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垃圾储运、垃圾焚烧和发电三大部分,主要产污环节有:垃圾焚烧烟气、厂区恶臭气体、垃圾运输影响、垃圾渗滤液、焚烧残渣及飞灰等。在采取污染物治理措施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垃圾焚烧发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以其技术优势和较好的处理效果逐渐得到多个国家的应用和推广。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生产技术工艺、环保要求及技术规范、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3.
模糊控制技术在垃圾焚烧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垃圾焚烧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性和工况的不确定性,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垃圾燃烧炉的温度控制,建立了垃圾燃烧模糊控制系统,并对该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作了具体的分析.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现了燃烧炉温度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一、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概述当今 ,国内外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生化处理三种。填埋方法处理不但侵占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而且垃圾处理费用也很可观。垃圾填埋后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氢和有机挥发性多达50多种有害气体污染区域范围内的空气 ,另外在堆积垃圾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运行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和垃圾中的病危微生物合为一体 ,继续随雨水渗出和渗下 ,进一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使水中重金属和大肠杆菌含量值超标 ,危害人和牲畜的健康 ,同时当垃圾填埋到一定程度产生大…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溧水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Feflow软件对该场地进行建模和拟合调参,选取特征污染物氨氮作为模拟对象,对地下水污染物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模型考虑防渗有效与防渗失效两种工况下污染物的运移规律,模拟污染物在100天、1 000天、5年、10年和20年的迁移规律、污染范围及浓度情况。结果表明:在防渗有效时,污染物20年内运移的最大距离为18.16 m,污染总面积为57 996.05 m2;防渗失效时,污染物运移主要受水力梯度影响,污染物20年内运移的最大距离为386.89 m,污染总面积为97 528.26 m2。模拟结果旨在为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去除不同种类的污染物,采用电氧化与电絮凝联用技术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考察了电氧化过程中阳极材料、pH和氯离子以及电絮凝中pH对氨氮、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材料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大,钌铱电极作为阳极、电氧化90 min时,废水中的氨氮可全部去除,废水中pH和氯离子浓度可满足电氧化处理的需求,因此无需外加药剂进行预调。pH为9时,电絮凝30 min后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2%和98%。采用电氧化和电絮凝联用后,氨氮、有机物、总磷和粪大肠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0%、98%和100%,出水满足国家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GB16889-2008),该联用技术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生活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筛选与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春市生活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筛选 ,筛选出垃圾渗沥中有机污染物 9大类 74种 ;筛选出的重元素部分超标 ;筛选出了生活垃圾中的致病菌 6个菌属 ,1 2种 同时研究了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危害在于垃圾淋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以洛阳市某垃圾场为例,运用MODFLOW和MT3D软件模拟分析以氯离子为代表的污染组分在未来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在垃圾场运营早期,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浓度增加明显,污染羽快速向下游扩展,迁移距离达到700 m,而随着污染物迁移距离的扩大其浓度和扩展速度都开始降低;(2)污染物运移距离在2050年接近1 km,将会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如果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因此,对渗滤液开展有效稳妥的处理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及处理难点,并就其妥善处理给出若干可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进行有机物去除和脱氮特性研究,考察了缺氧/好氧(A/O)池容比、硝化液回流比和温度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BR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池容比A/O 1∶3、硝化液回流比300%、室温25℃。在该运行条件下稳定运行,MBBR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4%和97%,能够实现对高浓度氨氮的有效去除。经过好氧MBBR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COD和氨氮显著降低,可满足深度处理单元的进水水质要求,表明MBBR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国的雾霾天气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气象原因所致,同时与汽车、工业污染物和冬季燃煤的污染物排放也有很大的关系。分布式能源系统(英文简称DES)主要是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思想,把发电系统以分散式、模块式构建于用户末端,同时或独立为用户提供能源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开展研究分析,不仅可以为设计该系统与相关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指导,同时也是促进分布式能源相关理论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我国广泛分布,是经济落后和居民环保意识淡薄阶段的产物。这些处于非稳定状态的填埋场不断释放污染物,破坏城市形象、侵占城市建设用地并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如何治理这些非正规填埋场,是摆在城市建设面前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发电形式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脱硫工艺在火力发电厂重大环境污染物控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吸收塔作为火力发电厂脱硫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确保火力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也是控制脱硫能耗上升的关键。本文结合脱硫工艺吸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脱硫设备常见的故障,并提出设备检修建议,以期为火力发电厂设备检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垃圾渗滤液的相关处理工艺,分析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特点,概述垃圾渗滤液的危害。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工艺过程,了解不同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为更好地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垃圾渗滤液的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业也同时加速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平常生活中的建筑垃圾为骨料,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水灰比、外加剂等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建筑垃圾代替混凝土粗骨料配置中等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为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动力学特性,分别对两种城市生活垃圾(一种是有灰尘的,一种是无灰尘的)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通过TG-DTG曲线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规律,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主要分为预热干燥、快速失重和缓慢失重等三个阶段.还使用阿伦尼乌斯公式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出城市垃圾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城市垃圾裂解反应器设计和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垃圾分类更加便捷、高效和节能,本文设计了一种风光互补智能垃圾分类箱,并通过分析控制流程来验证其可行性与实用性。它主要包括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机械运动系统、智能识别分类系统和运输自卸系统四大部分,既节能又环保,可以提高垃圾分类效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结合济源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详细分析了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总结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酸雨污染等环境空气情况,并指出我市目前面对的环境空气存在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呼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以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高效处理。【方法】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围绕物料粒度、堆肥混合物含水率、高温堆肥时间、pH值、堆肥温度、通风供氧速率等控制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检测餐厨垃圾高温堆肥进程变化和最终堆肥制品质量。【结果】研究发现:在综合考量堆肥效率和堆肥制品质量等因素下,物料粒径≤20 mm、堆肥混合物含水率55%、高温堆肥时长120 h、高温堆肥培养温度55℃、供氧通风速率15 L·min-1的工艺条件有利于提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效率,获得优质堆肥制品。【结论】研究所得最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为及时高效处理餐厨垃圾,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盐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生化方法处理高盐废水较难达到处理需求,电絮凝技术因具有去除污染物效率高、操作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将电絮凝技术应用到高盐废水中,可利用废水的高盐度特性,降低电絮凝所需的电量消耗,从而在较低能耗下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因此,电絮凝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海水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印染废水的电絮凝处理为例论述了该技术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