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党逃台后,经过深刻反思与改造,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新星。然而,李登辉出任党主席后,政治路线发生偏离,黑金政治日盛,在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党内斗争不断,分裂持续上演,终于失去了在台湾的执政权。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后,国民党进入“连战时代”。如今,国民党又进入“少帅”马英九执掌时期。未来国民党能否革新奋起,再造辉煌,重新获得执政权,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日,马英九大女儿马唯中在台北低调完婚的消息不胫而走,而马英九的女婿,被煤体誉为“高富帅”的蔡沛然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马英九、陈水扁到之前的李登辉、蒋经国,其四位女婿的出身、个性及政坛影响力可谓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4.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3,(24):50-51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5.
标签新闻     
“我不是软脚虾,我是勇脚马!”———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以“秀美腿”暗喻台北市长马英九靠外形优势吸纳选票,老了变成“鸟仔脚”就没有人支持。但面对嘲讽,马英九不为所动,继续身穿招牌短裤参加长跑活动。“我不知道谁将被任命为俄罗斯的总理———是卡蒂亚呢还是玛莎(普京两个女儿的名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请真主宽恕,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特别行动。”———恐怖分子沙米尔·巴萨耶夫在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开办的一个网站宣称,自己制造了5月9日的格罗兹尼大爆炸,同时,他还向普京总统发出一连串的新威胁。“尽管人人都对虐囚事件表示难过,…  相似文献   

6.
近期以来,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表态出现明显变化,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进一步明确,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不再强烈坚持“先经后政”,强调台湾“没有只经不政”,对“习马会”的态度也从消极回避转为积极。马英九的这些表态与转变,是否预示着其两岸关系战略的重要调整?“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的再定位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敏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青 《世界知识》2012,(8):54-56
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台湾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大幅翻修,教科书的修订过程实际上是"台独"史观逐步贯彻的过程。马英九应破除教育上的"民主"魔咒,防止民主制度这贴良药在教育领域变成"台独"教育的糖衣毒药。马英九胜选后,主张两岸继续和平发展的岛内民众对马英九第二任期有着诸多寄望,其中修订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成为热议的焦点之一。2012年2月,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投书媒体,呼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核危机,在台湾引发了一系列内在与外延的政经效应,并出现新的“反核运动”,使原本争议不断的核电与核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给台湾核电与经济发展蒙上新的阴影,而且成为了民进党的政治斗争工具、马英九当局的新挑战,其后续发展可能影响未来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9.
徐青 《世界知识》2013,(20):45-47
2013年9月初,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为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的弊案,“关说”“法务部长”、“检查总长”的弊案彼媒体曝光,马英九在第一时间祭出开除其党籍、撤换“立法院长”的重手。这是马英九与王金平继200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2008年“总统”选举党内提名竞逐之后,两人第三次开战。  相似文献   

1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08,(10):50-51
5月20日马英九将正式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职。他上任后首要的施政目标是提振台湾经济和发展两岸关系,这决定了其选择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首批“内阁”人事的相关标准。即具有丰富的行政资历、雄厚的财经背景、清新的个人形象等。岛内舆论认为,从“内阁”人事安排看,马英九主导下的新一届执政团队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提振台湾经济,稳定岛内政局,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1.
7月16日,现任副主席马美九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成为这个百年老党的新掌门。中国国民党前身为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先生在1893年建立的兴中会基础上于1904年创立,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012年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孙中山晚年在中共帮助下再次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奠定了基础。1938年3月,蒋介石被推举为国民党总裁。在此之前,国民党中常会党主席由胡汉民和汪精卫担任,但实权一直掌握在蒋介石手中。面对日本侵略威胁,国共在1936年西安事变后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但国民党顽固派重新挑起内战。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北。蒋介石连任总裁至1975年4月去世。蒋介石去世后,国民党废除“总裁”制,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去世。在任期间大力发展经济,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晚年开放党禁、停止戒严、部分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其后由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失败,李登辉被迫下台,后因其台独立场被国民党开除出党。2000年8月18日,连战正式当选为国民党主席,直至被马英九接替。  相似文献   

12.
陈星 《世界知识》2013,(15):48-49
自蒋经国时代起,宋楚瑜就是台湾政坛的风云人物,一直占据着台湾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李登辉上台后,宋楚瑜长袖善舞,很快赢得其信任,成为李登辉最为重要的幕僚,宋楚瑜也在这个过程中累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相似文献   

13.
被台湾岛内媒体称之为对马英九和陈水扁进行“信任投票”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终于在2006年12月9日尘埃落定。国民党籍的郝龙斌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台北市长,为马英九守住了台北“大票仓”。民进党籍的陈菊也在一片争议声中以1114票的些微差距当选高雄市长,替民进党守住了南台湾的半壁江山。“北蓝南绿”的选举结果不但使陈水扁暂时从下台危机中脱困,也使民进党得以遏止“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而且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总统”之路布满荆棘。选举结果:蓝小输,绿大赢表面上看,国民党在台北、高雄市长、市议员选举中的表现尚可;郝龙斌…  相似文献   

14.
李立 《世界知识》2014,(20):58-59
他25岁当选全台湾最年轻的市议员,33岁成为全台湾最年轻的县长。他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讲话时表情丰富,有声有色,甚至可以说有点可爱;在亲和力十足的形象下,有着丰富的政治历练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曾被称为是帮助马英九打赢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幕后操盘手。他,就是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随着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吴敦义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赵正平 《世界知识》2008,(11):52-53
5月20日,马英九正式接替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并发表题为“人民奋起,台湾新生”的就职演说。虽然基本内容并无新鲜之处,但总体看,该演说基本做到了“让台湾民众满意、让美国基本放心、让大陆稍为宽心”。  相似文献   

16.
前有李登辉,后有吕秀莲,“台独”分子一再信口雌黄,但改变不了铁的事实: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都是炎黄苗裔,同气连枝,血肉相连。虽然台湾目前尚未与祖国大陆统一,但台湾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怀抱。这已一再被历史所昭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以来,年逾九旬的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不甘寂寞,出访日本,投书媒体,发出"钓鱼岛属于日本"、"日本祖国"、"慰安妇问题已解决"等颂扬日本殖民统治、出卖中华民族主权与利益的惊人狂言。李登辉这些言论动机何在?为何他会在生命末年发出如此狂言?不妨让我们对他的言行作一番剖析。三大政治动机要了解李登辉这些言论、举动的政治动机,就要从李登辉的政治信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2,(12):56-58
扁案已不仅仅是一个司法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不是司法所能解决的,需要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这考验着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就在绿营全力营救陈水扁出狱时,在台湾宗教界深具影响的星云法师选在佛诞节与母亲节之时写信给马英九,要求马英九以"软禁"方式宽待阿扁。如  相似文献   

19.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7):46-47
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从连任后的政策宣示内容上看,还是从两岸和国际情势上看,其政策方向都没有重大变化。在第一任期内,马英九基本完成了对两岸关系的铺轨任务,初步走出了一条对外关系的"活路";预计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将会更加强调经营台湾的安全环境,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思路在他今年5月的就职演说中被概括为台湾安全的"战略铁三角"。因此,依循上述思路和重心,其对外政策的重心与策略将会有一些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20日。“中华民国”史上第一个“文化部”将成立。此举虽宣示马英九政府对文化议题的重视,却也同时反映出台湾社会近些年来对文化产业竞争力日渐衰落的焦灼,以及对自身文化定位的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