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定义了4种参战实体和7种链接,并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卫星信息支援下的联合作战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对网络结构中作战环的定义以及相关模型的建立,对各类卫星信息对于作战效能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评估与排序,从而实现了区分各类军事卫星在作战中不同重要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复合系统理论在联合作战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宇  马亚平  李柯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675-1677,1690
介绍了复杂系统理论及复合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理论分析了联合作战的作战能力量化问题。提出了将联合作战中武器装备打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信息能力、保障能力作为组合系统序参量,通过计算序参量的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调度来研究与量化联合作战的“联合增效”作用,由此量化出联合作战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索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建模方法,实现对具有时序关联特征的指挥员作战指挥行为的有效表征,以兵棋推演作战指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图的作战指挥行为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对作战指挥行为进行知识表示学习,并通过作战指挥行为预测任务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于评估指标提升较大,能够有效捕捉想定场景下联合作战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行为时空特征,为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表示学习提供了可行范例,为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指挥经验抽取和联合作战态势认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索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建模方法,实现对具有时序关联特征的指挥员作战指挥行为的有效表征,以兵棋推演作战指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图的作战指挥行为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对作战指挥行为进行知识表示学习,并通过作战指挥行为预测任务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于评估指标提升较大,能够有效捕捉想定场景下联合作战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行为时空特征,为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表示学习提供了可行范例,为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指挥经验抽取和联合作战态势认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义推理的作战计划验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联合作战计划编制过程中的作战行动过程验证问题,在已有计划表示和计划推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推理的联合作战行动过程验证方法。通过对计划知识进行基于本体的表示、基于描述逻辑及一阶谓词逻辑的逻辑推理,以实现对联合作战行动过程的验证。并以某联合作战行动过程的验证为例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专家知识的扩展,能够发现联合作战行动过程开发的异常与不兼容,由此提高作战计划正确性检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件技术的作战行动建模,较好的解决了模型重用性和仿真应用之间互操作问题,是联合作战仿真的基础,它可极大提高作战仿真开发的效率.针对当前联合作战仿真的需求,运用基于CCM组件技术的HLA仿真思想,在分析防空兵作战行动和任务的特点下,以Rose为工具建立防空兵作战基本行动的概念模型,并设计了防空兵作战基本行动类库;尔后论述了基于CCM纽件技术的防空兵作战行动纽件设计思路;最后设计了基于CCM组件和HLA技术的防空兵作战行动仿真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Agent理论对战术级联合作战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Agent的描述能力对单个参战单元进行建模,而且可以利用多Agent协作模拟大量战斗单元的协同作战行为.所研究的协作体系主要面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自同步作战仿真.首先对自同步作战的概念、特点以及需求等进行了讨论,以指导多Agent协作体系的开发,然后研究了一套适合于多Agent自主协同的协作体系.其目的是用于自同步作战仿真,从而用于联合作战协同方式方法的预先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信息共享是夺取信息优势进而转化为决策和行动优势的基础。针对如何量化信息共享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定性描述了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共享活动的内在本质,采用可清晰反映节点功能和链路类型的作战网络模型生成了不同信息共享程度的作战网络结构,并定义了信息共享效能特征量,仿真分析了信息共享程度对作战网络共享效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验证了信息共享对提升作战效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开展卫星体系作战分析仿真研究的重要性,基于Agent方法进行了卫星体系作战分析仿真建模,把仿真实体高度抽象为Agent实体、设备实体和环境实体三种类型,建立了Agent实体的物理层、信息层和认知层模型。提出了作战分析仿真的实现方案。最后总结了这种仿真框架的特点和长处。  相似文献   

10.
