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句法结构中表示三种语义:条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肯愿。  相似文献   

2.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王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34-37,51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前言 BE TO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语言结构。它可能是由许多具有be+participle(or adjective)+to形式的动词性短语,经过升华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这种结构在语法上以主要动词(principal verb)的形式出现,却起着助动词(auxiliary verb)的作用,故称为半助动词(semi-auxiliary verb)或准助动词(para-auxiliary verb),这种结构在语义上带有多种情态信息。为揭示其语法和语义特点,笔者称其为  相似文献   

6.
藏语的古今演变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动词语法化。语法化只有具备语义相宜性和合适的句法环境才能发生。敦煌藏文里的语法化包括三个静态动词和一个动作动词的语法化。三个静态动词语法化为施动持续体标记和状态持续体标记,一个动作动词语法化为受动持续体标记和结果体标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be going to结构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以及词法等层面上与助动词,进而与情态动词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并且,从语言学的一定角度论证了这一结构的情态动词的性质,从而界定了它的情态动词这一全新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8.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提及的“能愿动词”,指的是汉语中表意愿、可能、必要和估计的这样一些词,包括“能、能够、可以、应、应该、会、必须、得(děi)、愿意、要、肯、敢、值得、配”等。各家对这类词的词性及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很早就存在着分岐。有的认为是前附的“助动词”,并把这种用在动词前的“助动词”也看作谓语;有的认为是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有的则认为一部分是副词,作状语,一部分是动词,还有一部分是两属的。“暂拟系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时态是一种动词形式。而日语形态上是“粘着语”,在语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助词、助动词。在日语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助词和助动词可以表示时态,但我们将英、日语同类句型加以比较之后,不难发现,英语的基本时态是可以用日语助词和助动词及其他用言来体现的。下面,就英语最基本的时态,谈谈日语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句法结构中表示三种语义:奈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肯愿.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尝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助动词 34 助动词的性质助动词的数量少,却一直是划分词类中的一个难题。助动词的意义是什么?助动词担任的句子成分是什么?助动词跟后头动词的关系是什么?都很难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助动词——动词”的结构关系,在现有的概念中,可以供我们选择的只有:动宾关系或者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会丧失本身的一些语法特点,而取得名词的一些语法特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叫做“名物化用法”。另外有些文章把这种临时“变性”叫做“事物化”或“名词化”——不管哪种叫法,总是承认动词或形容词一充当了主语或宾语,就取得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但是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而临时“变性”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名词,动词的名物化用法(或“事物化”、“名词化”的用法),还不如说句子的主、宾语位置能使非名词的词具有名词的性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0·1 在及物动词前加“被”字“见”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被动表示法。对于这种用法的“被”字和“见”字的词性,《马氏文通》只说它们是加于外动前之字,后来的语法虚词著作及古代汉语教材有的避而不谈,有些谈了,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表如下: ⅠⅡⅢⅣⅤⅥ“被”动词助动词介词介词助词介词“见”副词助动词词头介词副词助动词 0·2 面对这种分歧局面,我们考虑,如  相似文献   

15.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动量词“下”和“次”与动词的组合关系及语法功能不尽相同,其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下1”的语义特征是[+计数],“下2”的语义特征是[+计时]和[+广义动量];“次”的语义特征是[+计数]。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的“进行”和“加以”都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两者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可以互换。但是,两个词语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有着不同路径,历时演变的迥异导致了共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差异,尤其体现在两者对宾语和修饰语的限制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旋”是战国晚期出现的副词,它由义为“旋转”的动词“旋”语法化而来;动词的次类变换、语用环境的变化是副词“旋”产生的主要因素。副词“旋”继续语法化,产生多种意义和功能,它的发展方向是源词影响的结果,也与语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