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报1979年第一期发表了米景沅同志的《定冠词“the”的基本用法》一文。该论文叙述的语法基本规则及例句,多半取材于当前在我国外语教育界最流行的一些语法著作及有关辞书和材料。该文行文较长,谈得较细,并且列举了不少搜集来的例句进行说明解释,费了一定的功夫,是值得称许的。但读后觉得存在一些问题,特提出来和作者研讨。(1) 论文(54页)有这样一个句子:“He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German language.”我们查问了张道真的《实用英语语法》,该书39页上写着:He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the German languages.论文作者把German之前的定冠词“the”去掉,似乎欠妥;张道真在同一页上说:“当并列两个名词前都应有定冠词时,一般不能省略。”language一词如用单数,那么并列的English和German前一般应有各自的定冠词,因为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外资电信守望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年谈判之后,WTO的门终于慢慢开启。“动了,它终于动了!”WTO之门,终将开启。电信的金光,刺眼而出。 这是一场没有人想错过的戏。没有人敢错过这场戏,没有人想再背负那诅咒的道符。 林肯有句名言:民主政府就是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政府。外资电信们也如法炮制,说中国电信业是一个国有、国治、国享(of China,by China,for China)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在英语中,“Excuse me,Sorry,Please……”等是礼貌用语,表达的是说话人的客气和友好.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景下,有些礼貌语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如:“I beg your pardon.Could you say the sentenceagain?”在上一句中,“I beg your pardon?”用正常的语速读,并且尾音读得很低,表示没有听清或没有听懂对方的话时所说的一句道歉话,相当于“sorry”.如:  相似文献   

4.
会话合作原则的遵守是相对的。在特定的语境中 ,违反合作原则往往会产生特定的会话含义 ,这并不妨碍双方的言语交际 ,相反能使言语交际更有效地进行 ,它使言语交际充满创新 ,使语言异常生动活泼 ,这实际上就是会话合作原则变异用法的特殊效果。会话合作原则的变异运用 ,其前提是“合作” ,有合作才可能有沟通 ,才可能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die 和它的名词形式 death,形容词形式 dead,现在分词形式 dying,是在英语中,表示“死”的基本词,用得最多,最广泛,以其为基词的短语表示“死”的也非常多。本文除去该词,列出其他表示“死”的词或词组215条,并就其中的某些条目谈谈自己的看法。1978年第6版 the Pocket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中 die 的解释:(Of person or animal)cease to live,expire,(of illness,hunger,etc,by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理论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河流袭夺概念有其特定含义,河流袭夺和河流侵并两种河流兼并现象并存不悖;溯源侵蚀是河流袭夺的主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无冲刷带并非绝对的无冲刷,低位河的侵蚀通过“侵蚀链”最终能够切穿分水岭,无冲刷带不是河流袭夺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扩大词汇量,正确理解词义。学习词汇的过程往往占去了学习者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是否必须要用那么长的时间来死背硬记词汇和词义呢?是否有捷径和窍门?答案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掌握和了解英语词义运用的基本要素。 首先,我们应知道,英语词义有“宽窄”之分。所谓“宽”,就是一单词的覆盖面广,内涵深,外延宽,有总概念和统领作用。如,“people”“plant”“animal”“machine”等,这类词的词义宽泛,往往起概念性的泛指作用。而词义窄的词汇用于专指和特指某项事物。这类单词下定义范围小且又严格,词义外延面狭窄,  相似文献   

8.
张士运 《科技智囊》2006,(11):22-27
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立交桥、绿地广场。“城市化”在今天似乎已经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了,但往往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越容易搞不清它的含义,以至于产生许多似乎不应该有的争论。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衡量城市化水平?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8月8日,是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8周年的日子。三个“8”并在一起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实,除了这种数字上的巧合,还有事实上的巧合。——有些民俗以为某些数字带有某种特定的含义,比如“8”就寓意着“发”;而今年恰恰就是仲恺高新区“发财”、“发达”的一年!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第二季度止,仲恺  相似文献   

