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产业的重点研究对象,它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该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采用Fuzzy-IPA法,借助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评价维度,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评价指标赋权,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三坊七巷游客满意度,并据此提出提升福州市三坊七巷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毅 《海峡科学》2011,(5):43-44,47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标志之一,凸显着因历史上多种文化交融而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以及多元聚合的地域文化,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充分体现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该文从"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近代文士名流的荟萃之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基因的分类体系,设计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量表,基于574份福州居民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福州居民对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基因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特征及群体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三坊七巷传承的传统文化基因类型丰富,拥有2个大类、18个亚类和66个基本类型;(2)福州居...  相似文献   

4.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构建假想市场,询问游客对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大支付意愿(WTP),评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58.11%的游客愿意为三坊七巷的永续存在而支付一定费用,平均支付意愿值为41.89元·a-1;2013年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为3.88亿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分别为2.16,1.23,0.48亿元.其次,不同支付动机直接影响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内部差异程度;游客个人月收入、满意度以及其他因素(抗议性因素、不信任因素、不认可因素、经济因素、不感兴趣因素以及游客对三坊七巷的了解程度等)也是影响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游客对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后非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保护性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为依据,从保健和激励两个维度筛选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 意度影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构建游客满意度测量模型,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探讨双因素对本 地游客和外地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上,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满意 度一般,但本地游客满意度明显高于外地游客,本地与外地游客对街区环境、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 等保健因素满意度均为一般,本地游客对街区文化氛围、景观质量、文娱活动等激励因素表示满 意,外地游客则为一般满意;(2)保健、激励因素对游客满意度都有正向影响,保健因素影响作用较 强,保健因素对激励因素有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对忠诚度有正向影响;(3)保健因素对本地游客 满意度影响程度较大,激励因素对外地游客满意度影响较大,保健因素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大于 激励因素。研究结果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及游客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离不开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构建城市文化圈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滇中城市群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历史文化深厚的区域,通过挖掘并整合滇中城市群的历史传统之共性,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找准文化定位,进而提出滇中城市群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壮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的刘三姐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壮民族的文化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分不开的。刘三姐山歌文化现象的深层底蕴其实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她的形成与流传过程就是壮族独特的“他者文化空间”、“身体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认同空间”、审关及其他空间的建构和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甘肃省旅游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文化最能体现当地旅游业的个性与魅力。旅游资源区别于其它资源的主要特征就是美学特征,而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与旅游天然就是一种美的融合。然而,如何通过文化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却困难重重。本文首先对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界定,并对甘肃省旅游竞争力进行诊断,最后提出来了通过旅游文化的新定位、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构建甘肃旅游文化圈等措施来提升甘肃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丁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200-201
文化是城市的根。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增强城市创造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不竭源泉。独特的文化遗产无疑是现代化城市最有品味的名片,惟一性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竞争力。地处中原腹地的食品名城漯河,年轻却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漯河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依托以许慎文化为代表的资源优势,以点带面,致力于打造经典文化名城,形成了独特的“漯河文化现象”,使文化资源永葆生命力,促进其持续、科学、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风格。外语教学既涉及语言又涉及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缠绕,难以分割。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移情,就是使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明清皇城拥有590多年历史,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中国古代帝都文化的完美体现,是一件举世独有的东方文化瑰宝.皇城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它也应该是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申报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也是势所必然.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护好皇城,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河南完全有可能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竞争力,率先实现中原文化崛起,进而加快构建河南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央与河南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加之各地人民群众的踊跃配合,时至今日,河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形势良好。可是在红色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其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基于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旅游业市场化运作中来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必须与河南地方历史文化相融合,体现河南文化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为使游客感受到先进的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将红色文化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把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工作做好,以塑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图书馆的文化竞争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书馆学术文化的建设、阅读文化的建设、服务文化的建设、礼仪文化的建设、展览文化的建设等方面对文化竞争力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民族地区的负面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动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以乡村民族文化的演化模式为依据,同时通过对文化旅游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向参与”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以真正文化旅游者为唯一目标市场的自然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具有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尤其是满族历史遗存、民俗风情与民间文化独具魅力。如何在有效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将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是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发满族文化资源既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动员民间力量,挖掘满族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因此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企业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职工们的文化精神,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传承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要科学确定城市文化主题;明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重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世界范围内的旅游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各国的民族文化是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凭借,人文旅游资源始终是各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富含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产品.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好,其整个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浙江人文旅游开发应在继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把握人文主脉,坚持市场导向,通过资源保护、融资方式、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出人文旅游开发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