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从多样性、优势度、均匀性及分维数等指数对合肥市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96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897,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632,各景观类型分维度均在1.2左右,可见整个区域景观比较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但合肥市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程度偏低,斑块形状比较复杂,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特征;由此提出调整对策以便达到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最大化,为制定合肥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庆地区1∶10万土壤侵蚀图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和分形维数角度进行了土壤侵蚀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中强度土壤侵蚀分布在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微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的边界密度较高,异质性特征也较强烈,显示出对整个地区景观有较高程度的影响;剧烈侵蚀、极强度侵蚀斑块高度破碎化。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1988-2009年7年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选用斑块密度指数、分维数、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6种指数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8-2009年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2)在不同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破碎化程度最为显著,其分维数最小、分离度最大;(3)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现上升态、景观优势度指数呈现下降态.研究表明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马路溪村的生态保护、景观格局的优化与提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马路溪村的航拍图和遥感地图作为数据来源,并基于ARCGIS和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3个层次选取相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对马路溪村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镶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占地面积和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最大,其构成了马路溪村的景观基质,且结构与功能稳定;耕地、铺装与建筑斑块数量多且景观形状指数大,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道路与水体构成了马路溪村的景观廊道,马路溪村景观属于指状型与斑块散布型的混合镶嵌模式,生态系统较稳定,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较高;马路溪村的景观格局总体属于一种适宜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景观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分维数、破碎度等指数,分析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青秀山景观破碎的主导因素,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斑块面积较大且形状复杂;经济林和农田等人工景观较破碎,斑块小而密集,形状较为规则;整体景观的面积多样性最高,而斑块多样性最低,说明面积分布比斑块数分布均匀,人为干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7.
凌河口湿地是省级保护区,作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河口湿地的典型区域,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利用凌河口湿地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卫星遥感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对卫片进行了解译,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破碎化指数,定量的分析了凌河口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多样性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2005年出现高峰,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急剧增加,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减小,造成湿地景观的急剧变化。但到了2009年,各个指数开始回落,由此分析得出,这个时期的景观多样性在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趋于缓和,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好于2005年。  相似文献   

8.
基于丹东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选用斑块数、斑块分离度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景观是丹东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65.08%,斑块个数比例为32.9%,平均斑块面积高达4.56km。/个,斑块分离度仅为0.30;其次,旱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为22.34%,水田的面积比例较小,为4.75%;草地、滩涂、城乡用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比例均不足3%.(2)大部分林地景观分布于丹东市中部以及北部,水田、城乡用地及其他用地等均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丹东市的东南沿海地区.(3)丹东市的生态环境指数为0.65,表明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选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6个乡镇,以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作灶经的指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Info)为手段,利用1:10000山林植被现状图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等相关图件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林种作为森林景观分类标准,建立余杭森林资源景观数据图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周长面积比,蔓 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类景观格局指标,对余杭地区不同城市化程度下6个乡镇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主要影响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即景观周长面积比与斑块密度也有明显变化,而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要受农林生产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1999年和2006年两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景观类型数据,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通过分析各景观指数变化反映研究区1999年至2006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趋势演进,景观空间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唐中林  付敏  罗慧芬  赖自力 《河南科学》2013,(10):1809-1812
以三峡库区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万州区热岛、强热岛区面积逐年增长,热岛区为景观基质;强绿岛区面积逐年增长.景观最大斑块指数、连通性指数、聚集度指数均逐年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丰富度保持不变趋势,Shannon指数及景观均匀度指数逐年增加,景观多样性、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2年、2005年两期遥感影像,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在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选取类型面积、斑块个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旱地仍然控制着蓬莱市的景观;景观优势度在减少,旱地占支配地位的程度有所下降;景观在人为作用下,破碎度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应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绘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维数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总体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牧景观镶嵌体,其西北部平原区在人类漫长的垦殖及放牧活动干扰下,表现出明显地高度的人类管理景观特征,而东南部的丘陵沟壑、低山区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依据1989年和2004年两个时相的TM、ETM^+卫星遥感图像和其他辅助资料,提取龙口市耕地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耕地的空间格局转变。同时对龙口市耕地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区域内耕地斑块数增加,整体的破碎程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分析结果为有效治理整体景观并使其朝良性方向发展、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等多个景观指数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同时对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及3S技术,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榆树疏林景观的景观数量、景观面积及形状复杂性等景观格局特征.结果发现,疏林景观斑块数量高达100606个,但是77%的疏林斑块面积不到0.5hm2,表现为景观斑块数量多、面积小,斑块形状复杂,斑块破碎化比较严重,急需保护.在进行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时,首先考虑的应当是保护榆树疏林斑块的完整性,坚持景观斑块连片保护,提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珠江三角洲东部一块324km2区域的6个时段的景观遥感类型图,进行机助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设计了30,60,120,240,480和960m共6种实验条件。结果显示:(1)工作区内景观格局随分辨率的不断降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2)斑块数量、周长、景观整体破碎度指数FN1以及斑块形状指数S1和S2为分辨率敏感指数,斑块面积比例、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组分碎裂化指数FN2为分辨率弱敏感指数;(3)工作区内精尺度景观格局研究的分辨率应低于60m,粗尺度研究分辨率应高于240m  相似文献   

18.
选取正在迅速城镇化的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按其自然环境梯度设置调查样带,采用GIS软件MapInfoprofessional 6.5 SCP对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景观异质性指数(破碎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过渡区域的城乡交错区和农林交错区表现出较高的景观破碎化,景观多样性程度也较高;城区人工景观规划单一,异质性程度较低;林区主要由人工种植的次生林构成,结构简单,景观多样性最低.比较分析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鸟类多样性指数间的变化趋势,交错区域的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也高于临近区域,鸟类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最高的农林交错区,鸟类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