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它从2G到3G,再到现在的4G时代,人们已经很满足于这样的通信质量和网络速度了。但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的新闻,此消息一出,立刻就在网络上炸开了锅:难道5G时代真的来了吗?这次,它又将带来哪些变革;当然,也有人质疑报道的真实性,认为它名不副实。首先,了解5G,我们需要知道除了华为所说的编码技术之外,它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又能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2.
尹伟伦 《科技潮》2011,(6):32-35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要在物质层面改变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进了政治报告里,足可见高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什么叫生态文明?其内涵到底是什么意义?生态文明的历程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什么关系?怎么看待生态恶化、生态资源和绿色GDP?迎接绿色GDP的时代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人类文明的简要历程首先谈谈人类的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第一个文明阶段,它使人类没有保障的衣食住行能够稳定下来。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到今天,我们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样一个农耕文化,就形成了一个农业社会。就生态系统而言,这么多物  相似文献   

3.
伙伴机器人     
“R2D2,来扎啤酒!”“R2D2,干家务活儿!”“R2D2,剪草坪去!”怎能想象《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明星能这样被随意支使?不是做梦吧?但是,完美的机器人难道不是首先应该尽心尽力为人类服务吗?就好比是一部好使的机器、一个顺从的仆人,或者老实说就是一个奴隶。如今机器人技术最令人振奋的研究方向之一,正是研制出这样一种充当人类伙伴而不是斗士的机器人。欧盟的Cogniron研究项目斥资800万欧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吃什么?在西方,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科幻电影和书籍:匆忙劳动后的人们站在那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迅速吞下一两片药片,这就满足了一个人一天的营养需求。这些药片都是预先在实验室制造出来的。难道下个世纪的人们吃饭只是讲究营养而不考虑食品的味道和烹调的技术吗?绝不是这样。让我们来看一看下世纪人们的食谱吧。  相似文献   

5.
张蕊 《华东科技》2013,(8):31-33
转基因难道真的是"最悲剧的发明"?回答转基因是否安全,就像回答究竟是爆炒还是清蒸味道更好一样。当我们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时候,就必须细化到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产品上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学的文章阅读指导,有些人似乎要提出一个"文无至解"的观点了. 有人说: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再去读,只是去揣摩作者罢了,你这样揣摩好像有理,我那样揣摩难道就没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五种与真实宇宙状况不同的假设.并推测宇宙可能的演化结果。通过这些假设,我们不禁要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的存在,难道真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巧合所造成的吗?  相似文献   

8.
<正>正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开普勒186f号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它真的是地球的堂兄弟吗?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繁星当空,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星座们述说着宇宙的故事,我们忍不住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树木的种子大多很小,其好处是为了能飘得更远以占领更多的领地。而只有种子萌发且长成植株才能达到占领领地的目的。那么,如果碰巧地表都被地被物覆盖着,飘远的种子不能萌发,这岂不是枉费心机?还有,若真是这样,等到老一代树木"寿终正寝"以后,岂不是"后继无树"?难道森林会就此消亡吗?大自然会犯这样的错误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大兴安岭的森林已经经过了几万年、历经数代树木的更替,在人类干预前始终郁郁葱葱的存在着,而且,如果人类不加干预还将一直存在下去。个中的原因就是大自然为树木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苗床。  相似文献   

