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早元古代基底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邢凤鸣 《科学通报》1993,38(20):1883-188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著名的铜、铁成矿带,因一直没找到变质基底,成岩成矿的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都难于解决.虽然安徽怀宁有董岭群变质岩系和江苏宁镇山脉有黄虚系变质岩系出露,由于变质浅,没有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多认为它们是震旦纪地层.尤其是董岭群,因为出露面积很小,东南侧又有洪镇花岗岩侵入体分布,对其性质更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有人怀疑它是洪镇岩体侵位时的热变质产物.如果董岭群是变质基底,为什么只有这么一小块出露?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南益阳元古代科马提岩发现鬣刺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禧砥 《科学通报》1988,33(4):286-286
湖南省益阳市南郊石咀塘-桃花岭一带,元古界冷家溪群下部发育2000余米厚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出露面积达20km~2。该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呈岩流产出,其次为凝灰岩、层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屑凝灰岩;两个喷溢旋迴,第一旋迴出露完整,第二旋迴多被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并与其顶底的沉积变质岩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第一旋迴火山岩系熔岩具典型的水下喷  相似文献   

3.
冀东卢龙地区新发现的铬云母石英岩为产自冀东太古宙基底中的巨大透镜体(残块),构造位置接近元古宙长城系地层与太古宙基底的不整合之下,与冀东曹庄地区铬云母石英岩产状类似.对其年代学研究发现,卢龙地区铬云母石英岩中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3200~3800 Ma,表明铬云母石英岩形成的年代应小于3200 Ma,这与迁安曹庄地区出露的曹庄组铬云母石英岩中碎屑锆石相同.说明这种含有始太古代碎屑锆石的铬云母石英岩在冀东地区可能还有更广泛的分布.此前认为两个地区铬云母石英岩的围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迁西群和滦县群),但本文新发现的相近年代数据说明这两个岩群可能位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同一层位.卢龙地区铬云母石英岩的年代学研究为理解冀东地区太古宙地质构造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东方 《科学通报》1984,29(14):872-872
辽东是我国前寒武系地层出露较好的地区之一。本区太古界变质岩系属于高级区岩系,清原群、鞍山群古陆核由云英片麻岩、长英片麻岩。含辉石的斜长角闪岩、磁铁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组成,夹条带状含铁建造。除云英、长英片麻岩等外,多数岩石可恢复为基性-超基性镁铁质喷发岩。从早元古代开始,骤然扩大了水圈,辽河群下部还有一些酸性火山岩(下辽河亚群或宽甸群),从辽河群中上部开始,沉积建造占优势,在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湘西板溪群及冷家溪群的时代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海臣 《科学通报》1994,39(2):148-148
自从许靖华教授提出“华南大地仰冲构造学说”以来,有关华南大地构造的争论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最终集中在所谓的“板溪群”.即对其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中生代构造混杂岩”说和“扬子地体的前震旦基底”说.应当指出的是,国外学者指的“板溪群”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而在国内所指的典型的板溪群出露于湖南湘西地区.在湘西,狭义的板溪群以及冷家溪群均是许靖华等国外学者所指的“板溪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鼎武 《科学通报》1997,42(23):2546-2549
武当地块是指出露于武当山和郧西-郧县地区、卷入南秦岭构造带中的前震旦纪浅变质过渡基底地块(图1)。基性岩墙群在该地块中广泛发育,并在南秦岭区域的同类地块(如其东延的随-枣地块)中普遍存在,成为南秦岭地质的一大特色,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早期形成演化研究中具重要意义。我们首次对基性岩墙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提供的地质信息对重新认识本区有关基础地质问题、深入探讨秦岭带早期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滇中地区出露的昆阳群是一套与华南格林维尔期造山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 隶属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上部发育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 是昆阳群最早出现的中性火山岩系, 与昆阳群沉积由陆源碎屑岩转化为碳酸盐岩, 以及震积岩开始大量发育同步. 在这套凝灰岩下部、顶部分别采获样品G3-29-2, G3-29-3, 选出百余粒锆石. 样品G3-29-2获得的锆石Th/U大于0.65, 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 表明为岩浆成因的锆石. 该样品获得的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032 ± 9) Ma. 样品G3-29-3获得多种类型的锆石. 其中, 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1938 ± 26) Ma, 显示滇中地区存在早前寒武纪基底. 基于以上定年数据, 结合康滇地区火山岩发育特征, 进一步论证了康滇南部格林维尔期造山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五台-太行辉绿岩岩墙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孝德 《科学通报》1983,28(16):1002-1002
五台-太行辉绿岩岩墙群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令人醒目的构造岩浆类型。本文通过野外和室内的一系列工作,首次对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年代和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一、分布位置岩墙群位于山西省北部和河北西部的五台山、恒山、太行山等地区(图1)。岩墙的分布区长250公里,宽130公里,出露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整体呈北西-北北西向。岩墙群由几百条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北缘首次发现33亿年的岩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霭琴 《科学通报》1992,37(7):627-627
地质学界十分关注塔里木基底的时代。由于地表覆盖了大面积的沙漠,要了解它的基底性质,除了使用地球物理方法测量基底的物理特征外,必须对地块边缘地区出露的岩石进行研究。近年来该区已获得了一些前寒武纪岩石的同位素年龄结果。比如,在塔里木东南缘阿尔金地区若羌拉配泉北东方向出露的麻粒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462.5 Ma;塔里木北缘  相似文献   

