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实现大气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管理。基于此,综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发展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形成大气监测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规范化系统化形成时期,这个期间明确大气环境监测的功能和结构,同时是我国大气监测环境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技术开始融合的阶段;90年代至今,是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其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手段,基于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大气监测系统占据了主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遍应用,我国的环境信息系统必将走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同时将会更加贴合实际,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一种湿式除霾设备除霾效果的基础上,探讨大气监测的误差成因及解决方法。该实验采用TH-150系列大气采样器采集PM2.5、PM10、TSP,测量设备工作前后大气中这三种指标的变化情况。针对实验过程中测量各项指标时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在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呈现出高能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加上资源利用不合理,使得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现阶段,我国非常重视大气治污,单质汞、二氧化硫作为大气主要污染气体,在波长300nm紫外线区域,二氧化硫具有极强吸收。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紫外光谱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Non-LTE的平面平行状恒星大气结构的数值模型完全线性化方法工作原理的介绍,阐述了恒星大气理论的工作原理和一般方法,重点说明了恒星大气数值方法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取桂林市兴安县羊角山区域的地面形变监测结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面形变的影响。【方法】采用2017年3月17日—2021年12月9日覆盖羊角山地区的90景升轨Sentinel-1A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SBAS-InSAR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地面形变监测分析,SBASInSAR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弱时空失相干扰和大气效应引起的误差,提高地面形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长时间序列的小尺度地表开发形变监测上使用SBAS-InSAR方法仍能得到较高精度的结果,研究区域地表平均形变速率处于-18 mm/a~10 mm/a,在研究区的西南方向累积形变量最大,达到了-60 mm。【结论】该区域由于开发时间长度和开发强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结果,且随着对该区域的持续开发,整体形变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气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达 《松辽学刊》2000,(4):75-76,79
本文对我国近20年来的大气腐蚀电化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主要包括金属在薄层液膜下腐蚀的电化学行为,介绍了几种最新的大气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分析并比较了这几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在波长为2.5厘米、3.2厘米和7.5厘米时,观测月亮射电辐射测定大气吸收的原理和方法,还对波长为3.2厘米时实测的大气吸收和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它们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颗粒物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引起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也可称入肺颗粒物。本文利用2013年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监测的PM1.0、PM2.5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出结论:PM1.0、PM2.5质量浓度逐月变化呈现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降雨量与PM1.0、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负相关;PM1.0、PM2.5质量浓度与气温正相关;降雨量和湿度与PM1.0、PM2.5的质量浓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CO_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利用卫星平台观测大气干空气柱中对流层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混合比(XCO_2)是当前温室气体监测的主流手段.首先介绍了5种具备近地面XCO_2浓度观测能力的卫星平台,并以GOSAT卫星的短波红外二级数据产品为例,重点介绍了中国2009~2016年大气X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XCO_2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南部,西部地区以及高纬度地区XCO_2浓度相对较低.8年间XCO_2平均浓度为392.28 ppm,并以2.28 ppm/a的速度持续增长.XCO_2浓度随NDV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变化量达到6.2 ppm.  相似文献   

10.
林格曼黑度是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能快速半定量化地评价烟气中颗粒态污染物浓度高低的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现场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现场监测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对烟气林格曼黑度监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也不断增加,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不同机理学说的优缺点;针对灾害发生的一般情况,现行的钻屑法、微震监测、地音监测、电磁辐射法等各种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并指出现有监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寻求更先进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考虑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地表临近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度及光谱分析确定合理的能见度,并分析研究不同校准文件对于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将这些值应用于大气校正的计算过程,以此提高大气校正的精度.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大气校正能够有效降低大气分子、水汽、臭氧、气溶胶粒子等对卫星遥感影像造成的影响,提高遥感石漠化信息反演精度.该方法在冬季的校正效果较秋季和春季的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碘量法、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本文重点综述了这4种监测方法的原理、现场监测过程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现场监测经验做法。同时,对4种监测方法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数据变化趋势及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法不适合高浓度一氧化碳和高含水率的烟气二氧化硫的测量,而碘量法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能够取得满意结果,这为后续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特征,在黑龙江省均匀布置了8个大气采样点,采用PUF被动采样器进行大气样品的采集,利用GC-MS对14种PBDE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气中14种PBDEs(∑14PBDEs)的总浓度范围为17.7~724pg·m-3,中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65.2和77.5 pg·m-3,其中BDE-209为大气中PBDEs的最主要组分,浓度范围为7.58~711 pg·m-3,占总浓度的87.6%。采用主成份分析对大气中PBDEs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大气中PBDEs主要来自于商用十溴联苯醚和商用五溴联苯醚。PBDEs的日暴露量计算结果显示,暴露量随年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不考虑婴儿人群),小孩年龄组人群日暴露量最大,为5.89 pg·kg-bw-1·day-1。  相似文献   

15.
对主副灯监测电路系统进行了论述,将几种实现方法进行比选,得出利用比较器的方法实现监测较为容易可行.通过对信号机点灯系统的监测电路改进,为判断信号机断丝故障提供了方便;信号机点灯系统只调整部分参数仍能保证显示正常,故障自动监测.由于在电路系统设计中取消监测外线,也降低了由于断线等造成的故障率.系统具有报警准确、显示直观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气中的两个物理参量:大气静压力、大气温度以及它们和几何高度的关系,借助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大气静压力和温度进行测量,并以两个传感器作为多层感知机网络的输入,以几何高度作为网络的输出.利用标准数据采用动批量法(MO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网络各层的权值和偏置值,由此可以确定在任意静压力和温度输入作用下,网络输出的精确几何高度值,神经网络的算法可借助DSP芯片实现.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传感器比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抑制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明一般加速系中惯性力特性,以及惯性力在转动坐标系中特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而讨论了包括考虑惯性力之后的大气运动基本方程。并由简化后的大气运动基本方程出发,对大气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地转风和梯度风作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8.
跨音速大气/惯性攻角两步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角是飞机飞行的重要状态参数,也是飞控及导航系统必需的参数,现代战机对攻角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大气数据系统在跨音速条件下性能严重下降,大气攻角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针对试验机大气数据传感器的配置特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变参数互补滤波器与神经网络的跨音速大气/惯性攻角两步融合算法,实现惯导系统和大气系统的攻角信息融合. 首先进行跨音速惯导天向回路解算,而后利用互补滤波器与神经网络对大气/惯性攻角进行互补融合与修正,使最终的融合修正攻角平稳、可靠,逼近真实攻角. 本文利用某型飞机的实际试飞数据对两步融合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融合修正后的攻角能够基本去除跨音速飞行阶段原始大气攻角的剧烈波动,并与真实攻角吻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显著.以芜湖市六个监测站点2022年大气污染部分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污染物的相互反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模型,以此研究芜湖市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通过对数据和模型的分析,发现居民生活小区楼层较高,居民生活轨迹密集,周围工厂废气排放较密集等现象都会导致大气污染物密集,不易散开.相关结论为芜湖市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论述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市的应用结果,最后从外界季节气候、区域传输等外因方面阐述其对北京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