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必须确定其质量。有两种测量天体质量的方法,一种是,如果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场中作圆周运动,那么大质量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广角镜     
哈勃麦空互通使发涵担通天体多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个距地球260光年的天体,它比此前已知最远天体还远了将近1倍。目前,天文学界尚未能确定这一天体的性质。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对现有解释宇宙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参加“斯隆数字天空探索”计划的研究人员是根据红移规律推断这一天体距离的。红移是指从地球观测到的天体电磁波话线向红端,即向波长较长一端的推移现象。它由天体退行速度产生,天体越远,红移量越大。此前,天文学界观测到天体的最高红移值为668,相当于距地球约14cd光年。此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3.
晓泓 《科学》2010,62(2)
不同天体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天体内在的物理特性.为了更好地表述天体的颜色,天文学家在引入了多色星等的同时,还设法对天体的颜色建立数字化的表述方式,而这在天文学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懿 《世界科学》2004,(2):20-20
柯伊伯带天体是太阳系中已知最遥远的天体。现在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更靠近太阳的地方。 自从1992年发现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以来,柯伊伯带天体许多奇特的轨道和物理特性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一个就是柯伊伯带天体的总质量非常得小——大约只有地球质量的1/10,而理论预期的值是观测值的100多倍。为了解释这些消失的质量,有人提出柯伊伯带天体由于相互碰撞变成了尘埃,  相似文献   

5.
一天体演化学的研究近年来在苏联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天体演化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科学部门的工作者也希望天体演化学的各种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为要解决地质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关于地球和太阳以及它们的组成元素的起源的确切观念,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苏联科学院对于天体演化学的研究十分重视,由1951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天体演化学讨论会,而且在物理学数学部下面成立一个天体演化学委员  相似文献   

6.
贻方 《自然杂志》2006,28(5):282-282
那些正在寻找系外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软木塞”天体:它的大小超过木星的2倍,质量仅有木星的二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这个天体具有和软木塞近似的密度!在华盛顿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宣称这个类似软木塞的天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行星。根据现在的行星结构演化模型,如此大且轻的球形天体是不可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这类天体。  相似文献   

7.
晓泓 《科学》2010,62(6)
天体距离测定是天文学上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原因在于天体的距离太过遥远.尽管如此,天文学家想尽各种办法成功测出了远至100多亿光年之天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天体灾变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标内,能使天体性质发生剧烈、以至根本性变化的事件。它们所涉及的能量之大、后果之严重,是诸如大地震、强飓风、海啸和火山爆发等地球上重大灾变事件根本无法相比的。天体灾变事件对各类天体演化史的影响极为巨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已成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按自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径,对一些主要天体灾变事件及其影响给以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近地天体及其撞击地球的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科学》2006,58(1):29-33
近地天体(Near Earth Object,NEO)是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或接近的小行星或彗星。由于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近地天体的轨道易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潜在危险,特别是鉴于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的警示,近地天体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目前,国际上正在广泛开展几个搜寻和监测近地天体的宏大计划.很多令人惊奇的消息和图像常出现于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0.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5-26
10年前,褐矮星还仅仅是天文学教科书中停留在理论上的天体,那时甚至还不知道这种质量介于巨行星和最低温矮星之间的天体是否存在。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来区分这些低质量天体。在最近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报》上,麦克雷(McLean )等人提出了基于褐矮星近红外光谱的统一分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介绍了2009年IAU Symposium261会议上有关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情况。首先简单讨论己有相对论参考系理论DSX和B-K框架以及目前的进展,然后主要讨论相对论天体测量的现代要求,介绍新的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计划和设备,并说明新计划和新设备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介绍天体测量中近年发现的四个著名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万物都在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有自旋,进动和公转,它一面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一面自转,一面又随银河系在宇宙空间中旋转,所有天体和天体系统都在旋转,天体的旋转是怎样开始的,又怎样演化?旋转到底在天体演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须重明 《自然杂志》2010,32(5):288-293
笔者介绍了2009年 Symposium 261 会议上有关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情况。首先简单讨论己有相对论参考系理论DSX和B-X框架以及目前的进展,然后主要讨论相对论天体测量的现代要求,介绍新的相对论天体测量的 计划和设备,并说明新计划和新设备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介绍天体测量中近年发现的四个著名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晓泓 《科学》2009,61(6)
为了探究远方天体的物理性质,天文学家需要通过测光手段来推定天体在不同观测波段上的亮度,并进而求知其光度.为此.他们在严格定义下引入了各类星等,建立了不同的星等系统,广泛用于天体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观测技术和模拟计算的进展,在天体物理领域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这就是天体物理力学.它用气体动力学的方法,在考虑了物质和辐射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和解释天体的各种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天文望远镜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望远镜层出不穷。天文望远镜的不同,主要在于物镜的选择、副镜的安装配制等方面的不同。 物镜是望远镜对着天体的那块镜片,它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反射镜。物镜是天文望远镜光学部分的主件,它的作用是:①将遥远的天体在近处成像,便于观测研究;②大量收集天体发出的光。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也有两个作用:①放大天体所张的角距,以利于观察某些天体(如行星、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7.
宇宙中最黑暗的地方是哪里?我们几乎可以脱口而出:黑洞!黑洞也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它因难以探测而一度被人认为是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天体.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探索证实了黑洞的确存在于茫茫宇宙中.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颁发给了研究黑洞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安德烈亚·盖兹.  相似文献   

18.
晓泓 《科学》2010,62(5)
光度函数是天文学上特有的一种函数关系,它描述了某一类天体(或天体系统)在内禀光度上的分布形式.光度函数除了用于探究天体系统的总体物理性质,并进而讨论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外,还可用来测定河外星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马克健 《科学通报》1982,27(8):464-464
最近,一些工作讨论了中微子天体(NAO)存在的可能性,它的形成和观测问题。中微子天体具有质量和半径  相似文献   

20.
王梅 《科学之友》2003,(6):28-28
最近,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发射了一台太空红外线望远镜(SIRTF)。这台望远镜主要用于收集太空中各种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息,这些红外线的波长在3-180微米(1微米是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天体的红外线信息作比较,科学家们就可以推断出新发现的天体的构成。在地面,由于被地球的大气阻挡,大多数天体发出的红外线很难探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