10.
皖南许村晚元古代复合岩墙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红峰 《科学通报》1997,42(1):64-66
皖南伏川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和休宁、许村、歙县晚元古代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标志着该区晚元古代强烈的弧后造山构造-岩浆事件.本文所述复合岩墙群是该事件的最后一幕岩浆岩,由辉绿岩和花岗斑岩构成.对其组成和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该区晚元古代的岩浆活动规律.1 岩墙群的地质特征许村复合岩墙群出露于歙县许村镇至白蛇坑村一带(图1),平面上呈北东向展布,宽1.5~3km,延长约20km,它由近于平行排列的20余条岩墙组成.单个岩墙出露宽度2~7m,倾向135°~150°,倾角50°~70°.岩墙群切穿上元古界环沙组(Pt_3~h)的砂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乃庙群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铀-铅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凤军 《科学通报》1990,35(13):1012-1012
白乃庙群出露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图1),研究区内以发育有温都尔庙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和白乃庙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以及产出有一系列铁、铜、金矿床(点)而为人们所关注。鉴于白乃庙群及有关岩石地层的形成时代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地质学家对于区内不同构造单元相互关系、运动方式和原始空间位置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区内隐伏金属矿  相似文献   

12.
孙海田 《科学通报》1994,39(14):1343-1343
中条山地区钾质火山岩系主要在铜矿峪铜矿南和北峪短轴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归属绛县群,时代有早元古宙和晚太古宙两种不同认识.岩石特征和性质表明二者为同一火山地层层位.火山岩系具有十分明显的双峰态特点,由变质基性绿泥片岩、黑云片岩和变钾质流纹岩组成.K_2O含量变化于1—10%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温都尔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钐-钕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聂凤军 《科学通报》1994,39(13):1211-1211
温都尔庙群主要系指在集(宁)-二(连浩特)铁路线以东,朱日和及其北部出露的一套中-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该套岩层以产出有温都尔庙式铁矿,非层序性蛇绿岩和高压变质矿物组合为国内外地质学界所关注,并且一直作为早古生代海沟存在的重要标志.鉴于温都尔庙群岩层遭受到不同程度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以及缺失可信的古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众说纷纭.这些意见可  相似文献   

14.
制备高临界电流J_c的高温超导线材与带材是高温超导走向强电应用的重要课题.与Bi系及T1系相比,YBa_2Cu_3O_(7-δ)(YBCO)的不可逆线低,在液氮温区仍有很强的钉扎力.YBa_2Cu_3O_(7-δ)已在单晶基片上生长出很高质量的薄膜,J.高达(5~6)×10~6A/cm~2.但是单晶基底对强电应用是不利的,为了使YBCO薄膜的优良性能应用于带材,必须把YBCO沉积到可弯曲并且便宜的金属基底上.为防止金属基底与YBCO之间的扩散反应,用钇稳定氧化锆(YSZ)做缓冲层.但是用这种薄膜沉积法得到的带材由于不是外延生长,J_c为 10~3~10~4A/cm~2.近来人们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金属基底上得到具有平面内织构的YSZ缓冲层,并在其上外延生长出J_c达到 10~6A/cm~2的YBCO薄膜,这使得IBAD薄膜法成  相似文献   

