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藏高原南缘前陆盆地中的磨拉石主要沉积在小喜马拉雅带和次喜马拉雅带中 ,次之出现在冲积平原带。最老的新生代磨拉石为分布于 Potwar高原 (巴基斯坦 )的 Murree组 ,时代为始新世中期 -早中新世末。前陆盆地中分布最广泛的为 Siwalik群 ,它占据了次喜马拉雅带的绝大部分 ,时代主要为中新世 -上新世早期。更新的磨拉石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带中 ,为第四纪的冲积物。总的来看 ,前陆盆地中的新生代磨拉石表现出向上变粗变厚、向南变细变新的变化趋势 ,并有盆地西部先沉积的特征。结合前人关于古印度扇、印度扇、孟加拉扇的研究资料 ,可以发现青藏高原南缘的造山作用具有向南生长的特点 ,同时该区出现早期东高西低、后期西高东低的地形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较低,使得这一层位的油气资源勘探存在较大风险.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杂乱堆积的冲积扇相;纵向上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河流相;中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三角洲相;杂色砂泥岩呈薄互层沉积的滨浅湖亚相.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对沉积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在其控制下,白垩纪济阳坳陷为一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湖盆范围时大时小,湖水深度不断变化,总体湖水较浅,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3.
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属于中石油海外新近认识区块,为解决油田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通过对大量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为一套河流入湖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区内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等微相类型.纵向上,从J3至J2期为湖平面的上升过程,三角洲沉积的规模呈逐渐减弱的趋势.J1沉积期,湖平面相对下降,物源供应充足,为区内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发育期,水下分流河道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描述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具有自龙门山前缘至盆地中部砂岩的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沉积岩岩屑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物源主要为西部的龙门山,而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2)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大类沉积相类型。(3)编制了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砂岩质量分数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图,据此认为蓬莱镇组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到湖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的控制。蓬莱镇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为特征;第二段沉积时期,冲积扇沉积及河流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向湖盆推进,湖泊沉积的范围逐渐萎缩;第三段沉积时期,区内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范围逐渐萎缩,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第二段沉积期增大,湖泊沉积变化不大;第四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为特征,不发育冲积扇沉积,随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推进,湖泊沉积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较低,使得这一层位的油气资源勘探存在较大风险。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济阳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杂乱堆积的冲积扇相;纵向上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河流相;中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三角洲相;杂色砂泥岩呈薄互层沉积的滨浅湖亚相。北西向断层的活动对沉积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在其控制下,白垩纪济阳坳陷为一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湖瓮范围时大时小,湖水深度不断变化,总体湖水较浅,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鸡东盆地下第三系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第三系鸡东盆地是一个受敦密断裂带控制的线型断陷含煤盆地。应用沉积环境分析方法,对该盆地的下第三系达连河组、永庆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认为:该沉积环境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冲积平原沉积体系,聚煤环境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湖泊淤浅及河流冲积平原聚煤,以湖泊淤浅聚煤为最佳环境,具有两个聚煤中心。受控盆断裂影响,煤层具有明显的分叉性和迁移性。控盆(敦密)断裂同时控制了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带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北区古近纪构造-沉积关系双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造对沉积控制及沉积对构造响应等两个方面分析冀中坳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关系 .结果表明 :1断块翘倾运动控制凹陷的沉积物源 ,控制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和沉积相带变化 ;2轴向倾斜运动控制沉积中心的迁移 ;3基底差异升降运动控制盆地的沉积分区 ;4水进期 ,沉积范围不断扩展 ,沉积物呈强烈的上超样式 ,显示凹陷呈现加速沉降特征 ;5水退期 ,沉积面积逐步缩小 ,沉积厚度减薄 ,沉积序列向上变粗显示基底处于减速沉降阶段 .