10.
李惠 《科技智囊》2006,(8):26-27
观察人类的历史,总觉得是一团乱麻;看当今的人类现状,总感觉是乱麻一团。问题出在哪?能否把这团乱麻整理出个头绪?宇宙有序运行,季节定时更替,难道人类社会只能永远如历史,永远如现状吗?难道人类要永远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1,(1)
|美|司各特·萨维占/著蒋显璟/译光明时报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这本书也是美国人写的,也是缘于名叫《简朴》的一份杂志。这位作者叫司各特,他的想法大概和上面那位律师差不多,但他的文字更浅显,内容的故事性更强,所以他的"读本"比《简单生活》更好读。比如,他正讲着故事,突然就发问:"造物主以某种方式如此精细神奇地造出了人类,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手持遥控器斜倚在沙发上吗?我们被赋予这一身肌肉,难道真的就是为了在汽车飞速上坡时把脚踝弯下几度去踩油门吗?……所有造物中,惟有我们才有自我约束力,难道只是为了置之不顾,继续大肆购物吗?" 这样想问题的人聚在了一起,成立了一个"朴素生活中心组织"。他们没有打算张扬自己这一套。为了避免在美国的每一台电视屏幕上露脸,他们开大会时拒绝摄像机闯入会场。"但是传言还是悄悄地、令人深思和有力地散布开了。"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向往美国的却不是这些东西。是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么?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井水。用过井水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井水是冬暖夏凉的,难道它会自动调节温度?  相似文献   

13.
黑洞是一个谜,我们想知道它到底是否存在,又是如何诞生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褐雨燕”号探测卫星也许能揭开黑洞的诞生之谜。我们都知道黑洞是非常致密的天体,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吸引力,任何物质都逃脱不了,就连每秒行走30万千米的光也无法幸免,那么我们人类是如何来发现黑洞的存在,又如何来发现它诞生的一刻呢?我们平常看到太阳是因为太阳可以发出可见光,其实太阳还会发现其他的射线,比如无线电波、红外  相似文献   

14.
多瑙河三角洲是大自然的一个聚宝盆,它以美丽的風光和富饒的资源吸引了多少建設者、学者、专家、开辟荒地的人以及旅行家! 人民关怀自己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在苏联,在罗馬尼亚,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問:在那人所达不到、船开不进去的多瑙河三角洲上,难道只是一片无用的土地?它能给祖国带来什么呢?学者和专家对自己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是动物,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可是,我们毕竟是人类,我们现在是怎么看待动物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将人类区别于动物了。早在古希腊时期,那位多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就扬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他还认为,"游离于城邦  相似文献   

16.
太阳东升西落,夜晚明月当空,星斗满天,……。这是每个人司空见惯的宇宙图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宇宙,如此丰姿多态,气象万千,是什么力量支配着它,使它这样和谐统一?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为了揭开宇宙的秘密而废寝忘食,奋斗终生,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宇宙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特征?用人类智慧的砖瓦构造的现代宇宙学已经作出了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海啸是出没在海上的恶魔,是死神从大海里伸出的手臂!它发起狂来,能卷起10米多高的水墙,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扑向沿海的人类家园。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达23.6米!无数房屋被它摧毁,万千生命被它夺去。大地犹如死神抚摸过一般,遍野狼藉……难道,当海啸的魔爪扑来时,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No!如今就有一样东西很神奇,它叫海啸预警系统——它会跑在海啸的前面告诉你,海啸来啦,赶快撤离!  相似文献   

18.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小小的蔚蓝色的星球,它那么美丽,又那么孤独。在茫茫字宙中,地球上的人类难道就真的没有宇宙中的朋友,太空中真的没有其他生命吗? “生命”到底是什么近年来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飞速发展,对外星生命的寻找也不断取得进步,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生命定义。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说法。从生理学角度说:生命是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从生物化学角度定  相似文献   

19.
雨水? 甘霖?     
<正>春天抗旱,夏天抗洪。一边是滴水贵如油,一边是雨水白白流。对于全国4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来说,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何时了?难道就没有一个治理水荒、消除水患、变废为宝的长久之计?"金、木、水、火、土"中,水与人类的距离最近,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的乳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爱情的力量就这么微小吗?难道……难道所谓的“爱情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是欺骗愚人的谎言? 源源不断的痛楚围绕着我,伴着我逐渐减缓的心跳,一次又一次腐蚀、撞击着我心灵中的最后一丝温存。在这一望无际、寥无人烟的荒凉、昏暗的世界里,唯一能看到的只有阴沉、低闷、深深压抑着的残云;除了砂砾相互撞击的声响外,剩下的也许就只有呼呼的风声了。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是灵魂的呐喊,也显得格外的苍白与无力。在我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