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简化诉讼程序、节约司法资源是刑事和解制度的根本理念。经过长期探索,台湾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从"职权主义"到"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确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当前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及协商制度对我国内地刑事诉讼架构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文成 《河南科技》2003,(7X):38-38
所谓附带民事诉讼,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人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中附带解决的,所以称做附带民事诉讼。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  相似文献   

3.
理化检验法是指在特定的检验环境中,运用特定的设备、试剂,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检验物品的各种性质特点,在刑事诉讼案件中较为常用。随着我国法制法规的不断完善,在刑事诉案件上对证据的要求愈加严格,而对证据进行高质量的检验能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提高刑事理化检验质量极为重要。本文从刑事理化检验的内容入手,提出具体的提高刑事理化检验质量的措施,希望对刑事理化检验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及内容构成,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选择和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权衡以及刑事诉讼价值和目的的实现。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导向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法证据排除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诉讼理论、立法与司法实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执法条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以致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修订完善相关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而且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程序正义”体现人们追求正义、公正的价值观,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是否民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无罪推定原则、加强被告人辩护权及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提高公开审判的力度等,这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更加符合法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世界各国沉默权制度的实践现状,对比沉默权与我国刑事诉讼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建立沉默权制度是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建立后对刑事诉讼带来的影响,认为辩诉交易由于与我国法律传统文化、诉讼模式、诉讼制度具有内涵一致性,因而具备了移植的可行性。但同时认为我国对辩诉交易应持理性思辩的态度,不应停留在讨论的层面,而应大胆将其付诸实践,不断探索,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9.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能够反映人类价值取向,特别是对人权和秩序价值的追求,期待可能性是其理论基础。最早在我国秦代已有相关制度,而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刑事诉讼法典中或证据立法中对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均有明确规定。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构建证人拒绝作证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保护无辜,完善法律。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是指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颇有争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未作用明确规定,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麻烦.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的分析,以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证据种类划分为基础,从国实际出发,初步构建了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与法国都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在法律规范层面、现实运作方面尤其是在制度设计的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由于设计理念上的偏差使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混乱。通过比较可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乃在于加强民事救济的独立性和强化私权保护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颁布施行,是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审判模式改革的一大进步,其规定强化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责任,体现了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第一次创设了审判人员的“释明义务”.但为防止法院及其审判人员的过度干预,尽可能减少法院代替当事人调查取证和损害当事人抗辩权利的现象发生,有必要从立法上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基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各国探寻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社区矫正刑在国外异军突起,并有扩大适用的趋势。社区矫正刑在减少监禁刑适用、促进罪犯社会化和降低行刑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它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和罪犯处遏制度,对构建我国和谐刑事制度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关于老年人犯罪减免刑罚的规定,这项规定有其充分的合理依据。它体现了刑法的公正性,并非将老年人犯罪轻刑化;对老年人犯罪减免刑罚和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并不冲突;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这一点符合死刑限制论和刑罚个别化的理论;对老年人犯罪减免刑罚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刑事司法令状主义的含义及其在完善刑事裁判权功能、保护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我国刑事庭审程序中引入真正的司法令状主义以扩充刑事裁判权功能的重要意义,并对在我国构建司法令状主义的具体方式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是知识发现的核心,将直觉模糊随机变量引入信息系统,定义了直觉模糊随机信息系统.将随机概念推广到直觉模糊模型上,针对直觉模糊随机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给出了直觉模糊随机信息系统下的期望相关关系.基于此关系,讨论直觉模糊随机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的判定和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分析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