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勘察和原位试验以及室内测试,详细地研究了西南科技大学新建校区新近沉积粉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并对该区粉土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现代黄河下游沉积环境演化,在原阳段钻取了两个钻孔岩芯(YHX-1、YHX-2),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与分析,运用沉积物粒度参数、频率曲线与概率累积曲线,结合沉积物岩性及周边钻孔年代信息,划分研究区钻孔地质年代,揭示研究区沉积水动力条件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YHX-1分为7个沉积段,YHX-2钻孔为11个阶段,中更新世时期,两根钻孔以中细砂为主,沉积相以河床亚相为主;晚更新世时期,钻孔经历短暂河漫滩微相,进入漫长的河床相沉积;全新世早期,YHX-1钻孔由湖泊沼泽沉积转变为河漫滩沉积,YHX-2钻孔为河漫滩沉积;全新世晚期,黄河改道流入当今河道,两根钻孔河床沉积相对比分析表明,改道后黄河主河道经历由北向南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冰后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口冰后期钻孔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无比民表层沉积物非常接近,反映冰后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其它物源及环境变化影响较小,不同沉积环境中一些元素组成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河床相沉积物中过渡金属元素组成化最明显,不同沉积相中稀土元素(REE)绝对质量比虽有差异,但稀土的配分模式很接近,同样反映出冰后期沉积物物质来源的单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永定河流域作为海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健康发展状况对所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并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流域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永定河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永定河流域18个子流域2005-2020年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在2005-2020年整体健康状况无明显变化,个别子流域健康状况在前期有小幅度恶化的现象,但整体在2020年得到改善。通过分析流域健康变化原因认为,水资源量匮乏、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类活动剧烈干扰是导致永定河流域健康状况一般及局部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据此给出了永定河流域健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永定河流域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coast, re-gard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have been intensively discuss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since they are deeply in-volved into many aspects of Quaternary study, such as sea-level fluctuations, paleoclimate change and sediment facies evolution[1―6]. A painstaking effort has been made on the sediment study, which tends to elucidate what the primary control on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formation is. Of note, nu…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万年前后至1.4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依据岩石特征、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组合等标志,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问类型、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滩闻海亚相及点礁亚相;储层的主要孔隙空间为粒问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裂缝.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组合关系,将储集空闻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相对低,很难构成有效的储集空间,因此区内储层整体发育程度不高,且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8.
滨浅湖砂坝沉积是一种重要的陆相油气储集体,其空间展布多与湖岸线平行或低角度相交.大涝坝地区苏维依组沉积地层,具有明显的滨浅湖砂坝沉积特点,但其空间展布特征却与众不同.通过岩心观察、岩矿鉴定、岩相分析、测井相分析等,辅以波阻抗反演及地震相刻画,详细分析了滨浅湖砂坝的沉积特征,建立了理想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大涝坝地区苏维依组滨浅湖砂坝,垂向上可划分为两段,早期以水体较浅的滨湖砂坝为主,晚期以水体渐深的浅湖砂坝为主.研究区南侧始终发育滨岸砂坝,砂坝均可进一步划分为坝中、坝缘、坝滩微相;研究区中部发育的滨浅湖砂坝,与东部湖岸线近垂直状延伸,受水下隆起控制最为明显,湖泊水体循环和供源体系等发挥了辅助作用.储层成因的明确,对于该区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露头测量、沉积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孢粉组合和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对抚顺煤田始新统沉积演化过程及其对煤和油页岩发育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顺煤田始新统从古城子组扇三角洲和沼泽环境开始,经历了计军屯组浅湖和半深-深湖环境,最终演化为西露天组旋回性沉积;古城子组煤层主要在气候温暖潮湿、河流输入持续增加的淡水沼泽环境中沉积;计军屯组油页岩主要在气候向寒冷干燥条件转化、河流输入减少、水体变咸的半深-深湖环境中沉积;贫矿油页岩作为煤到富矿油页岩的过渡层位显示了高等植物和水生有机质双重输入的特征;煤和油页岩沉积条件的不同造成有机质母质来源的差异和水介质条件的改变,引起与油页岩共生煤系的"富氢化"和生油潜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区域沉积相研究和露头调查基础上,以四川盆地涪陵区块周边钻井层序地层纵向叠置、演变关系入 手,建立地震解释模型开展骨干地震剖面解释,利用层序地层骨架地震剖面开展长兴组地震相、沉积相解释,并建立了 储层发育相带模型,从而明确了该区长兴组主要勘探领域及其地震响应特征。涪陵区块长兴组发育两个沉积旋回,存 在台地边缘高能礁滩相带。长兴组沉积前古地貌存在两个地形坡折,一为台地边缘向陆棚过渡坡折,一为台地内部阶 地坡折。两处地形坡折控制了两排高能礁滩相带发育,是该区主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