15.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87,32(10):763-763
川西南攀枝花(渡口)-西昌地区(简称攀西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微陆块的西南缘。该区基底岩系出露较好,矿产资源丰富,故深受前寒武系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攀西古裂谷带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进展,对该裂谷带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多数研究者承认,早先所谓的“晋宁期或印支期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群、耀岭河群及基性侵入岩群是南秦岭出露规模最大的前寒武纪地质单元组合, 对采自武当山群的5件火山-火山碎屑岩、2件耀岭河群火山岩和1件基性侵入岩体样品进行了锆石原位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U-Pb同位素定年. 结果表明, 武当山群的形成时代为(755±3) Ma (5件样品年龄值的加权平均值, MSWD=0.47, 95%置信度, 下同), 而耀岭河群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群分别为(685 ± 5) Ma(两件样品年龄值加权平均值, MSWD=0.36)和(679 ± 3) Ma(MSWD=1.6)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同. 所获年龄均明显小于早期多数文献的报道值, 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火山-沉积岩地层的时代分别对应于峡东剖面的莲沱组和略早于南沱组. 岩浆岩中捕获锆石显示, 南秦岭武当地区存在与扬子克拉通内部和陆缘区时代相同的830~780 Ma岩浆事件记录, 指示了区域内存在晋宁期基底岩系或来自扬子克拉通北缘晋宁期物源区沉积物, 表明新元古代时期南秦岭武当地区是现今扬子克拉通北缘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内蒙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的宇宙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增慧 《科学通报》1986,31(4):290-290
1977年,在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某些(天然)人工重砂中,强磁部分发现一种粒径200微米左右、不透明、闪闪发光的小“钢球”,通过研究认为是宇宙尘。 一、采样点地质概况 温都尔庙群和白乃庙群分别出露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和四子王旗,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北缘,前者经历了高压低温(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后者变质程度达绿片岩-角闪岩相。白乃庙群被13.9或17.0亿年的岩体侵入,同时又被上志留统不整合覆盖,时代划归中  相似文献   

18.
张前锋 《科学通报》1996,41(16):1498-1500
对于准噶尔地块基底的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一些学者基于重力和磁力异常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断准噶尔地块底部存在前寒武纪基性超基性杂岩。但由于长期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周边既未发现古老的地质实体,又缺乏同位素年龄证据,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准噶尔地块可能只具有古生代洋壳基底。 近年来,在东准噶尔清水泉和卡姆斯特的阿勒安道群中,发现了晚震旦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群分子,其中多种化石分子(如:Pylocorpus,Reticnlafopora,Asteropyla等)已见于华南、秦岭的震旦寒武系界线层位上。此外,在小柳沟荒草坡群下部浅肉红色花岗片麻岩中,还获得了单颗粒锆石铅同位素蒸发法年龄1908 Ma~(3))。这些结果仅表明,东准噶尔有存在前寒武纪基底的可能性。因此,在准噶尔盆地周边造山带寻找和确定是否有前寒武纪地质体出露,是目前研究中的关键。本文所提出的东准噶尔小石头泉变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将对准噶尔地块基底时代的研究提供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尔金山地区高压变质泥质岩石的发现及其产出环境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车自成 《科学通报》1995,40(14):1298-1298
阿尔金构造带是亚洲大陆上一条重要的左行走滑断裂带.新近的研究发现,阿尔金断裂的左行走滑不仅表现在中新生代,至少在奥陶纪晚期也发生过类似运动.同时,其北缘有太古界麻粒岩相杂岩基底出露,主体由元古界变质片岩、火山岩、石英岩、叠层石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上覆地层主要是零星分布的下古生界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火山沉积,上古生界与中新生界均为小型断陷盆地沉积(图1).总体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是在塔里木板块的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北部的兴华渡口群和扎兰屯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古元古代变质岩,代表兴安和额尔古纳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但这种认识缺乏可信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古生物资料的支持。本文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SHRIMP II)对黑龙江新林-韩家园子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中变质火成岩和变质碎屑岩和内蒙古扎兰屯地区的扎兰屯群变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