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殖民体系危机、是殖民体系瓦解的最明显的表现,也是殖民地国家摆脱对帝国主义的附属地位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当把殖民体系的危机当作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不可分割的批成都分来观察的时候,在实质上,也就不能不是承认这样一种情况: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同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开始瓦解相联系的。殖民体系产生于查本主义初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得以形成、获胜和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殖民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其后就成为帝国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者的寿命不会很长了。”对法帝国主义者来说,这一点特别明显。自从1954年法国侵略军被迫撤出印度支那,1956年被迫承认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独立后,法帝国主义的主要殖民地就只有在非洲的几个地方了。最近阿尔及利亚已成立共和国临时政府,法属西非洲的几内亚又宣布独立。在法属非洲的其他部分,民族独立运动也在风起云涌地发展着。法帝国主义者的殖民枷锁,正在被觉醒了的非洲人民砸断以至整个粉碎。扑不灭的火焰阿尔及利亚自1954年11月发动的武装斗争,一开始就具有全民性质。领导斗争的民族解放阵线,除了原有的民族主义政党外,在斗争过程中又扩大了它的基础,其成员包括农民和工人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阿尔及利亚共产党积极支持民族  相似文献   

3.
中近东咆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事件靓明,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殖民主义时代已攫一去不复返了,任何推持和恢复违背历史潮流的殖民扰治的企图都是危害和平事业,都是注定要失敢的。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之一,就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反殖民主义的火焰愈烧愈炽烈,过去已经烧断了很大地区的殖民枷锁,今后更将要烧毁整个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毛主席早就说过:“帝国主义的豺狼们应该记住,由他们任意摆布人类命运、任意宰割亚非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年7月伊拉克革命的成功,标志着反殖民主义斗争正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中近东地区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重要基地,也是殖民主义者从亚洲东方被赶出去后所据守的重要据点。帝国主义者长期奴役和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长期统治非洲人民的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遭到十分严重的削弱,广大殖民地人民的觉悟有了空前提高。因此,在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亚非两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的局面。帝国主义在亚洲的许多重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如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黎巴嫩、叙利亚等都在一个很短时期内先后取得了独立。中国、朝鲜和越南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亚洲地区迅速瓦解的形势,大大鼓舞和支持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亚洲亿万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胜利,使非洲人民看到,帝国主义者是可以战胜的,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东北的时候,他们总说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等到他们占领我们东北四省把这所谓生命线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后于是又换了一个口号说华北是他们的生命线了所以生命线这个东西实在是帝国主义者向外侵略的一种借口也是保障帝国主义者掠夺物  相似文献   

6.
法国总统戴高乐最近到阿尔及利亚“视察”时,对一批法国殖民军官说:只有在法国取得武装胜利后才有可能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法国必须留在阿尔及利亚。戴高乐的这一段话完全拆穿了他自己在半年以前所玩弄的“承认阿尔及利亚自决权”的骗人把戏。其实,戴高乐作为法国殖民利益的代表者的面目早已暴露得清清楚楚了。他所要求的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放下武器,根本没有和阿尔及利亚政府进行谈判的诚意。他利用了不久以前  相似文献   

7.
现属马里国营企业之一的尼日尔公司,曾是法国在马里的一个最大殖民剥削机构。它的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尼日尔河灌溉临时办事处”,1932年,法国殖民当局为加强这个殖民机构的领导,正式改名为“尼日尔局”。“尼日尔局”的历史是一部法国殖民主义者残酷剥削马里人民的血泪史。在“尼日尔灌溉临时办事处”建立之初,法国殖民当局用强迫劳动手段迫使马里人民在尼日尔河三角洲修建水利工程,挖掘运河,灌溉田地,试种棉花,以解决法国当时棉纺生产的原料来源。“尼日尔局”强行控制了四十到五十万公顷尼日尔河沿岸的肥沃土地,该局直属法国殖民部领导,经理直接由法殖民部任命,总部设在塞古,各处都有分  相似文献   

