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及其地质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巢湖沉积物总磷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巢湖北部河流入湖口处沉积物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的河流入湖口处,原因是发源于北部地区的水系带来大量的磷质,丰富了巢湖中磷的来源.柘皋河和兆河沉积物总磷的垂直分布存在变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与柘皋河补给来源于含磷地层区有关.  相似文献   

2.
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积物中形态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湖宜溧河和西苕溪干流沉0~10 cm积物和0~20cm间隙水中形态磷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表层0~2 cm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水平在1208.0~2669.6μg/g之间,是太湖湖体沉积物总磷含量均值的2.12~4.77倍,其中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65.83%~85.96%.对磷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宜溧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比西苕溪高49.6%,反映了宜溧河磷污染较西苕溪严重,城市化和化学农业的发展对河底沉积物磷污染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无机磷主要以铁结合磷(Fe-P)和钙结合磷(Ca-P)为主.沉积物中Fe-P含量明显偏低的现象与沉积物有机物含量较高和缺氧有关.入湖河流沉积物也是太湖磷输入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了柳江河不同河段沉积物对铜离子的等温吸附研究,发现柳江河河段的沉积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沉积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水污染治理后河道水生态环境改善情况,以许昌市清潩河为例,对治理前后河道5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及沉积物氮释放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2017年5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7.69~15.25,均处于重污染状态,综合污染指数最低值为治理前2012年最高值4.87的1.6倍.各点位中重金属指标与2012年相比含量上升显著,Zn含量为2012年的12.44倍;而营养盐类指标含量下降明显,总氮及总磷平均含量仅分别为2012年的13.98%及5.68%.通过形态氮分析结果可知,离子可交换态氮的含量仅为2012年的6.73%,河道沉积物氮释放风险大大降低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分析主要是清潩河上游长葛市涉及重金属排放的企业较多且在水污染治理中未得到有效控制.建议今后在对重污染河流实施综合治理时,应重视河道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评估.针对清潩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建议采取措施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加强监管,并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人类扰动下太湖入湖河道的稀土元素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接纳不同类型污染物的3条太湖入湖河道的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的稀土总量,漕桥河最大,大浦河其次,梁溪河最小;悬浮物与沉积物中的稀土总量,大浦河最大,漕桥河其次,梁溪河最小.河流不同介质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差别明显,水体富集重稀土,悬浮物主要富集于中稀土,而沉积物主要为平坦型曲线;但标准化曲线中均有离群的曲线,沉积物中尤为明显,而且污染河道样品页岩标准化曲线不同于周边土壤和湖泊沉积物,说明太湖入湖河道的稀土元素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物质输入的影响,而且显示了不同污染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乐安河重金属污染水平以及风险等级,对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沉积物表层0~10 cm各重金属元素浓度平均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监测点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GIS插值生成乐安河风险评价图。结果表明:1)自大坞河废水排入后,乐安河沉积物中Cu、Zn、Cd、Pb浓度分别高达639.5 mg/kg、725.2 mg/kg、1.23 mg/kg、516.4 mg/kg,且沿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大部分超于土壤环境质量Ⅲ类标准;2)乐安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cm以内,表层10 cm内重金属浓度相差不大,沉积物10 cm以下重金属浓度呈线性递减;3)水动力强弱是影响沉积物吸附水体中重金属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动力越弱,沉积物吸附水体中重金属元素作用越明显;4)风险评价时基于GIS平台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渔网"工具选用"克里金插值"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评价精度,插值误差在±10%范围内,乐安河沉积物生态风险处于重度污染。研究结果可为乐安河管理部门对治理乐安河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连河口底栖端足类河蜾蠃蜚的生活周期、繁殖及其对沉积物中典型污染物的敏感性等特征,并讨论了其作为实验室长期培养的沉积物毒性检测受试生物的适宜性. 结果表明, 河蜾赢蜚在实验室环境下容易培养、繁殖数量多. 其野生个体的毒理敏感性较高, 是沉积物毒性实验较理想的受试生物. 本文结果可为我国海洋底栖端足类的培养和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流沉积物是众多有机污染物的最终储存库.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出黄浦江及支流苏州河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用CCK-8法检测沉积物中的有机提取物对正常人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毒性,综合评价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毒性效应,进而比较沉积物有机提取物对这3种细胞增殖毒性的差异及两条河流沉积物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情况差异.结果表明,黄浦江与苏州河沉积物有机提取物对MCF-7细胞和L02及HepG2细胞表现出不同的毒性效应,黄浦江与苏州河沉积物中的大部分样品对L02和HepG2表现出一定的促增殖效应或没有影响;对MCF-7细胞,除个别样品外,大部分样品表现出细胞增殖毒性效应,并且呈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依赖关系,其毒性大小与采样的位置存在很大关联,这说明黄浦江及苏州河沉积物有机提取物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另外,两条河流对L02和HepG2的促增殖效应和对MCF-7细胞增殖的毒性效应相当,说明两条河流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强度接近及污染物类型相似.  相似文献   

9.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对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威胁.为辨识鄱阳湖重要支流——乐安河中重金属的环境特征,采集了76份乐安河沉积物样品,检测了16种重金属元素,发现所有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值超过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其中Cd、Cu和Hg分别超标22.00、13.13和9.67倍.生态风险评价发现,乐安河流域的生态风险水平处于中等风险或以上水平,Cd的生态风险最高.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源于金矿采选的混合源、铜矿区尾矿源、铅锌矿采选源、化肥农药源和自然源等,其中采矿活动相关来源的贡献率总和达到67%,说明采矿活动是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三亚河入海口水体悬浮物的特征,在2005年4月和2007年4月大潮期间连续26 h对三亚河入海口水体悬浮物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入海口水体悬浮物与潮位、风速、沉积物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河入海口及附近海域水体悬浮物的浓度为底层高于表层,河流入海口水体悬浮物的浓度与潮高呈显著负相关(P0.01),外海水体悬浮物的浓度与潮高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同时发现,悬浮物的浓度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悬浮物特征与沉积物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