基于Agent的作战单元行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军多兵种协同攻击蓝方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想定背景下,为拟制红方参战兵力联合作战协同行动规划计划,采用智能体理论和多智能体技术,将担负作战任务的作战突击兵力定义为作战单元智能体,建立了作战单元智能体的BDI原型结构模型。基于分布计划的分布规划方法,定义了作战单元智能体的协同作战行为规划范围,建立了其协同行为规划问题求解操作方法类模型和行为规划模型,描述了作战单元智能体拟制协同作战行动计划方案的整个规划过程。通过规划形成决策功能,完成了协同行为规划初步计划方案,通过行动计划管理功能完成领域行为规划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杨润青  吴曦 《系统仿真学报》2022,34(10):2213-2220
随着信息化作战体系对天基时空基准的依赖逐渐增强,卫星导航对抗快速发展为夺取天基定位、导航和授时信息优势的主要作战行动。以构建卫星导航对抗行动推演模型为目标,在分析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导航信息环境计算模型导航对抗行动仿真模型探索了兵棋系统导航信息环境可视化和高分辨率仿真计算模型代替低分辨率概率效果模型的实现途径,支撑了在天基导航信息支援下的战前筹划和战时评估,实现了导航对抗行动的兵棋推演。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海上编队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客观要求,对信息化条件下海上编队区域防空目标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空防御拦截水平的概念,建立了多层防御模式下的编队区域防空目标分配模型.为了有效求解模型,综合运用交互式决策思想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交互式求解模型的方法.在GA设计中,通过对染色体编码、初始化种群、适应度函数以及遗传运算、选择策略等环节的合理设计,保证了产生个体的有效性,提高了搜索质量,加快了搜索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有效解决现代海上编队体系作战的区域防空目标分配问题探求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继才  张静  杨峰  毛昭军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1):5093-5097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问题是当前武器装备体系研究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基于仿真,以军事需求、功能分析、指标建立、建模、仿真系统设计为流程,在考虑了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情况下,利用仿真手段,研究并提出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作战概念及其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作战概念牵引的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提出了作战概念牵引的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构建基本思路,而后围绕基于描述的作战任务建模、基于分解的作战活动建模、基于效果的作战效能指标选取等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概念牵引的地面突击分队山地要点夺控进攻战...  相似文献   

15.
战术级军事行动仿真模型的仿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舰艇战术级行动仿真模型为对象,分析阐述了提高作战仿真模型仿真度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仿真度概念和仿真度指标体系,建立了系统仿真度、模型仿真度和指标仿真度等仿真度指标评估模型,分析提出了性能数据检验法、靶场数据校验法、实际数据检验法、实射数据比对法等模型仿真度评估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应用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战场透明度,需研究和发展以卫星信息为支持的战场环境保障技术。深入分析了卫星支持的战场环境保障的特点及信息处理流程;构建了面向服务的战场环境保障信息集成框架,提出基础平台层、数据组织层、核心服务层和作战应用层的4层框架结构;研究了支持该框架的关键技术体系及接口,实现了原型系统。框架打破目前纵向的各卫星系统自成体系、数据共享困难的局面,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和可扩展性,便于用户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建立不同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体系破击作战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从物质世界到观念世界的抽象过程,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体系破击仿真分析框架,并建立了考虑信息因子和破击能力的作战体系破击新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一些结论:(1)一定条件下,体系破击的能力比攻击信息更加重要;(2)只有在一定的破击能力下,作战体系才对随机攻击表现出鲁棒性,对蓄意攻击表现出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卫星军事应用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军事应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军事信息系统,具有同步、并发、冲突等特点。应用着色Petri网技术对其进行建模,符合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的特点,能够有效分析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介绍了着色Petri网的基本概念,剖析了卫星军事应用系统的作战过程,建立了系统的CPN模型,最后针对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缺乏有效验证带来的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 ATS)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ATS的效能评估体系(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EES)。根据军用ATS更注重于时间与测试能力的提升的特点,在ADC评估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建立了基于作用域的EES,有效地解决了ATS能力权值配置问题,并提出了ATS能力及其次级指标的数学评估模型,为ATS进行成本控制、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论证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