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和曹文轩都是很重要的当代作家。其代表作《白鹿原》和《天瓢》在很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小说中的白鹿与白马驹、朱先生与范瞎子以及主要人物白嘉轩和杜元潮构成了两部小说既相似又相异的艺术趣味,并分别在各自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电影《倾城之恋》入手,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了隐藏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真假爱情背后的张爱玲关于爱情的观点态度,即张爱玲消解了“纯爱”,重构了饮食男女的爱情,真实地写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爱情现状,体现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在近期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写于加世纪7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较已被众多文学读者熟悉的张爱玲40年代经典,在风格上呈现了较大的差异。《小团圆》中“执子之手”意象与全篇“梦中之梦”的结构,可以放置在张爱玲重要作品的系列中加以梳理,由此读解出这部作品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以丰富多样而又极具意味的物象参与故事叙事,这在她的短篇名作《第一炉香》中颇为显著。该小说以人物服装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纽带之物加以叙写;仙人掌、金刚石手镯等日常生活物件具有明显的象征人物内心变化的意味;月亮、住宅则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物象所具有的不同的叙事功能,形成了张爱玲小说显著的物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其作品再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真实以及人类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失落,渲染了情欲对人的支配,对复杂人性给以揭示。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的关注始终是她作品的最高命意。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所展示的几乎全是千疮百孔的爱情。但是她的散文《爱》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纯的、美的、让人心痛落泪的爱情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张爱玲为她所理解的“爱”作了一个诠释: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无法把握却又不能够忘怀的,哪怕仅仅是一次偶然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逢所留下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妓女的宅子”是张爱玲在《海上花列传》中承继的一个文学意象,在以后张派作家的笔下叉反复出现。从其流变的情况看,这一意象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共空间的意味逐步消失,道德批判力度渐次加强。对这个意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作家间文化资源的继承情况和中国文学现代进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