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岩溶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遵义市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岩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以综合指数模型评价2004—2015年遵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4—2015年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状态和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2013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4—2015年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处于中级协调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环境发展从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并对遵义市水资源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指数分解模型,研究临汾市2005年~2013年水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临汾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整体变化比较稳定,年际间变化浮动小,水资源状况一直处于生态赤字;人均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足迹占总用水足迹的比例最大,但二者所占份额在逐年减少;结构指标对临汾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影响不明显,经济指标和人口指标促进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技术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临汾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根据温州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了温州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温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较高,尤其是环境子系统的得分值处于全省第2位,水资源持续利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法,对皖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皖北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差异明显,阜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可持续利用状况较差;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较乐观,水资源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有相当规模,当前的水资源供需达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新疆水资源承载力情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跨越式"发展愿景下的新疆面临水资源约束的严峻挑战!以2004—2013年水资源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分析了2个情景下(情景Ⅰ:趋势外推,情景Ⅱ:跨越式发展)2014—2020年新疆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情景Ⅰ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情景Ⅱ中农业用水比重大、效率低,成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2)以提高水资源的生态效益为目的,提出了情景Ⅲ:可持续利用情景,可逐步解决供需矛盾.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粗放的用水方式,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优化水资源利用的空间结构以缓和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3)BP神经网络模型与情景分析结合评价新疆水资源承载力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由隶属函数构造出评价系数,按照可持续利用水平分为好、一般、差、不可持续利用4个等级,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不足以承担全市用水需求,对外调水的依赖性日益增大.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用水特点,使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建立2005年到2020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模型包括人口、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4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运行模型得到预测结果,结果显示2020年天津总需水量将达到42.55亿m3,水资源供需缺额为7.686亿m3,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模拟5种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利用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污水处理技术与海水淡化技术.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加快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引入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中,并以广西为例,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构造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3个主要子系统共26个评价指标,得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临汾市1990年~2005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进行分析,提出了临汾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为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值法,结合2004年西北五省相关评价指标值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农业用水效率等10个指标为影响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其中,新疆在五省区中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最高,宁夏最低。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16,(11):1893-1898
基于2005—2014年河南省各市的用水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在2012—2014年3年间郑州市均为DEA有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项指标的平均值每年都有小幅度的降低.2012、2013年全省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时空差异较小,2014年变化明显.22012—2014年各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冗余较少.2013、2014年商丘、信阳、周口3市的投入要素冗余量明显减少.3在2005—2014年的10年间,全省的全要素生产指数的平均值小于1,表明这10年间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郑州市的TFP指数最大.10年间开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步指数在全省排名最低.  相似文献   

12.
张宇  齐欢 《燕山大学学报》2005,29(5):418-422
沧州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水资源是制约工农业经济增长的命脉,因此研究沧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将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看成是模式的分类问题.考虑到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时具有训练速度慢,训练样本大,网络的泛化能力差等缺点,本文采用支撑向量机方法来训练沧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对沧州的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评价.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的准确率比一般的神经网络准确率都要高.  相似文献   

13.
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17个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目标参量,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并给出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与经济关系的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该模型和算法,进行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例研究,得出了不同水平年关中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满意方案。研究成果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水资源系统的角度,构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4个准则层指标和26个基础层指标.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综合权重法进行赋权.根据权重综合计算得到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可表明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可为哈尔滨市城市水资源的管理规划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构建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并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 将其引入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中, 建立了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以地处南方丰水区且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为例, 分析并量化珠三角9个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水平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珠三角的水资源可持续状况整体较好, 呈现东部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西部城市、近海域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高于远海域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 造成珠三角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禀赋, 其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论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理论模型严谨,方法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行。此方法也可用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阐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预警的方法,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度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风险强弱程度,并进行实例应用. 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可为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水资源实施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北京市1990~2011年总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水资源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和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即使考虑南水北调工程会给北京带来水资源,但是在2020年仍有109m3的水资源缺口,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政策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