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条形码”这一名词对于国外来说已经家喻户晓.因为,国外几乎所有商品上均印有条形码标签.他们用这一特殊符号来代表产品所属国家及地区的名称、产品型号、规格等一系列信息.采用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美国国防部报道,他们在部分领域采用条形码后,每年可节约1.13亿美元.除此之外,条形码的优越性还表现在:可代替手工敲键盘往计算机内输入数据,速度快、准确度高、信息量大等优点.因此,本人特分五个部分,分别来介绍条形码与计算机的关系、条形码的结构特性及种类、条形码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此技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工程师吉姆·威拉尔发明了一种用纸做成的计算机。像美国著名作家 A·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一样——里面的主人翁没有纸和铅笔,他们早已习惯使用计算机,后又重新发明了纸和铅笔。这里所说的是真正的虽然功率较小也拥有微处理机、键盘和显示器的个人计算机,而且整个计算机看上去像一张厚纸。现代技术完全能批量生产出这样的纸型计算机,而且是柔性的可以任意弯曲。  相似文献   

3.
不论你是在旅途或是在床头,打开手上的书本或报纸,你就能收看全彩电影;当你随手翻翻时,一幅幅移动而多姿多彩的画面可在眼皮底下流过。能提供这种刺激的场面,全是一种叫“电子纸张”发明的功劳。你不相信?让科学家来告诉我们他们最创新的发明。电子纸=电子墨水+塑料晶体管电脑,特别是个人电脑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阅读方式,然而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纸张依然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一种既可以像连在网上的电脑一样,可随时随地更新内容、查阅大量信息,又可以像普通报纸一样携带方便、随意折叠的“纸张”,…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种民间艺术叫“米上刻字”,在一粒大米上少则可以刻几个字,多则可以刻上近百字。这种艺术推广到所有细小的物品上,就是“微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家们已经把微雕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居然可以在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得多的纳米空间内绘画。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刻书技术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在显微镜下面阅读用一枚金属针制成的“书”了。这种金属针可以完全取代微型胶卷。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布鲁斯·拉马丁和洛哥·史修斯,发明了一种新的信息存储方法,他们称之为“高密度存储器——HD-ROW...  相似文献   

6.
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技法制成的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与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英文中的archive一词,常被译成“档案”或“档案馆”。然而我有可能时宁愿把它译成“文献”。例如“尼耳斯·玻尔文献馆”(简称NBA),就是由我最初定的译名。几年以前,我已按这一译名刻了一方大印送给他们(保存在该馆秘书那儿),因此,至少就我个人来说,这一译名  相似文献   

8.
充气太阳灶     
《知识就是力量》2004,(1):78-78
发明人:连鑫及发明小组。上海市51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本发明获1986年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创造比赛一等奖。面临高考的连鑫,课内学习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发明小组的同学课业负担也很重。但是,发明小组的活动一直开展得很好,一次也没有耽误。有一次活动,他们小组把“如何选择发明课题”做为活动主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原来,同学们在活动中发现,他们选择发明课题的随意性很强,往往是看到啥、想到啥,就搞啥,因而往往搞不出什么有水平、有价值的东西。在这次活动中,经过热烈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从大处着眼选择发明课题。他们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9.
1851年,摄影技术问世仅有10年的历史。在这年1月份的《摄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一则惊人的消息,消息说“:我们非常高兴地获悉L·希尔先生已取得了彩色照相制版技术的成功,这种彩色银版照相方法可获得真实自然而又鲜明美丽的色彩。”自从1839年银版照相术发明以来,缤纷多姿的天然色彩一直是摄影师们热烈追求的目标。在彩照发明以前,一些顾客往往要求摄影师们为他们在照片上进行手工着色,但这些颜色与真实的色彩实在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希尔发明了最早的彩色制版技术,首次在摄影照片上留下了真实世界五彩缤纷的影像。摄影大师莱维·希尔(Levi…  相似文献   

