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温华 《科学之友》2009,(11):130-131
文章从呼吸、节奏、长音、听觉及音乐表现等方面论述了小号演奏基本功的训练及其重要性。在呼吸一节中,主要对胸腹式的训练方法加以论述;在长音一节中,着重论述了长音练习在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在节奏一节中,则论述了速度训练和拍子强弱训练的问题;在听觉一节中,论述了如何调动听力的积极性,解决音准问题;在音乐表现一节中,强调了音乐理解对提高演奏技术的推动作用,并指出如何更好地理解音乐;在时间、精力这一节中,就练习者对时间、精力的合理安排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以加强自己演奏技巧的训练和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及个人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志连 《科学之友》2007,(6):130-131
文章从以加强自己演奏技巧的训练和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及个人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有关人们如何理解音乐的研究在过去10年已迅速展开了。心理学家们已揭示了高级心理过程,即超出音乐课题以外的认识模式和内部表现的重要性。由于研究基础的扩大,对于确定一个音乐节目中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再是简单的问题了。但是,首先要相信:听音乐是一种音乐的能动活动,而不是被动的过程。高级的“听音乐”需要复杂的心理技能,牵涉到感觉和认识。为了从音乐中得到满足,听者要依靠他们所知道  相似文献   

5.
动物与音乐     
许多动物对音乐颇感兴趣,有的喜欢欣赏,有的则亲自演奏或演唱。19世纪有一位音乐家,只要他拿起小提琴演奏,他养的狗便狂叫不停,表现得十分烦躁、反感。而18世纪法国音乐历史学家波比特在一篇文章中却这样记载:每当他演奏小提琴时,他那条白毛狗便会过来聆听,只要他演奏不结束,那条狗就不会离开。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着实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6.
新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西方音乐的训练,同样可以理解音乐中的情绪表现。 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想到用听音乐的方式来转换情绪。但是今天,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大部分音乐都是根据欧洲的音乐系统谱写出的。那么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过欧洲的音乐系统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对人精神情操的陶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我们要谈的却是音乐对提高人的智力及工作效率的特殊作用。智力的开发和提高,实际上就是对大脑的开发和训练。各种工作都有利于对大脑的训练,但音乐,特别是乐器演奏的学习,已被认为是对儿音早期智力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中有不少人,如达·芬奇、伽里略、罗蒙诺索夫、爱因斯坦等,都是从小就长于乐器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再创造去理解书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张丽阳 《科学之友》2007,(2):121-122
文章论述了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再创造去理解书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魅力     
李正华 《科学之友》2007,(8B):108-108,110
音乐发展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文章对音乐的魅力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