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文胜 《科技资讯》2006,(28):50-51
新铁煤矿五采区是一个年产20万吨左右的大型井区、49#下、50#煤怪为主采煤层,结构型态为复杂结构,46053工作面位于井筒右部的49#下右三片,煤层厚度平均为1.8m,倾角在530~480之间,平均500,硬度为f=2.5.伪顶为复合顶板0.6米粗砂岩与0.7米的煤,底板有0.1~0.2的炭页岩伪底,老顶为灰色砂岩,该区段内煤层赋存情况一般稳定,46053工作面走向长600米,斜长110米,采用“八字”型柔性掩护支架,配合单体液压支柱做为调节柱支护采面的作业之间,采用煤破落煤,工作面分段采用溜煤斜坡配以搪瓷溜槽运货,下巷刮板溜子上皮带运货连续化运输。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巷道工程概况 34下采区下部车场位于祁南煤矿井田中部,位于32煤层顶底板上下3m范围,标高一675.0m。该巷道布置区段,地层整体为单一斜构造,倾角4~12°,平均9°,所穿岩性以泥岩、砂泥岩互层、中细粒砂岩为主。其中中粒砂岩为硅质胶结,坚硬,致密;粉细砂岩为薄-中厚层状,裂隙较为发育,胶结中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难题,分析了新强煤矿巷旁充填材料合理配比及充填体承载特性,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巷旁充填体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在一定的充填料配比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其抗压强度明显降低,新强煤矿充填材料水、水泥、沙子、矸石理想配比为1∶2∶4∶4;留设巷道顶底板的活动剧烈程度与距工作面距离相关,导致巷道顶板移近量不同;巷旁充填材料配比强度高于10 MPa,可以满足新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及充填体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67号是七煤集团向阳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单一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倾角12 ̄28。。煤层厚度0.7 ̄1.2米。距上部65号层70米,距下部68号层25米。从第一水平看,F13断层把该层分为地观不同的两部分。下盘煤厚1 ̄1.2米,有0.2 ̄0.3米厚的黑色页岩伪顶。上盘煤厚0.7 ̄0.9米,局部有0.15 ̄0.20米厚的粉砂岩伪顶。一、矿压规律1直接顶的垮落步距直接顶的垮落步距经过几个工作面的观测,一般在24 ̄30米,一次垮落范围沿倾斜四十米左右,冒落厚度1.5 ̄2.0米。顶板初次垮落前悬露的顶板,四个边缘都受支承,所以用平板理论计算初次垮落步距。四边受支承的…  相似文献   

5.
董广智 《科技信息》2011,(22):335-335,338
邯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地跨邯郸、磁县、武安所辖地界,北与邢台矿区相接,南止漳河,西至九山煤层露头,东至京广铁路,矿区面积约900km2。1.本溪组地层的沉积特征1.1本溪组地层的岩石类型及丰度石炭系本溪组地层在邯峰矿区的观台、白土、北大峪、上泉、野河、紫泉等有零星出露。本溪组地层厚2.51-32.85米,岩性主要为粉砂岩、  相似文献   

6.
于平涛 《科技信息》2012,(22):382-382
四老沟矿14-3#层303盘区的8311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下层开采。其走向长度1010米,面长150米,平均煤厚2.6米,开采储量50.3万吨。该工作面上覆14-2#层为小窑破坏区,存在大量的不规则煤柱。受其影响该工作面在准备前5311巷540米—670米巷段发生顶板下沉、巷道严重片帮、地鼓等冲击地压现象,冲击地压的发生使该巷段严重变形,巷高最低处不足1米(原净高2.5米),最窄巷宽最窄处不足1.5米(原净宽3.2米),巷遭几近报废。  相似文献   

7.
田步令 《甘肃科技》2021,37(20):40-42
芦草台子勘查区处于甘肃河西缺煤地区,勘查区紧邻平山湖含煤区,属于平山湖矿区总体规划范围之内.但该区煤层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难度大.本次通过分析该区地层特征、煤层特征、构造特征,运用全区发育稳定的中侏罗统下岩组顶界的灰黑色粉砂岩或泥岩作为K1标志层;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煤层均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低自然伽玛和声速高异常的特征,各可采煤层测井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平山湖含煤区对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详细对比,确定了各可采煤层的空间位置,为报告编制和矿井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说明 西一区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倾角10-17度,其走向为304度,倾向为124度,断层、裂隙构造不发育。 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十一层煤,煤质较硬、以暗煤为主,为沥青光泽,煤层较一干燥,为单一煤层,具有条带结构。煤层厚度在1.1米-1.55米之间,倾角在10-15度之间,其顶板为砂岩,底板为页岩,均为伤顶和伪底,局部顶底板较破碎,煤层涌水量一般在12立方米每小时,最大涌水量在25立方米每小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湘南白沙——永来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是湖南省的重要含煤建造,不论储量产量都占重要地位。含煤建造的厚度在湘南地区变化较大,一般在300-600米之间,常根据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煤层主要赋存于上段。各段主要由碎屑岩(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组成,砂页岩比略大于1或近于1,共含煤10层左右,各处可见者6-7层,达到可采者为5号6号煤层。煤层厚度沿走  相似文献   

10.
赵正威 《科技信息》2012,(4):392-392
区内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的稳定性划分为稳固性差类型。各煤层的顶板及底板,多为粉细砂岩,伪顶底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以上部位的岩石的饱和抗压强度一般小于30MPa;而软化系数多小于0.3,总体强度优于不稳固型。  相似文献   

