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团实施退耕还林8026亩,其中部分土地盐碱较重,且处在灌溉下游,放水不方便,种植常规树种难以成活,为确保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我团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那些盐碱较重的地上选择了红柳作为主栽树种进行了直播造林,共造林2530亩。其中2002年秋季直播680亩,2003年夏季直播1850亩,目前长势良好。通过两年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的造林面积下,成活株数占原来总株数的百分比为造林的成活率。造林后,苗未由于环境侵袭、人为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死亡一部分,这个保存数与总株数之比称为保存率。一般情况下,成活率大于保存率。如果苗木造林后,经营管理等方面条件比较好,成活率可以等于保存率。本文对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鄂西北主要造林树种耐旱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苗木水分胁迫试验,对鄂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耐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湿地松、杉木、刺槐、侧柏、沙棘(引种)、柠条(引种)等树种的形态、水分生理、生理代谢等指标的变化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以上苗木耐旱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供试苗木都具有较强抗旱性能,而其中柠条、侧柏抗旱能力比湿地松、杉木、刺槐、沙棘的要强。  相似文献   

5.
马志军 《科技信息》2009,(9):18-18,15
低山区荒山由于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效不高,成了造林工作中的一大障碍。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树种选择是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径之一,用乡土优良树种杜仲、连翘造林后,当年成活率分别达到96%和89%、三年苗木保存率分别达到91%和87%。分期栽植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第一年栽植刺槐作辅助树种,第二年套栽生态效益高的油松和侧柏后,油松当年的成活率为96%.三年苗木保存率迭93%,侧柏当年的成活率为95%,三年苗木保存率这90%:  相似文献   

6.
刘书盛  李萍 《甘肃科技》2007,23(4):212-213
通过对甘肃通渭县秋季造林树种山毛桃、刺槐、沙棘、柠条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山毛桃成活率为76.7%;刺槐成活率为91.4%;沙棘成活率为84.8%;柠条成活率为87.2%,结果显示:刺槐和柠条混交的成活率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康发慧 《甘肃科技》2008,24(6):150-152
通过田间试验,对柠条容器苗、裸根苗、播种三种方式抢墒造林对比实验,成活率分别为75.34%、9.35%、42.46%,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在中西部干旱地区荒山造林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彬友 《科技信息》2012,(12):449-449
造林成活率与保存成林率是衡量造林成败的二个关键指标,也是反映造林工作实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省渭北旱塬造林的成活与成林,不仅制约该地区造林绿化进程,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为此,笔者在彬县开展了抗旱造林组装配套技术试验推广工作,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造林保存率低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大问题。林口林业局1973年至1992年共造林88646公顷,保存率只有49.2%,其中已成林面积31426公顷,只占造林面积的35.5%。近几年造林保存率虽有提高,也不过6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沙棘生态林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分布很广,是我区在水土保持、防沙固沙中常用的造林树种之一,本文介绍了沙棘采种,育苗整地、造林、幼林管护、平茬复壮、病虫害防治七个方面的基本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沙棘生态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苏宏斌 《甘肃科技》2004,20(1):136-137
在柠条雨季非灌溉造林中,分别用容器苗,植播苗、棵根苗3种处理安排造林试验,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容器苗、植播苗、裸根苗。  相似文献   

12.
干旱陕北赤壤土是浅山地带或半浅山地带的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地表蒸发量大的情况下,于第三纪红土上发育的土壤.风化厚度往往不足一米,土壤最大的特征是干时龟裂,湿时泥泞,土质干燥坚硬,渗水性差,植物适应性也差,全剖面质地为粘土,碎块状或大块状结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陕西甘泉县有宜林荒山荒坡25593公顷,其中干旱陕北赤壤土有4837公顷,占宜林荒山的18.9%,多为荒山秃岭,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寸草不生的裸露地.本试验旨在研究陕北赤壤土上用柠条苗,柠条种子,沙棘苗三种材料造林,通过成活率、保存率和干物质合成量选择出最适地树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表明,印楝缅1和缅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次年保存率可迭90%左右,月均树高生长量可达8.41-11.5cm,地径生长量可达0.9-1.5mm。印楝种子贮藏不宜超过3周,其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经1%H2So。溶液浸泡15min或65℃温水浸泡30min催芽。其发芽率可达90%以上。印度楝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海拔1500m尤其是海拔1300m以下地区造林,以砾质红色石灰土最佳,山地碳酸盐红褐土次之,整地规格以种植穴长、宽、深60—80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科技信息》2010,(5):378-378
为促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保证造林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是保证工程的造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后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经营管理和投资费用对比分析,提出了容器苗造林大大优于裸根苗,特别是在干旱的榆林沙区,由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更应提倡并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16.
柠条(小叶锦鸡儿)属蝶形花科。它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保水性能好;嫩枝绿叶可作饲料;枝条坚实。发火力旺,湿材也能燃烧。它喜光、耐寒、耐高温,在上方庇荫下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结实,是强阳性树种;冬季能耐-32℃的低温,夏季地表温度达55℃时,不见日灼;能在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的干旱荒山上形成茂密的灌木林.但在年降雨量250毫米左右的荒山上。不能形成林分,只能稀疏生长。它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是在水土冲刷严重的石质山地、黄土丘陵.还是风蚀强烈的沙地、荒漠地带,都能生长繁殖。它为深根性树种,侧根发达,荫芽力很强,平茬后可从伐根上发出大量枝条,柠条幼年生长缓慢,第三年后生长显著增快,平茬后生长更为茂盛.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水保林、薪碳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林场造林是林业生态、经济、防护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础环节,有了高成活率和高保存率为基础,林场造林的效率和成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绿化事业和环境工程就有了基础性的保障。该研究从林场造林设计入手,在强调整地、苗木选择、植苗等基本环节的前提下,重点研讨了抗旱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抚育等环节,希望为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场造林质量起到参考的作用,建设起有利于林场各项工程的平台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干旱严寒,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林木生长影响很大。因此,实行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青海实际,提出了实施科学造林的建议,总结出选择立地条件和适生树种的良种壮苗,适时整地、蓄水保墒、科学造林是提高造林质量的主要环节,并提出了应着重抓好的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9.
徐胜利  刘江林 《甘肃科技》2010,26(16):170-172
沙棘浑身都是宝,在迭部林区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介绍了沙棘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采种、育苗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和造林及抚育管理等内容,从而为沙棘的苗木繁殖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是黑龙江省植树造林的主栽树种之一,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是搞好我省植树造林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本文从造林用地的科学选择,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造林苗木的精心选择、造林时间及方法等七个方面,对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