10.
手势略谈     
手势是人类最早使用且至今仍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有些具有非确定性,可以被多重解读;有些则具有特定含义,能配合语言,使表达更精准。一根手指古时候,三个书生一起赴京赶考,在路上遇见一位老者,恭恭敬敬地请他算卦。老者没有说话,仅伸出一根手指。  相似文献   

11.
周文 《奇闻怪事》2009,(2):116-116
“白骨精”、“北夫荒”、“蛋白质”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达背景下,利用缩略法创造的新词。从词语修辞的角度来看,起初的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表示特定意义的引号就逐渐失去了标志功能,它们的意义就会逐渐固化为一个新的义项。这在词汇学上称为“词义异变”。当然,这些流行新语也需要语言的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but作为并列连词,大家都已知道,本文着重浅谈一下but用于否定结构或具有否定意味的用法。 1、but作为介词,意思是“除……之外”(except) 例①:There is nothing but a desk in it. 除了一张书桌在里面,别无任何东西。 例②:It is anything but bad. 这完全不是什么坏事。 No one but him can finish the work.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语言环境。语境对语言运用起着有力的制约作用 ,主要体现在 :语境决定着语言的运用 ,语境决定了语言的确切含义 ,语境决定着语言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三要素之一.它与语音、语法相比变化较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英语一方面增加了许多新词汇(如television);一方面又使许多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如“time”这个词在three times a day和Three timesten中的意义都不同于它的原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一家银行营业所,储蓄业务本来设置在底层,一次,储户来到营业所时,见门口贴着启事:“本所底层修缮房屋,储蓄、取款请您上楼。”来到二楼,又见一张纸条:“二楼是企业、机关银行业务,个人储户麻烦您再登楼。”到了三楼,又是纸条:“抱歉!个人储蓄存款在四楼,马上就到了——请君更上一层楼。”及至到了四楼,启事是:“您辛苦了!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本所底层修缮月底竣工,欢迎您经常光顾。”这则启事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如果在门口贴上四楼办公的启事,恐怕有些人不愿意上楼了;二是循序渐进,既然上到二  相似文献   

16.
在外交来往和外交文件中常会遇到使馆馆长和外交团团长这两个名称。许多读者和有些初踏入外交部门的新手,常常分不清这是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名称。特别是使馆馆长的英语名称和“外交团团长”很相近,所以略懂英语的同志在开始时很容易把两者混淆起来。使馆馆长的英语是“head of the diplomatic  相似文献   

17.
在反义词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问题,试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如下:(一)、构成反义词的条件反义词是涵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这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实际上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在词汇中的反映.所以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是构成反义词的重要条件.如“上——下”、“好——坏”、“正确——错误”、“成功——失败”都是如此.有些词,如“手——脚”、“冬——夏”,所反映的事物本身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人们在语言中经常对举、被赋于相反、相对的关系,被看作是习惯上的相对反义词.  相似文献   

18.
照应,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在语篇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指某一语言成分的解释需要建立在另一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定冠词是指示照应系统的一种,它在语篇中承担着不同的照应角色,主要有:前照应,后照应和双重照应。而汉语没有相对应的定冠词,但汉语可以借助其他手段表达相应的指称意义,如零式特指方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一位天生尊重科学、相信事实的理性主义。他关心的不是抽象、思辨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关心的不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而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合理性;他关心的不是“在先”的东西,如原则、模式、纲领等等,而是“在后”的东西,如效果、结局、影响等等。邓小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以渐进的、非急风暴雨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皋行的价值观念,这是一场真正的“化革命”,其意义将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愈加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华明史上的影响是无人可比的。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两个汉语词语问题颇值得讨论。其一,常见的“第一”~词在特定情形下并不表达通常意义上的顺序义或次第义,而是获得了其它新的含义。如在“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反应”等表达中,其确切义则取决于具体搭配或共现语境。其二,当下多种媒介中不时看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被“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所替代之情形。实际上,无论从语言表达约定俗成或从修辞及语义等角度来看,“行为世范”都切不可被“行为示范”所能轻易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