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利用电测技术测量车床静刚度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机械式测量比较,取消了加力环和千分表,代之以电测式压力传感器、数字式测力仪和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位移——振动测量仪。测量时能够连续加载,直接绘出静刚度特性曲线,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车床静刚度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车床动态刚度在线自动测试的方法,推导了车床动态刚度在线测试系统的原理,阐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车床动态刚度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实现该系统的具体方法,指出利用该系统绘出车床动态刚度检测的系统刚度曲线,可直观地展现车床的刚度状态,同时可获取车床系统、床尾和床头各个部位的刚度值。  相似文献   

3.
朱海明 《应用科技》2007,34(12):47-49
珩磨高精度套筒类零件一般使用珩磨机.没有珩磨机的机械加工厂珩磨中、小批量套筒,可以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工艺改造.在此,介绍在普通车床珩磨套筒的新方法:工件由4爪卡盘和中心架装夹,由车床主轴带动旋转;珩磨头由万向联轴器连接在往复运动的部件上,通过3种工艺方案使其作往复运动.生产实践证明,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虚拟仪器技术在组建测试系统上的巨大优势,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车床动态刚度在线自动测试的方法,推导了车床动态刚度在线测试的理论公式,阐述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车床动态刚度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该系统的具体方法。利用该系统绘出车床动态刚度曲线,直观展现了车床的不同部位的刚度,为车床加工精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测试系统上的巨大优势,研究基于计算机技术实现车床刚度在线自动测试的方法,利用Delphi软件,开发出车床刚度在线测量系统的新方法。实验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高的精度、小的误差和高的测量效率等优点。因此,该系统测量出的刚度值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在数控轧辊车床的选型中应如何考虑数控系统加工精度及机床本身强度刚度和可靠性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已有灌浆套筒施工的便利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套筒约束浆锚搭接接头,研究了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不同搭接长度下16个该搭接接头的拉伸试验,研究了接头的破坏形态、力-位移曲线、承载力、延性、钢筋应变、套筒环向应变等,并基于试验数据及平截面假定对套筒截面的内力进行分析,解释了随搭接长度变化套筒环向(拉、压)应变的变化过程.由于套筒的约束,接头的搭接长度大大减小;试验中套筒的偏转导致试件的刚度、延性小于对应钢筋的刚度、延性;搭接接头套筒中部拉力比对接接头小,对套筒材料抗拉性能要求低,搭接接头钢筋通过灌浆料传递到套筒上的剪应力比对接接头小,对套筒与灌浆料的界面粘结性能要求低.当套筒长度短时,钢筋与灌浆料间出现滑移,使得套筒中部钢筋的拉力变大,套筒与灌浆料合力为压力,反之,套筒与灌浆料合力为拉力;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加载过程中套筒中部近钢筋侧环向最大压应变增大;极限荷载时,随着搭接长度增加,套筒各测点环向拉应变总体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重型卧式车床,属于大型机床,重型与大型机床的特点是承载工件重量和切削力都比较大,工件重量均超过10t以上,最重的工件达200t,切削力的范围一般在20~300kN之间.因此,重型卧式车床,在工件装卡上尤为重要,工件装卡和工件顶紧是保证机床正常切削加工的首要条件,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以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都和工件的装卡质量及工件的顶紧力适量有直接关系,同时机床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动、静刚度和良好旋转精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Φ400普通车床的刀架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以主要模态柔度及各阶模态能量分布为判据,进行了动力修改设计,获得较高的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套筒连接混凝土剪力墙的应力、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位移控制方式,对14个不同轴压比、配筋率和套筒长度的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水平单调加载,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竖向边缘处钢筋屈服、底部混凝土压碎的压弯破坏,并且破坏大多集中在两侧的竖向边缘且从底面往上1m高度区域内.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增大,而变形能力减小.随着配筋率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增大,而刚度基本没有变化.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增大,而刚度和变形能力均基本没有变化.结论套筒连接混凝土剪力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套筒连接处可以有效传递钢筋的应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可根据数控车床设计时选用的典型切削条件来计算机床总刚度。在进行主轴刚度校验时,可选用按机床总刚度确定的主轴刚度指标。