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蒋绍愚先生的《近代汉语研究概况》1979年版,对1979年以前近代汉语的研究情况作了一次总结和梳理。1979年以后,很多的学者投入到近代汉语的研究中来,并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论文。文章对这一部分论文进行了一次梳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冯国瑞是甘肃现代著名学者,一生多次与图书馆结缘,从早年求学接受梁启超先生图书馆学思想的影响、促成青海省立图书馆建立、创办天水县立图书馆、配和刘国钧办理国立西北图书馆等4个方面,概述了冯国瑞先生参与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史实与业绩。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著名学者的梁启超在其《饮冰室合集》中有很多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他在人工美与自然关、审美趣味、音乐的社会功能、美育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具有近代意识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出现,为近代新音乐的产生、发展及启蒙国人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魏源对外思想的研究,多数学者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维出发,对其评价难免有拔高之嫌。实际上,魏源的涉外思想中传统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并未跳出旧有的藩篱。文章以《海国图志》为基本资料,对其对外思想给予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墨子思想内容丰富,其学经两千余年的历史流变,其思想研究状况较为复杂,因而对其思想研究的成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理路参考,同时也将对现代社会的思想建设有裨益之功。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的学术研究心态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学术语境中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9.
对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清晰、准确的界定,是马一浮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从学界的研究成果以及马先生思想的内在理路出发,分析"会通"或"调停"之说以及"心学"一派的得失及其根源,进而从心性论、工夫论、书院四学规和天命之性几个方面,对马先生"学宗程朱"进行论证,以从总体上把握马先生的学术脉络和全貌。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卜松山先生的新著《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一书,从"外部视角"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进行了独特的审视:在思想史大背景下叙述美学、文论史;跨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阐释学的考察理路。该观察方式表现出了一些与中国学者书写的中国美学、文论著作不同的、有新鲜感并极富启发性的要素,能够帮助照亮中国在此类研究中的某些"盲点",并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学者与西方同仁富有成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罗荣国先生以桂西阳圩为创作源泉,以“故园”—“乡土”为创作理路,汲取我国古典文化之精华,以宁静对抗喧嚣,展现了桂西大地的历史之厚重与人情之美好,堪称新时期乡土散文之精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在客观上和唯物史观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点上达到了相同的结论;陈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西方学术界的人类文化学,但他著作中的方法论和若干的结论,不但含有人类文化学的某些内容,而且为我国人文学术规范提出了有益的参考;陈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在文献的考订和文物的鉴别上,他自觉地注意到将这些和社会物质运动和文化现象加以联系,构成他的主要学术特色;他提出的“搞人民史”的学术主张,同国外史家所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时间上看,陈先生还应是一位更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系日本著名学者楠本正继(1896-1963)毕生研究宋明儒学的总结,荣获作为日本学术界最高奖的朝日文化奖。该书立足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体认及其原典文献的忠实解读,从文本的内在理路出发揭示其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同时贯穿着中日西、儒释道不同思想体系间的比较,其方法与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本译注为该书第一编"宋学之部"第四章"宋学后期"第二节"湖南学"部分,主要论述宋代湖南学代表人物胡安国、胡寅、胡宏的哲学思想。本译注以东京广池学园出版部1964年增订版《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为底本。其中正文及文中夹注译自原著,题目及参考文献为译者添加。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深知图书馆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推动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早在20世纪20-40年代,就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理论探讨和争论。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由此,中国工业发展史也愈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区域工业发展史也不例外。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江西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促使江西学术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学者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各个层面展开讨论,探究近代以来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掀起研究“赣文化”的热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学者通过追寻历史,总结近代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其中不乏近代江西地方工业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白秋辉 《科技信息》2012,(22):158-158
王佐良先生作为我国外语界著名学者,毕生从事英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不仅在英国文学、文学史、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凡成绩,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有很多建树。本文通过剖析其翻译思想,并归纳分析其翻译特色,同时选择其译作进行赏析,从王佐良倡导的文体、读者反应、忠实等角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是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蒋绍愚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他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中都对近代汉语作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对近代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对近代汉语研究成果作出过总结,并指明继续研究的方向。本文力求在此基础上考察近十年来近代汉语研究成果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事业,廖仲恺贡献了一生。通过查阅大量与廖仲恺有关的专著、论文,对廖仲恺革命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新知的启迪、革命风潮的熏染、亲朋好友的理解与支持对其革命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萧友梅先生生平事迹、著作的分析、归纳。指出萧友梅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先驱,是一名拓荒的学者和艺术家,总结出萧友梅先生在他一生的历程中用博古通今、贯通中西、启迪思维、继往开来、勤于实践、教化后学、勇于批判、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精神为我国的音乐事业特别是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今天深化教育改革的时机,前辈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踏着前辈的足迹推进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日记,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对《新华字典》第一版的若干史实做了探讨.主要包括: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等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编辑字典计划》是如何成为《新华字典》的编纂纲要的;魏建功先生与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如何共同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排版、校对、审读、修订等情况.由出版家与语言学家合作编纂的《新华字典》标准高、范围广,其编纂意义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因此《新华字典》第一版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代汉语小字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