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明清官修地方志,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现存遗址、1922年泉州城测绘图、近现代文史研究和影像资料的对比考证,系统研究福建泉州古代城墙演变和砌筑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城墙建设从唐代开始一直持续至清初,特别宋元时期是泉州城址拓展和城墙建设最为频繁的黄金时期;泉州城墙在城郭初创期、巩固成型期和防御改造期,先后采用植物固基的夯土版筑、砖石搭接的"外砖内石"、砖石独立的石砌包砖、条石垒叠的关东式城墙4种方式.此外,研究还发现"外砖内石"城墙、泉州民居"出砖入石"墙体和塔克西拉"花墙"三者具有形态和砌筑工艺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古代城市除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功能外,还有着特定的礼仪、象征文化的特征。云南建水古城兴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作为明清时期在滇南兴起的城市,从城市的建置、规划到建筑的设计都有着它特定的文化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3年元月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14件二十四孝雕砖和1件妇人启门俑。二十四孝雕与焦作市博物馆所藏宋代二十四孝雕砖,规格、雕砖图案制作手法完全相同,为研究焦作北宋时期二十四孝的形成和雕砖艺术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透水砖路面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大面积硬化,从而影响城市人居的环境与地下水的补充,在充分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透水砖路面结构及适用性,对于合肥市城市道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许多老城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城耸立起来,新的城市,新的景象,城市建设多采用新型材料,以创造出现代化的气息.本文就现阶段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中多采用的透水砖的施工方法,结合经验之谈,对施工方法进行了简述,旨在对正在进行人行道施工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从而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李久昌博士<国家、空间与社会一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一书,选定自夏以来至宋代洛阳多次作为中央王朝或地方政权都城及陪都的历史时期,以古代洛阳都城空间为核心,从"国家一空间一社会"的视角,对该时期洛阳都城空间形成演变状况及其机制进行的论述,为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增添了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设计"道"、"舞"、"空白"的意境结构,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意境结构在古代城市中的空间表现形式,用中国古代的意境理论分析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深化对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刘建鑫  张海青 《科技信息》2011,(18):I0013-I0013,I0016
周代可以说是我国整个古代城市发展史的浓缩,城市在约800年的短时期内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过程。本文分析了其中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是周代早期城市数量勃兴的主要动力,这时期的城市一出现就带着多功能性城市职能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地区间的竞争,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统治方式的转变,由此引起的城市从政治统治城堡到区域中心的转化是城市发展质的提高的关键。城市发展质与量的双重提高是由不同的发展动力驱动的。提出我国城市的起源是以城镇体系的全体面貌在短时期内大量涌现的,并且在体系中逐渐稳定发展完善从而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正> 0 引言化学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萌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形态与社会发展的相应关系来进行分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近代和现代。古代时期是自然科学的起源、形成时期,近代时期是自然科学正式形成,自然科学体系正式建立的时期,现代时期是自然科学大发展的时期。化学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城市类型,大部以封建行政管辖的体制来划分,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也出现过一些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或某一偶然的历史事件,而建设一些特殊类型的城市,笔者就已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五种比较特殊的城镇。  相似文献   

11.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舍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鹤梁晁公朔题记是宋代士人晁公朔对白鹤梁石鱼出水兆丰年民间传说与天旱事实不相吻合现象的思考和推论.题记表现了宋代士人学问研究的一般轨迹和大致轮廓,从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宋儒及宋学.  相似文献   

13.
兴隆塔碑刻全面记载康熙年间重建该塔的人物,有利于研究清代职官和清代佛教政策。统治者已将佛教事务管理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碑刻与方志结合可理清兴隆塔重建经过,足见当时兖州佛教之兴盛。嘉礻右八年碑刻应不是宋代原碑。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博物馆现存一方宋崇宁四年(1105年)丕师塔记碑。此塔记为南阳县崇胜寺毗卢院住持僧惠海为其师前住持宗丕撰写的塔记铭文。塔记系前人草书诗文碑碣改制而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方《住持僧惠海塔铭》,该塔铭也是前人碑刻改制,背面为汉代持笏门吏画像石,两方铭文碑皆是一石二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本文试通过对塔记铭文的考释,了解宋代佛教对南阳地方的影响以及前人的书法艺术等。  相似文献   

15.
镇江城池自古以来就是"缘江为境,因山为垒",在全国历代地方城池中由于其不规则性,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多年以来,镇江唐宋罗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唐代罗城和宋代罗城既有传承性,又有区别,表现了镇江独特的建城特点,在古代筑城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依据文献,结合城市考古新材料,可以对唐宋罗城诸如修筑时间、城门设置、城垣规模以及二者关系与建筑特色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东京城一直处在不断的扩展之中,主要表现是城外出现了繁荣的草市,城垣不再是城区的外界。这打破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传统模式,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东京城扩展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生长点(带)的产生与位移。  相似文献   

17.
南宋定都杭州,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南宋杭州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品级,突出都城标志;打破坊市旧规,发展城市经济;注重市政建设,维护江湖生态;新建瓦子娱乐,增加休闲场所;发展江河航运,保证物资供应;军兵屯驻内外,强化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昌盛的饮食文化。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果子、包子、冰雪、豆芽菜这四种小吃可以看到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宋代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朝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宋代城市改变了汉唐以来居住区和商业区分隔的传统,实施了厢坊制度;此外,宋代还打破了行之已久的宵禁传统,开放夜市,使城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宋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冲破了市民等级束缚,安置了剩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风气日益奢靡,治安事件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人性喜剧谈,蔚然成风。座谈之时,多有故事传闻。剧谈之后,可将这些素材记录下来,自然成为"谈录"小说。本文对宋代的剧谈风气进行考察,并探析剧谈传播方式对宋代"谈录"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