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研究以“广东省数字水利共享与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多源异构水利数据的集成与融合为基础,研发多专业模型集成与应用等关键技术,构建水利数据资源和水利业务应用一体化服务与管理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水利特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深度学习功能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担心机器自主意识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机器所奴役,并对人类造成威胁。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人机融合"理念。从人与机器的感知融合、行为融合和思维融合,探讨了人机融合的本体性、渐进性和辩证性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一个合理的人机融合机制,将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存,加速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许多反思和担忧。将来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从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的角度,可以展现解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用心"思考,指的是以大脑右半球和边缘系统为主导的思维活动,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用心"思考是人类特有的智能,人工智能应该成为"用心"思考的必要补充,以提高其效率和质量;而"用心"思考应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调节器",以避免其发展在"无心"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要协调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有必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推行"用心的设计"和"用心的评价",在教育中实现"用心"思考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监所三维监控平台"是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公安监管场所的多数据源进行有效防控.该平台成功地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VR)、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管理信息系统技术(MIS)和前沿智能分析技术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在押人员数据库、监所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实现在押人员信息的精确掌握和监管工作的跟踪分析,从而弥补了我国监管系统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只能单系统独立运行、操作复杂繁琐、经费投入大、管理困难、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认知是人类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延展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一定局限于大脑和身体之内,可以延展到身体之外。当前,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体对人类感觉、知觉、思维、语言等多种认知能力模拟水平飞速提高,智能化程度也大大提升。在智能体与人、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人机系统中,人机交互呈现出新的特点,智能体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而人却主动地放弃选择的自由,这引发学界关于人机系统中智能体能否承担事故责任以及怎样承担等问题的新讨论。本文认为,人类的认知可以被人工智能体延展,但责任却不能延展,由此设计出人机系统的责任分配原则;最后分别从人工智能体的"输入-输出"能否控制,尝试在四种语境下给出了人机系统的责任承担方案。  相似文献   

6.
当前,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急需融合网络化感知、通信、计算与控制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后者已成为国家"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然而,由于工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潜在威胁性,环境干扰、相互干扰、不端行为干扰和恶意干扰等多源干扰下的复杂无线信道环境严重制约了感知数据的传输效率与感知...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从机械化向智能化、从机械控制向虚拟控制、从信息显示向体验交互、从工具属性向它者关系等的演变路线,这些变化呈现了人、技术与世界的关系演变历程,分别体现智能具身关系、智能解释关系、智能背景关系与智能它异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意向弧是人工智能意向性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功能意向与交互意向两方面。从外部空间来看,智能具身关系与智能解释关系分别体现了人工智能在主体功能意向和客体功能意向方面的逐步增强。在智能具身关系中,人工智能通过与环境的实际互动来实现更高级的知觉、认知和行为功能,从而强化了作为主体的意向性。而在智能解释关系中,人工智能致力于更深入地理解客体,包括外部世界和其他智能体,从而使客体功能意向得以提升。从内部空间来看,智能背景关系与智能它异关系体现着人工智能交互意向逐渐深化。研究意向弧的演进路径有助于揭示未来人工智能意向性发展的主要趋势,更好地预测和防范由人工智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5):19-20
大数据蕴含的价值须通过高质量的数据计算服务发掘实现,具备数据接入、融合、挖掘能力的跨领域计算引擎作为从数据到智能的桥梁,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广泛应用在工业互联网、政府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跨领域计算引擎可以联通封闭异构的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跨域流通和融合,将单个系统、组织中片面局部的数据组织成信息完整的数据集,并通过...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产业界在解决伦理问题时发现,技术专家无能为力。当转而寻求伦理专家给出方案,如自动驾驶在电车难题情景中撞向谁的伦理决策方案时,伦理专家发现自身难以承受如此责任。从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视角来看,这是技术和伦理相互独立甚至对立引发的后果。理想的治理方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伦理融合成一种面向技术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基于"设计情景-使用情景",结合人工智能的两种技术设计思路"人工的智能"(AI)和"智能增强"(IA),这样的伦理框架能够解决自动驾驶面临的问责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应运而生。将医疗行为通过互联网带入云计算,改变临床医学的诊疗模式,将临床医疗的信息感知、传输、处理技术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医疗模式、方法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的智能体检诊断仪,是直接将患者客观临床医疗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数据,载入互联网的医疗云盘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使同行了解这一设备,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在解放发展生产力、引发生产力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对既有生产秩序提出了挑战。用马克思生产工具思想来审视,智能机器加剧了机器对人的劳动替代、开启了从生产自动化向智能自动化的转变、改变了"活劳动形式"范畴、冲击了伦理秩序。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从宏观和微观上推进人机协作,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达到人机融合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正腾讯的AI医疗影像平台"腾讯觅影",正具备了AI+医疗的创新先进性,以及推动整个AI+医疗生态圈发展的开放能力。科技部在2017年底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BA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入选,成为人工智能"国家队"。  相似文献   

13.
信息身体的提出,是"从人的身体角度去关注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转向人的身体"的双向合力。信息身体的理论发展是从技术身体到信息身体再到数据身体的逻辑演进;人的信息身体理论来源是哲学对世界本原本质和人的存在状况的终极探索;人的信息身体的价值归属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再向信息人的升级和融合。现时代理解"人的信息身体",要从信息身体的大数据时代维度、信息身体的哲学维度和信息身体的信息人维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研究似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批评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本文亦是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批判性分析,针对的是一个关系到人工智能研究基础的问题,即"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我将尝试构造一个基于集体人格同一性(collective personal identity)的新论证,从而表明:首先,该问题原则上无法仅在经验科学的框架中获得有效解决;其次,该问题其实是一个没有认知意义的问题;最后,如果该问题没有认知意义,那么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即"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恐怕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因为其较好的疗效赢得了更多人的肯定,但对其质疑的声音依然强烈。立足智能时代,中医界应该理性面对现实,主动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在充分发挥中医自身优势的同时,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养分,全面推进中医的改造与革新。作为一种尝试,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三个环节即数据化、程式化、整体化的探究,谋求其对于中医革新的方法论意义,进而推进中医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使中医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临床救治范围得以拓展,中医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和意义得以更好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多源信息融合的一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促进信息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因、信息融合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现有理论和方法等。同时还就其在军事、民用高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作者对于这一新兴科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指出其发展对我国国防建设和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制造企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交货期成为主要竞争因素;大市场和大竞争已基本形成;用户需求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制造业为取得竞争优势,纷纷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人们将制造技术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等.从而使制造业进入信息化、生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展现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之一。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提出的。在之后的60多年里,人工智能取得了一连串里程碑式的突破:1997年"深蓝计算机"(Deep Blue)击败了当时的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2011年超级电脑"沃森"(Watson)  相似文献   

19.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是支撑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创新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可真正运行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造成了数据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地学创新研究水平,减缓了地学大国向地学强国迈进的步伐。由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具有分散、海量、多源、异构和时空特征明显等特点,其共享尤其复杂和困难,已经成为地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前沿。项目通过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天文学等领域的40多个单位400多名学者10多年的协同研究,突破了分散科学数据持续共享的机制,攻克了分散、多源、异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集成方法、标准规范和关键技术,建成并运行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提供了持续的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10年前,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在好莱坞电影提出的科幻概念,但伴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逐渐变为现实。智能家居、刷脸消费、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