也对主轴简化和轴承刚度计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控车削多面体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在车床上加工多面体的目的,在车床上增加一个旋转轴,让车刀作旋转运动,适当调整刀具和工件的转速比、中心距及刀具长度等参数,可以在回转的工件上车出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多面体;在分析工件上刀尖轨迹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导出了车削多面体的条件;以车削正四棱柱为例,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到了刀具长度与工件尺寸和容许误差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中滚珠丝杠副的支承设计及预拉伸对进给系统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具体改装的CW6163车床实例,提出了采用双推”支承形式与丝杠的预拉伸相配合,可同时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并获得较高的轴向刚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弹塑性接触问题边界元法分析了轧机油膜轴承锥套与轧辊颈装配过程中的变形和载荷特性 ,讨论了接触应力和变形对锥套与辊颈损伤的影响 ,给出了防止锥套与辊颈装配过程损伤改进的具体措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预应力、玻璃刚度、耐候胶及套管对隐式单索夹持式玻璃幕墙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各级预应力以及安装玻璃后施加平面外荷载的条件下研究体系的承载性能,同时进行测试来比较打胶及设置套管前后的承载性能差异。此外,还获取了预应力、玻璃刚度及荷载条件下体系的自振频率。试验结果表明:平面外荷载越大,增加钢索预应力对降低体系变形的作用越小;玻璃自重对体系的自振频率影响远大于刚度的影响;耐候胶及套管对承载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罚有限元法对立车滑枕、滑座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三维接触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超收敛理论使计算精度得以提高。计算结果与用测压针等方法得到的实测值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的计算法和所编FORTRAN程序适用于分析机床各种滑动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布和接触刚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电液伺服系统中液压缸活塞位移、液压刚度、阀口开度、外负载刚度及阀芯与阀套间径向间隙对伺服阀阀口系数的影响。采用工作点线性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引入液压缸负载力方程,给出零开口电液伺服阀滑阀流量-压力系数和流量增益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压缸全行程中,流量-压力系数会随着液压缸活塞位移、外负载刚度及阀口开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流量-压力系数随液压缸活塞位移的增大呈抛物线增长,其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2倍;流量增益随着液压缸活塞位移、外负载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流量增益随液压缸活塞位移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规律减小,其最小值约为最大值的1/2;阀芯与阀套间径向间隙对阀口系数随液压缸活塞位移变化率的影响不大;阀口系数在液压刚度取最小值附近时存在突变;同一液压刚度值可对应2个不同的液压缸活塞位移,分别对应的阀口系数值相差非常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的施工便利性及提高连接效率,提出两根钢筋套筒约束浆锚搭接接头,进行了12个以搭接长度为变化参数的Ⅱ型搭接接头、63个以搭接长度和钢筋直径为变化参数的Ⅲ型搭接接头的拉伸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力-位移曲线及钢筋和套筒的应变,提出搭接接头的平均黏接应力的计算公式.与单根钢筋的I型搭接接头的相同之处为:试件破坏形态有套筒外钢筋拉断及钢筋与灌浆料滑移两种,套筒端部环向拉应变大于套筒中部,套筒中部近钢筋处拉应变大于远钢筋处.直径相同的钢筋拉断试件,套筒中部远钢筋侧环向应变随搭接长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处:Ⅲ型接头椭圆型套筒对灌浆料的约束力小于I型接头圆形套筒,造成Ⅲ型接头加载后期套筒外钢筋未表现出明显的屈服台阶,Ⅲ型接头钢筋滑移试件极限荷载时套筒中部远钢筋处环向应变未表现出I型接头随直径d增大而增大的趋势,Ⅲ型接头的搭接长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男西装袖子纸样设计的实验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服务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男西装袖子纸样设计,这里在袖窿围弧长的设定、宽与袖山高之差、袖山夹角的大小、袖山的抽缩量及其分配,以及袖底弧线对角线长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袖子的活动舒适性、外观造型的影响,获得了定性与定量角度的结论。根据这些数值制作的男西装袖子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国内最新研制的大型试验台--中国矿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完成了2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等桩长群桩复合地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沉降.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群桩复合地基差异沉降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不同桩位、荷载和下卧层.对采用改变桩长、桩径、桩体模量等方法实现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桩长的方法是实现变刚度的最佳选择.图7,表9,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