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 ,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 ,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 ,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 ,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2.
滇东南壮族有侬、沙、土三大支系,其传统服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尽管壮族各支系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观念,传统服饰的款式有一定差异,但是,滇东南壮族三大支系的传统服饰及其图纹存在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她是稻作文化的伸延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活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内涵,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透过壮族服饰,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壮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及宗教信仰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陆荣廷从小受壮族文化的熏陶,壮族文化在他身上占着主导地位,是他人格的根。并从简朴恋土,以兵为本和集团利益三方面论述了壮族传统文化对陆荣廷一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植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植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植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植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壮族民间麽教与巫文化——壮族麽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8.
动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动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与信仰。动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动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动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9.
性器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自身奥秘的探求与信仰。性器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性器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性器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0.
壮族摩教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摩教,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传统宗教,由布摩传承。摩教崇拜创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主;有整套的法事仪式和相应的经书。摩经是壮族先民企求借助神力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祈求生存和发展的宗教典籍,折射着壮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对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摩经中的三元(天、地、水)说是壮族传统的宇宙结构观念,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摩经中的公(雄)母(雌)观则是壮族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布摩还以古老的鸡卜作为人神沟通的中介加以广泛应用,并将鸡卜预测与物候历算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多功能的骨刻历算器———“甲巴克”,他们经常用它计算日子,预测吉凶,从而使摩教显得更加凝重而神秘  相似文献   

11.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磨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12.
壮族族群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儒、道,释和其他民族文化生成了民间信仰的师公教,在师公承担的巫神降神驱鬼、治病救难等活动中又形成了师巫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服饰及其配件的法力护佑身体,并将这种法力延伸到植物上,自发建构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护体生态师巫文化.  相似文献   

13.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壮族医药文化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10年来研究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其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壮族医药文化研究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表现为壮族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其典型形态是壮族歌圩。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尊重和崇拜 ,没有产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壮族干栏文化 ,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文化含量最为丰厚、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既有很多合理、科学的优良文化成分 ,也有一些落后乃至消极的文化因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要继承和发扬其优良成分 ,摒弃其落后的因素 ,注入现代建筑技术及文化因素 ,构建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民族风格的新的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存在于壮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崇拜、民间信仰、神话中,体现了壮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解决21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壮族民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律之外,在本民族长期历史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为维护生产、生活、群体利益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产生于壮族各种宗教禁忌,宗教禁忌是习惯法的法源。云南壮族习惯法有其本身固有特征,内容也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