10.
发明创新别轻易说不可能。对于科学家、发明家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纵观科技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叉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都成为可能,很多曾经的“不可能”也已开始迈进“可能”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东海 《知识就是力量》2010,(10):F0002-F0002,1
中国有一种民间艺术叫“米上刻字”,在一粒大米上少则可以刻几个字,多则可以刻上近百字。这种艺术推广到所有细小的物品上,就是“微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家已经把微雕发展到了极致,它们居然可以在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得多的纳米空间内绘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剪纸     
正2006年5月,剪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的前世今生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汉代,在纸的发明完成并普及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不过,在纸张出现之前,剪纸所使用的剪、刻、雕、镂空等技法已经广泛  相似文献   

13.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在光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当他又一次站到一项重大发明殿堂门口时,他心中的“上帝”却使他错过了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所谓“水写纸”,从表面上看与普通纸区别不大。但如果取来一支干净的毛笔沾上清水,以水代墨,在纸上练字习画,就可以显现出醒目的字迹或线条来。稍待一段时间,字迹会自行消失殆尽,纸面又恢复原状。如此反复使用千百余次,效果依然“保真”。  相似文献   

15.
在西德杜塞尔多夫的听觉病矫治专家发明了一种机器,它能帮助聋哑人和失聪儿童学讲话,到目前为止,这些儿童在学习发某些单词音有困难,他们基本上丧失了听觉上的反馈,他们不能听到他们自己讲的话。这种德国机器被称为“色彩演讲传送器”。口语语音是否正确会在监视器显示出来,语言会在荧屏上显示出“山形状”色彩来,不同的色彩显示出组成语言的不同频率,活动范围高度表示出现频率的多少。  相似文献   

16.
科技传真     
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的电脑专家发明了一种利用电脑磁盘疵点“加密”来保护数据信息资料知识产权的方法。 发明者之一汪卫国博士说,他们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了电脑硬盘、光盘等产品的“天然”缺陷来“加密”。 他介绍说,在硬盘生产过程中,由于磁盘在上磁时一般都有不均匀的地方,因此每个磁盘上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17.
1毫微微秒是一个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瞬间,它相当于10~(15)秒;一秒钟所包含的毫微微秒数就等于三千万年共有多少秒。本月上旬,国际商业机械公司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生成了世界上最短的光脉冲,仅为12毫微微秒;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所发明的这种装置(他们称之为“光压缩器”)每秒钟能够产生800个这样短而又短的闪光。  相似文献   

18.
整整一百年前的1906年8月1日,年轻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坐的探险船“约阿号”,历时3年,九死一生,成功地从大西洋经过北冰洋到达太平洋,开辟了自古以来无人穿越的西北航路。当时,电报刚刚发明,应用还不普及。“约阿号”上又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怎么才能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全世界呢?“约阿号”停泊的赫舍尔岛,只有爱斯基摩人居住,阿蒙森经过一番打听,距离赫舍尔岛最近的居民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育空堡。也许那里有邮局,可以发个电报,把他们打通西北航路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同时也免得亲人们惦念。阿蒙森和另一艘“邦南查号”的船长,由…  相似文献   

19.
无字书     
安安静静,随随便便,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一瓶酒,一些凉菜——那天晚上就是这样的。准确点说,是这样开始的。 “天才的个人发明家在小说里很多,比生活里多得多,”梅可夫用叉子叉着一个小蘑菇,说道。“不过,生活里毕竟还是有的。” 我点了点头。的确,如果生活里根本没有这种人,那么小说的形象又从何而来? “有又怎么样?”我问。 “我的舅舅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梅可夫表情沉郁地斟满了两个酒杯。“我过去没有说起过他吗?对,没说过。他,你猜怎么着,发明了一部时间旅行机,干,为了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师法自然     
19世纪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用传统的支护开挖法,常遇塌方事故,前面挖进,后头塌落,工程进度极慢,有时几乎没有进展。工程师布鲁内尔非常烦恼,但又无计可施,为此一筹莫展。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有只昆虫在挖橡树,小昆虫用嘴挖出树屑,立即将自身的硬壳挺进去再继续深挖前进,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打隧道时,不也可以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而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吗。这就样,布鲁内尔拜昆虫为师,向昆虫学习,借鉴、模仿昆虫的活动发明了世界上著名的“构盾施工法”。“构盾施工法”的发明过程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