11.
王志勇 《山西科技》2013,(6):141-143
通过对华盛煤矿矿井501采区布置的探讨,得出结论:501采区胶带运输巷和轨道运输巷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采区回风巷沿5号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和开切眼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5号煤层共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采掘比为1:2。  相似文献   

12.
赵魁伟 《科技信息》2010,(27):395-395
鹤煤集团(公司)五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58年建井,60年投产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2007年核实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井田煤系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开采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厚平均8.0m,煤层倾角一般为8°-30°,煤层结构简单,属稳定特厚煤层。煤层伪顶为黑色泥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直接顶为深灰色砂质泥岩。该矿自建矿以来,本井田内先后发生18次突水,突水量大于60m3/h的有10次,其中O2灰岩一次(邻近小煤矿井田边界断层),C3L8灰岩层8次,二1煤顶板砂岩1次。O2灰岩最大突水量13507m3/h,C3L8灰岩最大突水量1210 m3/h,二1煤层顶板砂岩最大突水量80 m3/h。由此可见O2、C3L2、C3L8、S10含水层是构成本区开采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13.
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是计算大地热流值的主要参数,也是评价地层热量传导特性的重要依据。基于潘三煤矿煤系地层所测定的7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结合区内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井田内岩石热导率参数特征并计算出大地热流值。研究结果表明:井田内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 491~4. 583W/(m·K),平均值为2. 64W/(m·K),砂岩的热导率普遍大于泥岩和煤;热导率和深度、密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井田内平均大地热流值为73. 14mW/m~2,略高于安徽省大地热流平均值,呈现出较高的地热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许东亚  王修瑞  穆维方 《科技信息》2010,(29):I0382-I0382
张集煤矿夏桥系1、2煤煤层层间距小,顶底板岩性区分度底,断层较为发育,给煤层层位控制带来了难度。巷道支护由传统的扶棚支护改为锚索网联合支护后,顶板锚杆施工深度2.0m,锚索施工深度5.0m,而1、2煤煤层层间距1.2—10.0m,为锚索、锚杆控制煤层层位提供了可能.对煤层层位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冶丽梅  王涛 《甘肃科技》2012,28(15):36-38
勘查区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及白垩系地层覆盖,煤层埋藏深,中侏罗统延安组(J2y)是勘查区含煤地层.由于开采时可能会产生岩石变形使裂隙穿透顶底板岩石,造成地下水渗入,导致岩石强度大幅度降低、围岩整体稳定性降低的现象,认为在详细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的条件下,应该注意采用先进疏水设备与技术,达到加固含水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卡达希井田位于新疆轮胎县阳霞煤矿区的东段,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2),为滨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含煤13-1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5号。区内煤层平均总厚度23.55米,上侏罗统克孜努尔组地层总厚度145米-180米,平均厚度为165米,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含煤系数为14.27%。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安徽科技》2012,(8):41-42
一、引言涡北煤矿8104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合并开采,双倾斜大倾角。煤层平均倾角30°,平均仰采角度30°;“三软”特厚,82煤平均厚2.92m,f=0.2;81煤平均厚3.98m,f=0.3,煤层松软;两层煤之间夹矸平均厚1.4m,岩性为泥岩;直接顶平均厚度1.89m,泥质页岩;工作面老顶平均厚度31.18m.岩性为硅、铁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18.
极软特厚煤岩层大断面综放开采工作面切眼支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北矿8101工作面主采煤层8煤,煤层平均倾角13°,82煤平均厚2.8m,f=0.2~0.4;81煤厚3.90m,f=0.1~0.3,煤层极其松软:两层煤之间夹矸平均厚1.43m,岩性为泥岩:直接顶平均厚度1.86m,灰~深灰色砂岩;  相似文献   

19.
大南湖矿区二区F1南井田含煤地层缺乏明显标志,煤层对比遇到困难。通过该区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对煤层物理性质、煤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序列、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研究,总结出研究区煤层特征如下:F1南井田含煤地层位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碎屑岩中,全区含煤52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63. 95 m,其中发育24层可采煤层,15煤层最厚,平均厚度为6. 14 m,出现在含煤段的中部,分布稳定,全区可采,可作为主要对比标志; 5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 22下煤和30煤层局部可采,分布不稳定;其他大部分可采煤层可采范围较大,局部可以对比。大部分煤层每两层可组成一个煤层组;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多个煤层间发育一套粗粒砂岩或砂砾岩,可作为对比标志。同一含煤地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大部分相似或接近;典型煤层界线的地震反射同向轴具有空间连续性;同一煤层沉积环境具有空间过渡性特征。煤层的综合地质特征分析为煤田地质开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鲁福成 《甘肃科技》2014,30(17):53-54
不稳定地层中的围岩控制技术是采矿工程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矿压显现明显、片帮严重、顶底板及巷帮之间移近量大、底鼓明显等特征。海石湾矿井1100运输石门是矿井技改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肩负着矿井改造后主产的原煤运输、矿井通风、行人等任务,服务年限长。该巷道围岩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油页岩互层,较松软破碎,局部含油气、渗油,处在不稳定地层。为了保证井巷工程在长期围岩压力和变形的影响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投入生产后的正常使用,通过不稳定地层大断面井巷工程支护技术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支护参数,为不稳定地层中的围岩控制技术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