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胜林 《河南科技》2013,(10):143-144
本文综合分析了隧道采空区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单元划分特征、采空区分布形态,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难点问题,阐述了安全可靠的综合整治技术措施,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地表注浆、吹砂回填、洞内超前注浆、超前降水等措施。同时,本文也对复杂条件下隧道洞口施工中应采取的综合支护技术进行说明,并结合工点情况介绍了一种以洞口锚固桩、护拱、横梁及纵梁综合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与随后施作的大管棚牢固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确保了隧道施工开挖期间洞口山体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洞口围岩常年裸露,受自然风化作用,隧道洞口围岩较为破碎,而且洞口段往往含水量较大,因此隧道进、出洞是较易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的地段,隧道施工应予以重视,隧道洞口塌方的处理方案及适用工程地质和围岩是应该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以具体的依托工程,对隧道出口塌方处理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为施工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方向地震动输入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响应特征及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位移在Y向地震动输入时最大,Z向次之,X向最小,最大值出现在拱顶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主应力在X向最大,Y向次之,Z向最小;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隧道洞口处最大主应力变化幅度最大,说明隧道洞口段受地震影响较大,是抗震的薄弱环节;隧道洞口段各部位的轴力分布较均匀,整个隧道处于受拉状态,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拱顶和左、右拱脚处安全系数已接近限值,需要在隧道施工中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建古浪隧道实体工程,分析了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利用ANSYS程序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预支护技术对开挖围岩的稳定性影响及围岩和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前支护可以提高围岩自稳自承的能力,减小围岩的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围岩坍塌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现以某天然气管道穿越隧道进洞口段出现坍塌的事件为背景,分析该隧道塌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隧道的主要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包括洞口段施工、辅助施工、预埋件施工、调平层施工、水、电缆沟施工、洞门施工等,并对施工过程安全及环保问题进行了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已发生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处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遵毕高速公路上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洞口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浅埋偏压隧道的洞口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斌 《河南科技》2023,(10):67-70
【目的】隧道在穿越采空区施工时容易出现由于开挖扰动造成的大变形、塌方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探测及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赣深铁路同乐山三号隧道为背景,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研究表明:在采空区地段采用“地面调查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钻探法”为主的综合探测手段,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地表矿洞采用回填注浆封堵,洞内采用超前支护+径向注浆处理,可以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段。【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实际问题,研究了强震区双连拱及小净距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主要模拟了徐店子隧道洞口段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衬砌结构的位移、内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衬砌结构各部位位移和内力沿纵向的变化规律,并对双连拱和小净距隧道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总结,为同类隧道洞口段抗减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TSP超前预报系统流程中影响预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前期的资料采集、隧道的施工环境、炮孔布置、地震波激发与接收、后期数据处理和物探解译的多解性等对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结合泉太隧道TSP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验证了TSP超前预报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内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隧道进出洞口浅埋段由于埋置较浅且多为破碎岩体,施工对岩层的扰动较大易发生坍塌、冒顶事件,而及时地掌握隧道拱顶的最终沉降,确定最佳的支护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Asaoka法能够利用较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量推算值,被广泛用于路基沉降预测中,而隧道拱顶沉降预测中却很少涉及.为此,该文依托贵州某隧道进出口断面的拱顶沉降值,运用Asaoka法进行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采用Asaoka法进行拱顶沉降预测时宜选用隧道开挖后10 d内的沉降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且拱顶沉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1 d;对于波动较大的拱顶沉降不易采用Asaoka法进行预测,但可作为其他预测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隧道二衬结构在多因素作用下的开裂损伤,以龙塘隧道左洞二衬开裂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左洞ZK58+795断面的变形监测数据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理论与实测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隧道左洞围岩塑性圈厚度约2m,左洞二次衬砌所受的最大弯矩(1.159 73tonf·m)(1tonf=10kN)出现于拱顶位置,最大轴力(1 118.690tonf)出现于左侧拱腰.出洞口段地形和地质条件的不对称使得支护结构在偏压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应力集中,致使衬砌实际应力超过允许强度,是隧道衬砌开裂的主因,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捣实质量欠缺与后期保养不力也为开裂提供了生长条件,最终造成龙塘隧道左洞二衬混凝土受拉屈服破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九龙峡隧道的塌方段工程地质环境情况、设计支护、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塌方具体情况,分析主要为岩石强度低和节理裂隙发育原因和施工原因,并总结了施工处理应对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前方岩溶发育情况不清楚,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情况不明确。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人们可以采用TST技术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结果表明,TST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消除了侧向回波和面波,成功地解决了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带的超前地质预报问题,因此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预报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隧道塌方研究成果甚多,但针对TBM施工塌方治理技术的研究鲜见。基于此,以中天山隧道TBM施工过程中的软弱围岩洞段的一次塌方事故为例,从地质分析入手,依据TBM施工机械的特点,提出加固坍腔、人工钻爆、固结坍体、人工开挖坍体并支护的一系列安全治理措施。经现场检验,该治理方案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广珠铁路江门隧道DK111+115~210段下穿玉龙湖泄洪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富地表水、浅埋、暗挖、偏压等特点,对其掌子面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为3m和7m时其掌子面发生临界破坏时的土体容重,以及掌子面失稳的网格变形图和速度场图.结果表明: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时,掌子面将发生楔形体失稳破坏,前方的滑动面为接近圆弧形,水平最大延伸范围分别为9m和8m,滑动面与水平向夹角均接近45°,因此超前加固辅助施工措施是必须的,且在纵向应达到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不良地质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变形,对工程施工产生严重的影响。一般岩石地下工程在选址与定点方面,应尽量避开不良地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不良地址条件隧道施工超前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水利工程隧洞一般可分为四种,即小型隧洞、中型隧洞、大型隧洞和特大型隧洞。其中,中小型隧洞是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也是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隧洞。本文,笔者就水利工程中中小型隧洞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一、隧洞进口边坡支护和隧洞出口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在进行隧洞的进口设计和出口设计时,一般应遵循"早进晚出"不刷坡的原则或尽可能少刷坡的原则。具体讲就是要对隧洞洞口的山体尽可能少刷坡,甚至不刷坡,对洞口周边工程进行妥善保护,尤其是要保护好洞口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一般而言,应想方设法为  相似文献   

20.
杜燕忠 《河南科技》2023,(22):79-82
【目的】凝灰岩地层容易遇水软化,自稳能力差,隧道穿越时极易发生溜塌、大变形等灾害,这就需要研究在破碎凝灰岩段隧道采用两台阶与三台阶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在建渝昆高铁华山松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开挖时,变形情况较两台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整体最大沉降量降低14%,特征断面沉降量降低9%;在支护结构受力方面,三台阶法要比两台阶法稍有优势。隧道开挖后,为避免隧道两侧边墙部位出现压应力集中,施工中应注意观察边墙初支是否有开裂、鼓包等现象,必要时施作临时横撑,以保证施工安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