,尤其是日辐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1.00±0.05范围内,截距小于15W/m2,能精确模拟气候变化下的大气逆辐射。  相似文献   

11.
甘肃风及风能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北麓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祁连山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地表径流发源地,每年平均从其北麓向南部的河西绿洲输送68.86%10^8m^3的径流量,因此,祁连山区北麓出山径流的变化对河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祁我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最新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出山径流对抉变化的响应以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近几十年来气温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与全球增温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山区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走廊平原区,其中又以祁连山中段地区温度升幅为最大,全球增温对河西内陆干旱区气候与出山径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受此影响,祁连山北麓东部地区出山径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出山径流的增加趋势不是十分明显;西部出山径流在降水量与气温同时上升的情况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气候干湿状况变迁考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检索整理了河西走廊史载以来的气候旱涝资料,采用湿润指数公式进行处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历史上气候干湿状况变迁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对“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交错区草地培育优化生态模式研究”课题中的数据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并给出了该数据管理系统的主控模块程序清单。  相似文献   

15.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westerly airflow, and lie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erms of its ecological fragility and climatic sensitivity. During a recent field expedition to this region, we found a sedimentary mirabilite layer in a number of localities including Suwushan, Yanchi, Baitujing, Yanchi Gaotai, Huahai, Yumen, Halanuo扙r, and Dunhuang (Fig. 1),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a…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河西内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调控的优化模型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而探讨人地关系协调发民遥综合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综合研究一个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Early tectonic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Hexi Corridor is the northmost foreland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Tibet, Altyn Tagh Fault (ATF)-North Qilian Shan marginal Fault (NQF), and the southern Kuantan Shan-Longshou Shan Fault (KLF). So its study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ibet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oldest Cenozoic sediments in the Corridor is the Huoshaogou Form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errigenous fine conglomerate, sandstone, sandy mudstone and mudstone, depositing in al- luvial to lacustrine and fan delt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Detailed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of this sequence at Yumen clearly reveal eleven pairs of normal and reversed polarities. Fossil mammals found around the section support that most of the observed polarities can be well correlated with chrons between 13n and 18r of the standard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yielding ages of 40.2-33.35 Ma. The mean declinations of this sequence and its immediately above stratigraphy indicate an 18.3° rapi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Hexi Corridor. Since this sequence has been strongly folded and is capped by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we think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thick alluvial fan conglome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foreland basin may indicate the initial de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Qilian Shan. This process could occur at latest at 40.2 Ma, driven by the faults NQF and KLF that thrust onto the Hexi corridor respectively from its south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These faults are in an early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of India with Asia, while the unconformable termination and rotation of the Huoshaogou Formation at -33.35 Ma indicate other early episode of rapid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地区近5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应用累积滤波器和秩次相关法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 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 ,并受海拔高程的影响 .这可能是不同的下垫面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 .该区气候总体趋于暖湿 ,这同GCMs模拟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气候区划及酿酒葡萄品种区划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一般气象站点2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李华等提出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即采用无霜期作为一级指标,干燥度作为二级指标,埋土防寒线作为三级指标,将甘肃省划分为9个气候区。确定了河西走廊地区、白银中部地区、兰州周边县区为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其余地区为一般适宜区,可发展适应性较强的酿酒葡萄品种,还有某些特殊的小气候区域也能生产优质或优良葡萄与葡萄酒,但需进一步研究细化。通过对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有效积温3个品种区划指标的计算分析,结合甘肃省目前酿酒葡萄实际的种植情况,确定了光热指数比较适合作为甘肃省酿酒葡萄品种区划的指标,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每个区域适合栽种的酿酒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