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杭州市解放路隧道穿越沪杭铁路段,共长41.6m.本段隧道位于直线上,坡率为-0.359%的纵坡.隧道由两座小间距(隔墙厚仅75cm)隧道组成,为双向四车道,采用暗挖法施工.解放路隧道中线对应沪杭铁路里程为K200+942.5,隧道中线与既有线路成80°角度斜交,隧道施工影响行车范围为48m.隧道所穿越地层为砂质粉土夹砂层,地下水位埋深较低且极其丰富,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坍塌等事故.  相似文献   

2.
刘渺 《河南科技》2023,(9):84-87
【目的】隧道施工在穿越破碎带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变形,影响结构安全。【方法】针对在建渝昆高铁华山松隧道项目的地质特征,通过现场监控测量及类似工程案例分析,采用“地质调查法+物探(TSP)+超前钻探”等综合超前探测手段,确定“中管棚+小导管”双层超前加固,拱架型号提高、大直径锁脚及短进尺开挖等施工控制手段。【结果】结果表明:隧道拱顶最大变形量仅为20 mm,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风险。【结论】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岭山隧道是新建南广铁路广东段较长隧道之一,全长12 438m,为单洞双线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遇到不良地质,特别是水害时,注浆堵水加固技术已成为当前隧道施工必不可少的辅助工法,文章就隧道基底岩溶及二衬渗漏水注浆施工技术与工艺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杜燕忠 《河南科技》2023,(22):79-82
【目的】凝灰岩地层容易遇水软化,自稳能力差,隧道穿越时极易发生溜塌、大变形等灾害,这就需要研究在破碎凝灰岩段隧道采用两台阶与三台阶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在建渝昆高铁华山松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开挖时,变形情况较两台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整体最大沉降量降低14%,特征断面沉降量降低9%;在支护结构受力方面,三台阶法要比两台阶法稍有优势。隧道开挖后,为避免隧道两侧边墙部位出现压应力集中,施工中应注意观察边墙初支是否有开裂、鼓包等现象,必要时施作临时横撑,以保证施工安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斌 《河南科技》2023,(10):67-70
【目的】隧道在穿越采空区施工时容易出现由于开挖扰动造成的大变形、塌方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探测及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赣深铁路同乐山三号隧道为背景,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研究表明:在采空区地段采用“地面调查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钻探法”为主的综合探测手段,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地表矿洞采用回填注浆封堵,洞内采用超前支护+径向注浆处理,可以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段。【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倪修勤 《河南科技》2015,(2):100-102
沥青路面因行车平顺、噪音小,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的路面结构。本文结合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对如何提高隧道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洞口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省干线横九线何家陂隧道进洞方案的成功工程实例,采用反压护拱、大管棚超前支护、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及锚喷联合支护加固洞口岩体,利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保证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湖底隧道施工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等特点,为研究冻结法在隧道下穿湖底联络通道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依托某实际地铁工程展开研究。【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湖底特殊地质条件及水文概况,设计采用冻结加固技术预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处理,合理设计和优化开挖与构筑施工技术,对相关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如软土、流砂以及高水压和高地压地层。【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地铁湖底联络通道的安全和有效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广珠铁路江门隧道DK111+115~210段下穿玉龙湖泄洪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富地表水、浅埋、暗挖、偏压等特点,对其掌子面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为3m和7m时其掌子面发生临界破坏时的土体容重,以及掌子面失稳的网格变形图和速度场图.结果表明: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时,掌子面将发生楔形体失稳破坏,前方的滑动面为接近圆弧形,水平最大延伸范围分别为9m和8m,滑动面与水平向夹角均接近45°,因此超前加固辅助施工措施是必须的,且在纵向应达到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省淮南市潘三矿施工的Ⅻxlz5号陷落柱孔,井深1 109.58m,开孔口径445mm,定向钻进至防水煤柱上,并穿遇两层采空区,8煤以下进行分段取芯施工,终孔口径108mm,终孔后分别对太灰段、奥灰段、C3-1灰进行三次抽水试验,本孔先采用小口径定向造斜施工,后采用分级扩孔施工,在施工中采用多种有效的防斜措施,注意施工中各种技术参数。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技术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办法,为施工此类工程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凌佳  王岳岳 《河南科技》2013,(13):39+64
