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民族国家历来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从分析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后民族结构”理论入手 ,对民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内部构造 ,特别是其中一些裂变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成员在相互交往活动基础上,对我族与他族的确认与接纳。从文化视角而言,民族认同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脉搏与主题。在多民族国家中,不但要求不同民族要遵从主流的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要求彰显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在透视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藏族青少年在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路径,为实现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包容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7,(3):77-81
为解决奥匈帝国民族问题和国家的统一问题,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他们的民族理论即"民族文化自治"。但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的折中立场,从而决定了他们的民族理论具有三个方面的限度: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区分;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要求和传统奥匈帝国国家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现代国家领土原则和民族非地域原则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所提出的民族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等问题却成为现代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主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合理性调适,从而为解决当前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迅速打破了少数民族原有的"小聚居"型居住格局,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各民族杂居的多民族社区。这些社区居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角色失调、社区参与障碍、社区互动不畅等情形,对社区族际交往和发展新型族际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构建各民族认同的社区文化是多民族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对于构建现代化背景下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多民族社区文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民族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多民族国家深受其困扰而又难以摆脱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八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眉和冲突难以避免,民族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多民族国家深受其困扰而又难以摆脱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和民族问题変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当中,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民族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民族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多民族国家深受其困扰而又难以摆脱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和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突出,产生的影响则更加显著和深刻。中国的族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政治学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民族政治学,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盾和沖突难以避免,民族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多民族国家深受其困扰而又难以摆脱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和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突出,产生的影响则更加显著和深刻。中国的族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政治学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民族政治学,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多民族交往团结之路。佛教的传播途径,尽管不局限于传统的丝绸之路,但佛教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入和发展线路,其实也主要是顺着丝绸贸易往来的商路进行并逐渐普及深入的。历史上,佛教在东北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构成了东北亚文化圈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促进了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与民族团结。及至今日,佛教仍然是东北亚国家交流的一条"黄金纽带"。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教育是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美国以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成功解决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多元文化社会的整合的难题,积累了许多价值观教育经验和教训,赢得了"民族熔炉"的美誉。面临着同样问题的中国也应当借鉴该国的价值观教育有益经验,为实现国民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强国强民强魂奠定坚实基础。总结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中央王朝采取政治、军事、法律等多种手段调整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属邦律》和《蛮夷律》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民族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主要依据。秦汉之后,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体制之内,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栏目主持人语近些年来,在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研究不断深化,马列经典著作的翻译和相关研究取得重大"民族政治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生活着多个民族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国内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而在多民族国家复杂多样的族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是人们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社会转型时期,重构我国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政治生活现实的双重诉求。基于哈贝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论的启示,应从价值规范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进行新思考:一方面,以和谐、正义、民主、法冶、自由和平等为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公民对执政党的认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经验取向。  相似文献   

15.
袁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54-155
民族院校是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认真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的对策,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中国"一词不仅是现实所指,更是历史的概念。历史意义上,"中国"一语曾内含民族文化的"沙文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入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和相互尊重。其间,不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各族文学共同参与构建的文学史,其间不同民族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研究要注意凸显不同民族作品背后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了解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同不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会对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其主导内容是政治体系的综合能力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是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促进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提高政府综合能力的新途径,因而成为推进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认识基础上,应该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其主导内容是政治体系的综合能力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是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促进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提高政府综合能力的新途径,因而成为推进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认识基础上,应该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把对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延伸到自己所属民族,是因血缘关系而产生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国家凝聚力来自国内各民族因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国家认同感。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图”内,形成国家大民族的特有性格,并对社会心理具有整合作用。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意识必须升华为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才能有效地正确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