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列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并针对我国司法独立问题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措施。本文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分解,认为应当在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司法系统管理模式、司法工作机构及司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制度重构,从而稳步提高我国司法独立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10,(8):93-93
1.7月2日,中央政法委第14次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改革第6次专题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完善侦查监督制度.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进一步推进司法独立和法治进程的关键。从“执法大检查”活动的“合法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司法“政治运动化”、“法治表面化”的倾向还严重存在着。因此,必须进行深层的民主、法治启蒙。深化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多元权力的分化与平衡制约,维护司法权威和促进司法公正,从而推进法治秩序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法制建设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纠纷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决定了法制建设在纠纷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法制建设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科学性、民主性和创新精神均需要加强的问题,尤其是综合治理法、突发事件应急法等亟须制定;在执法和司法方面,存在行政执法不严、司法权威需要树立、司法效率需要加强的问题;在守法主体方面,存在法律意识培养不到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是经济法实施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尽管两者有很多区别,但两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很多违法的经济执法行为得不到追究,有经济执法而无相应的经济司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维护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关系,应当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以最大限度地监督经济执法,从而发挥经济司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困扰司法工作的“执行难”暴露了目前我国司法体制中的三大弊端:司法不独立;司法公正缺乏制度保障;司法职能分配不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推进社会法制化,则必须针对以上三大弊端,加快加强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中,作为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司法独立一度受到批判和指责,现在却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因素之一。西方法治实践已证明,司法独立不仅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也是衡量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文明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古今中外关于司法独立的经典论述莫过于汉密尔顿的司法独立思想。他提出维护司法独立的核心关键在于保障法官独立性,通过法官任职终身制和工资固定制,才能有效的维护法官独立。通过探究汉密尔顿的司法独立思想以期促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立法、司法、执法和知识产权人”四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们应采取的保护对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执法水平;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企业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0.
张希平 《科技信息》2010,(24):84-8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恢复性司法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指导下,人民检察院应立足于办案与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并行的原则,将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问题解决方式应用于司法实践,积极探索审查批捕阶段刑事和解机制。通过刑事和解,把矛盾消灭在基层,消除在首办环节。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原则和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是指司法权独立,即独立审判和独立检察。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障司法独立应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2.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在法制国家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司法伦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司法伦理是良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克制主义要求法官在司法中严格依法审判,认真地对待规则,坚持适用法律的职能,对立法和行政机关保持谦让与克制,这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语境下,采用司法能动主义将对法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4.
论司法中的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见在司法中可以分为正当的司法偏见与不正当的司法偏见,两种偏见都会对司法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心理学上的"信念固着"理论和"锚定"效应理论可以解释偏见对司法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司法实践中既要确立识别司法偏见的适当标准,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偏见对司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司法独立的产生与历史发展、司法独立的内涵和一般性要求以及国内国际司法现状和发展形势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革我国司法独立制度的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的价值目标,涵盖整个司法行为和司法过程,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实践领域,司法在实现正义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可能走向正义的反面———非正义,并给社会道德及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司法活动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两个层面:一是司法制度的内在缺陷;二是司法制度的运作者———法官个人的因素。因此,规避司法道德风险,一要立足于制度改革,建立一个独立、开放的司法制度,二要通过法官伦理制度化培养法官优良品德,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司法效率     
司法效率是解决司法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司法效率的核心应当被理解为司法资源的节约或对司法资源利用的程度。效率之所以成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主要是由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的。公正目标依赖效率目标。司法改革绝不是枝尾末节的修修补补,其实质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司法效率目标,需要对司法体制和司法运作过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取决两方面要素它首先要求法律本身是高质量的法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维护法律的权威还要求司法机关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树立自己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司法现代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司法现代化必须转变旧有的司法观念,对司法的本质、功能、运作及司法活动的固有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按照司法自身的规律和特征重新进行权力配置,转化司法职能,完善司法程序,使司法权回归裁判权的本质,改变法院工具的性质,而成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