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所制备的开孔泡沫铝/环氧树脂复舍材料的结构特点,对其材料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KS—DYNA软件对该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了该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失效过程以及应力-应变关系随其结构参数(泡沫铝孔径、泡沫铝相等密度)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如上规律与已有文献的物理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从而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合理可行性,为泡沫铝孔洞填充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煤矿溜槽工作时的振动噪声,探索溜槽降噪的新途径,将泡沫铝层合结构用于制造矿用溜槽。针对溜槽工作的特点,设计泡沫铝层合结构矿用溜槽的新结构,使其结构满足原型结构溜槽的刚度要求,并且质量小于原型结构溜槽。运用声学软件Virtual.Lab对两种槽体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声场进行声学边界元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铝层合结构溜槽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辐射噪声,在低频段、中频段还是高频段都优于现有的溜槽结构,其平均声压级可减小5~6 d B左右,从而提高溜槽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钢球磨煤机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将泡沫铝应用在磨煤机隔声罩中的观点,建立了泡沫铝-玻璃棉-钢板层合板的吸声系数数学模型,并对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泡沫铝取代目前磨煤机隔声罩中的阻尼层和护面层可提高隔声罩的降噪性能,且提高其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4.
新型分裂绕组双凸极变速永磁电机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程明  周鹗 《中国科学(E辑)》2001,31(3):228-237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裂绕组双凸极变速永磁(doubly salient permanent magnet, 简记为DSPM)电机,对其磁场、静态特性、控制策略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在理论上,给出了DSPM电机的稳态和动态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该电机的输出方程,并论证了采用分裂绕组拓展电机转速范围的可行性.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磁场,计及该电机所特有的外漏磁. 根据DSPM电机工作原理和静态特性,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制定了控制方案,并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上实施. 针对4相8/6极电机的特点,提出了无中线四相半桥式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简化了控制系统. 样机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表明该新型电机驱动系统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在很宽的功率范围内具有高效率,分裂绕组能有效拓展电机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5.
新型分裂绕组双凸极变速永磁电机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明  周鹗 《中国科学(E辑)》2001,31(3):228-237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裂绕组双凸极变速永磁(doublysalientpermanentmagnet,简记为DSPM)电机,对其磁场、静态特性、控制策略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给出了DSPM电机的稳态和动态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该电机的输出方程,并论证了采用分裂绕组拓展电机转速范围的可行性.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电机磁场,计及该电机所特有的外漏磁.根据DSPM电机工作原理和静态特性,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制定了控制方案,并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上实施.针对4相8/6极电机的特点,提出了无中线四相半桥式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简化了控制系统.样机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表明该新型电机驱动系统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在很宽的功率范围内具有高效率,分裂绕组能有效拓展电机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型结构体系-钢交错桁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模型--伪空间模型,在通过模态分析和Pushover分析验证了由伪空间模型研究钢交错桁架结构横向抗震性能的可行性之后,对10层、15层和20层钢交错桁架结构分别进行IDA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评估其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分析钢交错桁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新型对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对电极结构,由基底材料、一层Al和其上的Pt构成.该新型对电极可以显著提高染料敏化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由通常的3.46%提高到7.07%(AM1.5).对该新型对电极的电学、光学性能以及耐腐蚀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振动模型;利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其振动特性开展了研究;确定了对系统整体性能不利的模态振型和频率,发现截割部电机对系统振动的影响较大;并找出了截割部高速端惰轮轴处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有效地抑制采煤机截割部的振动和对其进行局部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全面掌握截割部系统的动态性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低介电常数材料和多孔SiOCH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降低到0.1μm,这时器件内部金属连线的电阻和绝缘介质层的电容所形成的阻容造成的延时、串扰、功耗已经成为限制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集成电路的金属连线价质层材料为铝/二氧化硅配置,用电阻更小的铜取代铝作金属连线,用低介电常数(低K)材料取代二氧化硅作介质层成为科学意义重要、应用价值巨大的研究课题,微电子器件正经历着一场材料的重大变革中。本文着重评述了纳米尺度微电子器件对低介电常数(低k)薄膜材料的要求,介绍了多孔硅基低k薄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切削作为一门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高速切削过程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和促进高速加工装备的发展,同时可指导优化切削参数、控制切屑形态以改善加工表面质量.高速切削切屑形态变化是工件材料在不同切削载荷下表现出的动态力学性能差异所致.弄清楚高应变率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有利于揭示高速切削切屑变形与失效机理,同时高速切削实验的合理设计与应用可以成为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动态力学性能的新型测试手段.