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杨辽 《当代地方科技》2010,(20):172-172
山西票号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最终走向了末路。山西票号的衰亡有其自身弊端的影响,也有客观条件的影响。本文就山西票号衰败的五个方面的原因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组织,从票号经营者的气质看,始终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艰苦创业、崇尚信誉、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是票号能够在近代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生存百年的重要原因。如今,新晋商如果能秉承山西票号的经营精神并使之传承下去,将成为山西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东商品经济发达,山西票号在广州设立分号为广州与内地的长途商品贸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当时战乱中广东省税款的解缴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山西票号对近代广东的社会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金融转型的过程中,山西票号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山西票号管理人员出身的王治臣利用自己的金融经营管理长项将广西银行推上发展之路,从中看出票号商对金融转型的助推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票号整体性消失后的一个世纪里,学术界针对山西票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却也存在一些学术偏差.追寻原因,最关键在于史料的缺失与沿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套解、演绎、解析的方法论泛滥.最近十多年来,有关山西票号的原始文献——账册与信稿不断被发现,一定程度可以弥补上述缺憾.借助日升昌票号天津分号光绪二十七年腊月至二十八年冬月的《通年银流水账》进行综合考察,一方面可以深化和拓展以日升昌票号天津分号为代表的票号专门化金融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究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以"白银货币空间运动的专门化汇兑"为纽带所形成的城市关联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山西票号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但晋商票号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商帮究竟源起何时,在清史、民国史及野史里均未有明确的记载。编撰于民国六年(1917年)的《山西票商成败记》一书中,山西票号创设于清朝初年的论述较客观可信。元宝、银锭《目录》的实物反映出明末的特征,元宝、银锭《目录》的内容揭示了山西票号创设年代应该在清朝初期。大玉川、合盛元、大德兴茶庄成立之初便是茶业、汇兑、存贷兼营,这说明晋商票号与晋商茶庄一样诞生于清初。  相似文献   

7.
山西票号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是多层次、全方位、充满人情味的,体现出票号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是票号辉煌百年的精髓所在。山西票号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的经营之道和全面的激励制度体系是值得现代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山西票号从产生到其灭亡所经历的100多年,实现了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奇迹,创造了世界金融史上的神话。然而山西票号却没有像其他国家早期金融机构那样自身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业,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金融业的“断层”现象,从文化角度来审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个人信用和中庸之道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信仰的功利性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锦生润票号诞生在光绪二十九年,恰逢山西票号鼎盛时代,然而,也是山西票号"危机四伏"、衰败初露端倪的时期.锦生润票号于民国六年冬月主动"收歇",自有特别的"个案"的原因:锦生润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山西票号,与经营了百年之久的其它票号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仅仅是晚清山西商人开设"账局"的发展和延续,或者是"账局"与专业化汇兑的"票号"的有机结合的"蓝本",属于一种新类型的票号.锦生润票号的衰败及其原因,也是票号发展历史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历史启迪现实。在西部大开发中,人们的视野注视到票号资本。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票号资本产生、发展产辉煌。票号总号全都设在黄土高坡山西。这一历史现象向人们提问,经济欠发达乃至落后地区如何造成大资本?本文考察了山西票号资本形成的外部、内部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医治疾病的天然药物。但在贮存时经常遭受许多种昆虫危害。本文记述了山西省中药材害虫的种类,共包括4目,28科,57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投资银行业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组建中国投资银行应该鼓励国内券商兼并重组并与国外投资银行合资成立现代投资银行,允许国内民间资本组建现代投资银行;发展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应该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巩固和发展各种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着力拓展企业并购等资产重组业务,积极参与风险投资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营管理上应该采取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山西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针对山西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分析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这一金融中介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指出商业银行涉足基金业乃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体系正在向混业经营过渡。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我国证券公司存在传统投行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高、新兴投行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低的收入结构特点,使证券公司陷于低水平竞争,制约了新兴投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提升研究实力,拓展新兴投行业务,诚信经营、树立品牌,逐渐成为兼顾传统与现代投行业务的综合性、创新类证券公司.  相似文献   

16.
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的读音是在入声韵尾消失并入“果”摄后,主要元音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务院发文“盘活存量”等国家政策的背景下,回顾了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动因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增加流动性、改善盈利性、风险管理需要和监管资本套利等动因理论假说.采用国内符合业界标准的56家银行2011—2017年的相关数据,以56家全样本银行和13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出于改善盈利性而非增加流动性,更倾向于扩大资产规模、挖掘创新业务和优化管理效率等动因.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务院发文“盘活存量”等国家政策的背景下,回顾了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动因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增加流动性、改善盈利性、风险管理需要和监管资本套利等动因理论假说.采用国内符合业界标准的56家银行2011—2017年的相关数据,以56家全样本银行和13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出于改善盈利性而非增加流动性,更倾向于扩大资产规模、挖掘创新业务和优化管理效率等动因.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中国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几乎陷于停滞,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压力下整个社会体制被迫进行变革,金融制度亦不例外,然而传统社会内部生长的旧式金融机构却难以配合经济发展需求完成转型。整体而言,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呈现出财政属性突出、多个国家银行共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及新旧银行在对抗中并存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徐宁 《镇江高专学报》2001,14(4):22-23,95
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经营网络遍布全球、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外资银行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受到严峻挑战。我国银行应转变观念,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培养新的发展空间,迎接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