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砷具有强致癌致畸性,它的污染事件近年来频繁爆发,其毒害威胁涉及数亿人口,砷的污染已引发全球性环境危机。本书作者Peter Ravenscroft在孟加拉国工作10年,主要从事地下水砷污染的研究。本书以孟加拉地下水砷污染、危害机制和健康威胁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环境砷污染进行了全球性和多学科综合性的评述,主要阐述了地下水砷污染形成的环境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内陆水资源砷污染问题,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各种除砷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主要以铁盐絮凝法对阳宗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和土壤固砷法对大屯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含铁吸附、絮凝剂在天然水、地下水、饮用水及工业污水等领域的除砷净水工艺条件及其应用前景,并指出三氯化铁絮凝剂处理法是适合水资源砷污染治理行之有效的工程除砷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砷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简要论述了土壤中砷及其化合物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土壤砷污染危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砷,是污染较广,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害元素。早在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规定的世界性食品污染调查计划中,就将砷列为首批普查的15种污染物之一。关于如何测定食品中的砷,多年来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建立了一系列精密准确的测定方法。本文仪就此作一点介绍。食品中砷的测定一般主要包括三大步骤,即样品消化、净化和测定。一、样品的消化食品中砷的测定,一般需测定总砷含量,但有些砷与食品中的有机成分通过化学作用而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提取这部分砷就需要破坏样品中的有机成分结构,使砷残留下来,这就是对样…  相似文献   

5.
对成都理工大学理化实验楼和分析测试楼周边土壤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的砷和汞,以考查化学类实验室易挥发污染元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室周边土壤均已受到砷、汞不同程度的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砷与社会     
砷是具有两性的准金属元素,砷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领域日趋扩大,同时不可避免地扩大了砷的污染范围。本文阐述了砷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旨在告诫人们合理利用砷的特性,提高环境意识,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诱发了各类疾病,开发研制新型高效、低廉的除砷技术以解决水体砷污染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工业废料赤泥为主要原料,分别掺合给水厂污泥、污水厂污泥,研制了一种新型赤泥基陶粒,在陶粒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其除砷效果。结果表明:陶粒中赤泥比例为80%,污泥掺量为8%,烧结温度为1000℃时,所制得陶粒对砷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掺合污水厂污泥的陶粒除砷效果更好;在100mL1mg/L的砷溶液中,陶粒投加量为0.6g时,除砷效果最佳;且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邯郸地区14个县87个农作物样品中砷含量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参照标准分析了该地区砷污染状况及污染原因,提出了治理砷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煤中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元素砷的一些基本性质及煤中砷的来源,重点论述了煤中砷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胡源 《科技潮》2009,(7):40-40
1998年,土壤学出身的雷梅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攻读博士学位,走上了土壤污染修复之路。2005年前后,她所在的课题组开发出成套的砷污染农田植物修复技术,在湖南、广西、云南建起了3个砷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为中国的土地污染问题贡献了自己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下水砷污染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波涛  贺家斌 《科技信息》2010,(31):I0357-I0357,I0401
地下水砷污染问题近些年来比较突出,通过调查研究地下水中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和天然存在两个方面,通过对人为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近些深入调查研究,列举我国近期出现的砷污染个例,通过分析其污染原因,为实现地区内环境安全,确保当地环境安全有序,强化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督,提出预防砷污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说明砷的毒性及其中毒症状,告诫人们必须警惕砷中毒,并指出减少砷中毒的关键在于防止和治理砷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发生严重的砷污染以来,位于昆明市近郊的阳宗海水体砷污染治理、水质恢复情况及后续污染防治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持续关注.当前,继续高效地对湖体实施综合性治理、保护,从而到达全湖水质持续改善、恢复的目的,依然是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此,首先对2008年以来阳宗海水体砷污染及其治理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其次,基于水体中砷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趋势、FeCl_3原位降砷工程化治理工程的机理及效果,结合多年降水量对阳宗海水质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阳宗海水体砷浓度现阶段受降雨影响显著.据此,对阳宗海砷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快外源性含砷土壤背景调查及工程化治砷等措施,以期助力水质恢复、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维梅 《科技资讯》2010,(8):146-146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元素。本文阐述了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全面地了解砷的相关知识,不仅对建立砷的分析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了解砷污染的状况及砷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加砷盆栽大豆实验,利用氢化物发生-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和土壤的砷含量,以研究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茎和籽粒砷含量均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并呈根〉茎〉籽粒的规律.大豆收获后,土壤砷含量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砷的残留率在82%以上,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大豆根、茎和籽粒的富砷量均与土壤加砷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相关关系,大豆茎的富砷量是根富砷量的3.4~8.1倍,是籽粒富砷量的2.8~4.6倍.大豆吸收的砷有82%以上存在于地上部分,但大豆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在万分之几.大豆富砷量和大豆对土壤砷的利用率均以茎最高,而富集系数则为根〉茎〉籽粒.总之,大豆砷含量受土壤砷水平决定,籽粒含砷量最低有利于砷污染土壤的利用,土壤砷污染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天津塘沽驴驹河海岸带海水和沉积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津塘沽区驴驹河海岸带5个海水样品和16个沉积物样品的采样分析,对该区的海水和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域主要受到了油类和重金属汞(Hg)的污染,其中油类和汞的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698和6.64;砷(As)和石油烃是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物,砷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04,石油烃的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111。研究成果为该区进一步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危害,综述当前治理含砷废水的三种方法,意义在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砷及其化合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土壤砷污染是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非常突出且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自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深入理解蜈蚣草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蜈蚣草逐渐分化出不同生态型。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型蜈蚣草在砷富集和砷耐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蜈蚣草砷富集特征、机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态型差异对蜈蚣草砷富集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非污染生态型与污染生态型蜈蚣草相比砷富集能力更为高效,说明通过选择性的利用合适的蜈蚣草生态型将明显改善植物修复的效率。不同生态型蜈蚣草砷富集与砷耐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相关关键功能基因及其过程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炼砒遗址土壤及植物总砷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炼砒遗址的河流两岸,土壤受砷污染严重,含砷量比一般土壤高1~2个数量级。该区域的植物含砷量也比其它地区高。但砷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在植物各部位的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砷的性质和它在环境中的分布,土壤中砷污染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物效应,提出了土壤砷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