本文以高速切削过程工件材料动态性能变化对切屑形成的影响为主线,结合我们在高速切削切屑形成机理方面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高速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的强度、塑脆性和微观组织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阐明了高速切削条件下碎断切屑形成的力学条件,指出了传统切削理论在应力状态对切屑变形和失效的影响机理、切屑微观组织演化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的超高速切削切屑形成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大型直线振动筛频繁出现横梁断裂问题,应用ANSYS软件,对横梁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指出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提出横梁结构改进方案,对改进后结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原设计横梁结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横梁断裂属于低应力断裂;横梁结构静力分析与动力分析的应力值差异较大,采用静力准则的结构设计不能保证结构可靠性;改进后的横梁结构应力状态得到改善,疲劳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液压伺服扭转试验机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olidworks/Matlab的系统联合建模与仿真方法,通过机构的实体造型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仿真。该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便捷性。分别在位置闭环与力闭环控制器的作用下,对系统的响应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液压伺服扭转试验机系统的可行性,为液压扭转试验机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扩展有限状态机(EFSM)是使用最广泛的测试模型之一.由于不可行路径的存在,运用EFSM模型生成测试用例仍然是个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FSM模型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ATGEM).为解决不可行路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来预测路径的可行性,以尽可能避开不可行路径,提高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的效率.然后通过建立动态可执行模型来获取运行时反馈信息作为搜索算法的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实现测试数据和预言信息的自动生成.该方法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技术生成一个较优可行路径子集和对应测试用例来达到指定的覆盖准则,能够应用于多种数据类型的测试用例生成,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实验在多个EFSM模型上验证了ATGEM方法中测试用例生成和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路径可行性度量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测试用例生成效率,与现有方法相比,ATGEM中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一种新型弯晶谱仪的调节机构,对其内部结构以及调节传动原理做了清晰的介绍。为了精确量化调节输入端输入量与输出端位置变化的关系,文中结合经典机器人学运动理论,给出了此调节机构在调节过程中的运动坐标变换形式。最后结合一组实际数据,利用简化了的调节输入量计算方法确定出需要输入的调节量,并验证了这种简化了的输入量确定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优化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优化技术,其中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能够满足用户对零部件满应力分布的需要,结构优化技术能够为零部件的设计提供更合理的设计尺寸,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建模、静力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参数同时优化的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得到符合工程应力要求的结构模型、合理的结构形式和优化尺寸,实现了结构轻量化的目标,但是却并不一定是最节省材料的优化方法,使其在达到要求性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为了更高效的节省材料,可以采用二次优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石油机械中马达座的优化例子来说明二次优化方法的优越性,它能有效提高建模速度,提高模型质量,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结果表明,运用ANSYS进行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成本,使产品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设计并制作一模型相似比为1/10的古塔模型结构,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试其受震前后的动力特性变化,了解其刚度变化情况.同时测试了该模型结构在3种选定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确定了相应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加速度包络图、最大位移包络图;考察了相应的裂缝出现与发展情况以及薄弱部位的变形情况;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评判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机理和规律,评价结构的总体抗震性能,为古塔原型结构抗震保护提供了设计和构造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安全阀的设计方法为基础,设计一个新型的高压双级保护安全阀,并且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其方块图,利用计算机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数字仿真分析,得到此安全阀的压力和流之间的关系,并从压力和流特性曲线中得出压力和流之间的规律性.另外对安全阀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得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曲线.为大流量、超高压安全阀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Mass spectrometry for protein and peptide characteris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ss spectrome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tool in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earch. Its speed,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are unmatched by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ir primary structure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 in the post-genomic era, where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 time-of-fligh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combined with electrospra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an efficiently solve many questions. Many recently determined genomic sequences have not been characterised at the protein level. Analysi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re therefore important steps towards correlation of protein structure with function. This review concerns methods,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protein and peptide analysis. Received 17 April 2001; accepted 19 April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