8.
1955年是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洶湧澎湃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从尼罗河到亚马孙河,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阔土地上,爱好自由和独立的人民向着邪恶的殖民主义进行了英勇的冲击,使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殖民体系更加摇摇欲坠,使贪婪无耻的殖民主义者为之颤抖!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缓冲国”?什么是“缓冲地区”?所谓“缓冲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般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缓冲国”指的是“界于两大敌对强国之间足以缓和两国相互冲突的小国”。可是,根据历史的考察,“缓冲国”或“暖冲地区”绝不是从维护两国安全、发展和平关系出发,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利益、相互角逐与暂时妥协的产物。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法殖民主义者对东南亚进行殖民扩张时,英国控制了缅甸,法国占领了越南。在殖民利益发生冲突、争执不下的局面下,英法两国于1896年1月15日签订了关于暹罗湄南河流域的英法协定,把暹罗变为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之间的缓冲地。就在这个基础上,于1904年又签订了一个协定,把暹罗公开瓜分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西的区城被认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再如十九世纪三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读者来信问:“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是什么地方?”津巴布韦(Zimbabwe)和赞比亚(Zambia)是中非的南罗德西亚和北罗得西亚新改的名称。这是当地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十九世纪末叶,英国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西塞尔·约翰·罗得斯(Cecil John Rhodes,1853—1902年),以南非为基地,以他所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的武力为资本,兼用政治欺骗和武力镇压的手段,向中非进行殖民扩张,先后占领了三比西河流域南、北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完成占领后,英国政府便把这两个地区授予英国南非公司统治,并分别于1895年和1911年把罗得斯这个殖民冒险家的丑恶姓氏强加于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的非殖民化历史中,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标志着法国殖民体系的终结。与黑非洲相对和平渐进的非殖民化道路相比,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呈现出战争与协商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谢尔盖·卡拉甘诺夫(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系主任,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荣誉主席):当前全球体系的特征是,一系列国际秩序正在坍塌。自由世界秩序实际上是不受限制的西方霸权,目前正在坍塌。欧洲对美国变得不再重要,"大西洋"秩序正在淡化,由美国和前殖民国家建立和维持的大中东秩序也在瓦解。未来,源于欧洲的秩序体系是否还会在整个大陆续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14.
李志祥 《甘肃科技》2002,18(5):55-55
现行高二级第二学期历史教材即《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标题是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 1848年革命。下设三个目标题分别是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1848年革命。纵观三目标题及其与本节标题有所不妥 ,节的标题应改为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及其瓦解 ,而各目的标题应分别改为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也纳体系的动摇”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本书本节第一目标题为维也纳会议 ,讲叙了维也纳会议的背景、原因、概况、结果、评价 ,即法国大革命及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反法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主席论目前国际形势毛主席最近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对目前国际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和种学的论断。毛主席再一次肯定地指出:总的趋势是东风压倒西风。一方面是;社会主义隈营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欣欣向荣和蒸蒸日上、在团结合作方面的日益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的不断增强和扩大,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新胜利;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世界的济经危机仍在延续、政治危机此起彼伏,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不断受到挫折,帝国主义隈营内部矛盾日益深刻化,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正在加速。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东风已经压倒西风,而且将继续证明东风将完全压倒西风。  相似文献   

17.
去年,英国伙同它的伙伴法国对埃及发动的武装侵略战争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不但英国在中近东的殖民统治已濒于最后崩溃,整个英国殖民统治的根基也更加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危机已进入一个新的严重阶段。现在,在拥有约八千万人口的四十个左右的英国殖民地里,在埃及人民和中东人民的胜利鼓舞下,从东南亚到中近东,从中近东到非洲大陆,再向西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所有被奴役被压迫的人民正在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着反对殖民主义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这一斗争在东南亚的马来亚、在非洲的怯尼亚、在中近东的塞浦路斯,达到了特别剧烈尖锐的程度。在这三个地方,人民不但已广泛地团结在民族独立的斗争旗帜下,而且他们有着坚持战斗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的武装,来对抗英帝国主义者进行殖民主  相似文献   

18.
“曾经是伟大辉煌而今仍然相当可观的英帝国,以它的威力、尊严、统治地位和权力,竟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能支付每月的开支,这种景象确实悲惨。想到这一点我心如刀割。”这是最近卸任的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先生为英国的没落所发出的悲鸣。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胜利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重要征象之一,是殖民制度发生危机而开始瓦解。英国既然是一个“永远没有日落”的庞大的殖民国家,既然它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都建筑在对殖民地剥削的基础上,殖民制度的瓦解当然不能不使它受到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英国的危机又是一个寄生性的世界帝国的危机。目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动力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  相似文献   

19.
苏伊士运河事件以来在英法侵略埃及失败以后,中东地区的反殖民主义力量和殖民主义势力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尖锐的阶段。从反殖民主义力量这方面来说,以埃及、叙利亚这两个坚持和平中立政策的国家为首的中东各国的人民,更加坚决地展开了争取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苏伊士运河事件,使得中东人民进一步看穿了帝国主义者的凶恶面目,同时也看清了帝国主义者在日前国际局势下的无能为力。埃及人民在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支持下对侵略者的英勇抵抗,大大加强了中东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信心。他们也从这里面认识到了谁是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以信赖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在中近东的花样繁多的阴谋活动都围绕着这样的目的:控制中近东各国,奴役中近东人民,掠夺中近东资源;排挤英国在中近东的传统的殖民势力;把中近东作为军事基地,利用中近东人民作炮灰,以进攻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最近,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地侵略埃及.这具体表现在七月二十七日英国和埃及在开罗临时签署的关于英国占领军撤离苏彝士运河区的协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