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东营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东部沿海城市,也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为进一步加快东营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步伐,促进生态市的建设,本文提出了东营市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制约条件,找出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途径,并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阐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是“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技术与对策的研究”的第三个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针对城市化造成的城乡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程度日趋突出、城郊保留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压力增大和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带来的城乡生态恶化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维护、城乡结合部生态缓冲带保育和城郊保留农田生态经济服务功能优化的科技需求,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技术、生态缓冲带建设技术和城郊保留农田生态经济服务功能转型关键技术研究,选择典型地区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4.
全球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因此成为世界性课题。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等几座小城就聚集着一批“生态文明”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他们不仅亲自实践低耗能的生活方式,还倡导生态建筑、后现代农业,提倡建设绿色城市和打造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扩展成为“五位一体”,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通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表明了我们党践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建筑的非生态性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态,再生建筑具有的生态价值可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的不足:通过节省建筑所需资源和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领域并建设公共空间来促进人际互动;通过维系城市的文化传统来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再生建筑通过强制性、体验式、持久性的景观传播向人们传递多维度的生态理念。北京798艺术中心是国内典型的再生建筑,分析其在景观传播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可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生态谷”建设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理念。通过“生态谷”项目建设,在生态型园区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文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而提出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模式和途径,为我国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6):70-71
东营市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是东营市2018年提出重点发展的三大片区之一,对于将东营市建设成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位浅,当气候干旱时,土壤有效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强烈,导致地下水及土壤中盐分向地表迁移在地表附近形成积盐.随着盐分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学重大问题,本文在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济南市为典型研究区,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动态监测及空间格局分析、城市空间扩展与热环境耦合遥感分析与模拟、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时空差异解析、城市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及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提供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为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决策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62-63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视江河湖泊的水环境治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西安市提出,实施“八水润西安”规划,综合整治城市水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了城市汽车化的生态代价,阐述了步行和骑车的生态价值,介绍了欧美国家关于慢交通的理念与实践,提出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快与慢的交通,强调中国城市化交通建设要快慢交通兼顾。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构词法、国际共识和中国实践,再次讨论“生态环境建设”提法,并认为:“生态环境”不应成为环境领域和生态领域的术语;“生态”与“环境”的具体含义应视其用于生态学抑或用于环境科学而定;“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恢复)不应包含“新建”与“创建”;应放弃“生态环境建设”而保留“生态建设”,后者应主要用于人工生态系统,并可英译为“ecologic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文章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含义,考察了生态补偿的产生过程、经济学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研究了生态补偿的误区和症结,从提高自然资源的产权意识、完善生态税收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表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料,也能成为建设现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本文从(1)天道与人道一致的生态伦理信念(2)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念(3)仁爱好生的生态伦理情怀(4)资源爱护立法传统几个方面讨论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生态水利调控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劣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先天不足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上下游间用水失调、结构不合理、严重挤占区域生态用水所致。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调整内陆河流域灌区和平原水库的生态功能及水资源调度,启动下游生态输水回补工程,科学调度恢复部分河湖和生态灌区建设用水,重建阻隔地表水、地下水联系通道,回补地下水,使其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构建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土壤水四维治水的生态水利综合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理清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直面更加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思考其根源和总结经验教训.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包括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两个层面)等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214家,业务范围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等。合作社的成员构成体现了鲜明的农民主体的特点和社会多元的特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为农村经济再次实现飞跃奠定了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推进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化研究》的总结与归纳,得出成本费用模型、受偿意愿模型和生态价值模型四种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的优劣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而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开展生态补偿实践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文中所提到的模型都在冀北地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得到了应用,适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种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非常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保护和建设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对环境非但不能起到改善作用,反而会减低生态环境功效。在国内外很多地方,虽然林地覆盖率明显提高,其生态功能并没有提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有关如何评估生态效应,并以此为指标开展人工恢复植被的结构合理化及其改进研究是必须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25-128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和巩固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事业总布局的既定战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路径。这其中,"融入"是活的灵魂,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战略,更内在地蕴含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战略理念。本文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融入经济建设,对其战略考量、实施路径加以探讨。基本结论以为,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兜住不发生重大生态系统灾难的底,因而,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对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二是坚持五化同步思维,确保新五化建设与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相得益彰,因而要走好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之路;三是坚持开放和前瞻思维,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潮流、新趋势,积极构筑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