隧道工程中,关于岩爆的预测和处理一直是受众多工程人士关注的对象。对于其研究可以为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等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地质分析法和应力强度比法这两种岩石力学判据预测法进行了介绍,以上两种方法具有应用广泛和直观可靠等特点,通过本文建议加强对此类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最后通过综合考虑,从隧道设计、施工、支护加固处理措施到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对岩爆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作为2条隧道的连接部分,联络通道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及限制,联络通道的加固处理一直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遇到复杂地层时,联络通道的加固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本文,笔者从深圳地铁1#线延长段7标的2#联络通道工程实例出发,着重阐述复杂地层条件下联络通道的加固处理技术,对于工程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炜 《河南科技》2006,(6):60-61
一、工程概况 新建龙蟠路隧道位于南京火车站前龙蟠路隧道上,隧道全长572.08m,隧道结构净宽10m,最小净高4.73m,隧洞纵坡为0.2%,引道最大纵坡4.75%,最大挖深约8m。隧道设计标准为单向双车道,荷载标准为城一A级,设计车速为50km/h,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地铁1号线盾构双线隧道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衬砌内径为5500mm,外径6200mm,每节管片长度为1.2m,管片厚度350mm。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素填土、淤泥质填土、亚砂土夹亚粘土、粉砂夹亚砂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地下潜水位埋深2.1~2.6m,地下水主要接受玄武湖水和临近污水管道的补给。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铁1号线东岗站后配线区间为单洞双线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暗挖,初期支护体系采用0.5 m榀格栅钢架+超前小导管注浆+Φ89大管棚支护体系。施工过程中洞内出现2次较大渗水现象,经排查未查明水源来向,土体经水长期浸泡,含水率、液性指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已发生改变。为保证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安全,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了地基加固处理,同时也采用了增加交通疏解、增加排水井、给水管管箍等综合治理措施。实践证明了注浆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隧道塌方研究成果甚多,但针对TBM施工塌方治理技术的研究鲜见。基于此,以中天山隧道TBM施工过程中的软弱围岩洞段的一次塌方事故为例,从地质分析入手,依据TBM施工机械的特点,提出加固坍腔、人工钻爆、固结坍体、人工开挖坍体并支护的一系列安全治理措施。经现场检验,该治理方案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某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本研究在试验检测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固方案,并在斜拉索更换施工中对斜拉索索力、主梁位移、主塔偏位等关键指标进行施工控制。同时,结合施工控制结果和加固前、后荷载试验对比,对桥梁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索施工过程控制良好,加固后结构受力得到改善,桥梁承载能力、整体抗弯刚度有明显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方向地震动输入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响应特征及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位移在Y向地震动输入时最大,Z向次之,X向最小,最大值出现在拱顶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主应力在X向最大,Y向次之,Z向最小;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隧道洞口处最大主应力变化幅度最大,说明隧道洞口段受地震影响较大,是抗震的薄弱环节;隧道洞口段各部位的轴力分布较均匀,整个隧道处于受拉状态,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拱顶和左、右拱脚处安全系数已接近限值,需要在隧道施工中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陈远云 《河南科技》2013,(19):25-26
瑞平公司庇山矿在立风井施工中穿越平顶山砂岩段时,最大涌水量270m3/h,水量较大无法施工,后经研究对比,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穿过平顶山砂岩,并针对上下两段注浆重叠区域易出水的薄弱段,研究实施了短注短掘、颈部补强新技术,提高了注浆堵水效果,减少了项目投资,缩短了建设工期,保证了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交通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而隧道施工则是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想提高交通建设质量和隧道施工水平,人们需要结合当地施工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确保各项施工环节安全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隧道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