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新华 《河南科技》2013,(16):130+142
在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日益严厉,城镇化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而实际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情况下,应该建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联动机制,将城镇用地规模增加建立在农村村庄用地减少基础上,这样既迎合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土地规模增加的需求,也符合了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量计算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在以往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计算中,常将新增用地与用地净增量相等同,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该文详细探讨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规模、新增用地和净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用地 ,利用本区 1 987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 ,建立灰色动态预测 GM( 1 ,1 )模型 ,对西固区未来 2 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作出预测 ,定量描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 ,农业用地有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长较快 ,其它用地稳中有减 .然后根据西固区实际 ,结合河谷型城市共有的特征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定规律 ,并提出解决此类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与GIS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换指标模型,对德州市2005—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德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前期速度较快,后期趋缓.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该市未来15年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显示2015年与实际基本符合,2030年耕地、未利用地将有所减少,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将逐年增加,草地和水体的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景观尺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标体系构建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由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对同一区域采用不同方法评价的结果有较大差异.以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为切入点,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尺度分析优势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将景观尺度作为生态系统与区域之间相对独立的中间尺度,运用尺度推绎和指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筛选并构建景观尺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聊城市1995~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对聊城市的绿地、人工建筑以及裸地面积进行统计,分析聊城市20年间的土地时空动态变化情况,进而分析聊城市20年间的城市扩张方向以及城市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占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面积总量基本不变,绿地面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人工建筑面积增加.人口数量的增加及生产总值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对聊城市的人工建筑占地面积的增加有影响.该文分析结果可对聊城市城市建筑群未来发展的方向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设用地的供给瓶颈.该研究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角度出发,选取10个评价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比较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建设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龙马潭区现有低丘缓坡土地资源18 552.51 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其中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龙马潭区南面的极少部分区域,占龙马潭区适宜、比较适宜和勉强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2.43%;比较适宜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宜建区域的周边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50.30%;勉强适宜区域则零散分布在中部区域、与泸县接壤的西部区域以及与江阳区接壤的东南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7.27%,其余部分均为不适宜区域.该评价结果可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建设用地的潜在资源进行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2015年生态用地与人口的历史数据,采用耦合模型的方法从双鸭山市的市域尺度分析了生态用地与人口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与人口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2)在市域尺度上,根据生态用地与人口的相对关系,可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较低水平阶段、波动增长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3)通过不同阶段的探究,将找出生态用地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双鸭山市的科学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福建省的县级市长乐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对1997-2006年长乐市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近几年耕地面积锐减,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则有大幅度地增加,这说明长乐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也存在着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易门县2012年土地变更数据,采用定量模型从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综合利用程度及区位熵三方面分析易门县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类型少,地域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地面积广;(3)农业用地区位指数相对高,城镇建设用地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可以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对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政和县锥栗种植地的面积和产量进行预测,为锥栗种植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政和县适宜锥栗种植的土地面积有71 537.5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71%,主要分布于东平、石屯、镇前和澄源等乡镇;锥栗种植的土地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未来20年内政和县适宜锥栗种植土地的供给量能够满足其种植的需求;加强锥栗种植地可持续利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居民点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点分布经常作为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指示因子.文章以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出的福建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并基于这种考虑,利用GIS技术定量地分析福建居民点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网、与海岸线距离的关系,认为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政策密切相关,整理好农村建设用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集约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规划制定、资金投入、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建设用地整理进行适当安排,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农村用地进行有效分类,本文选取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利用某农村的无人机航摄影像提取其土地类别信息。首先对无人机获取的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研究区反复进行分割实验,选取最优的分割尺度,在不同层次进行最优尺度地物分割;最后根据地物矢量、光谱、形状等特征差异,对最优分割尺度层上的地物进行最适宜的分类规则的建立,进而在每一层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单一尺度分割分类进行对比实验,选取734个样本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多层次分割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4.20%,kappa系数为0.806 2;单一尺度分割分类总体精度仅为77.11%,kappa系数为0.721 4。由此可见,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和区域内的类别的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长期沿用城市房屋拆迁的规定,无法很好地解决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农民房屋拆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加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制定《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彰显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济源市土地流转实际,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土地合理流转的作用及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合理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