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志写作研究出现表述危机,进入反思时代。基于此背景,从民族志写作目的、对象、内容及如何书写四方面梳理西方后《写文化》时期民族志写作研究,分析其中困境,旨在为中国民族志写作实践和研究前景提供启示。提出应把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写文本作为探索本土文化书写范式的资源,挖掘本土民族志书写范式,跳出西方民族志写作藩篱,立足当下共时性田野,结合历时的文字历史,接续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被誉为人类学学者的“成年礼”,也是人类学学者完成民族志的必经途径。田野调查的现场进入顺利与否是完成这个“成年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志作品的信度与效度问题。田野调查越是能顺利进入田野现场,取得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理论关怀在于人类学知识的生产与田野的关系.首先从时间与空间上来看,人类学田野存在着政治的不平等性以及学科本身对田野的判断与建构出现的诸多问题,"原型"的权威与标准及其背后的政治语境束缚了人类学的研究和民族志写作,在反思与对话中,笔者认为田野是无处不在的,学科所具有的品质是对理论与现实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考察后用于书写“异文化”的主要文体,也是现代多元社会中传播不同民族形象的主要媒介。20世纪30年代后,功能主义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研究转向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功能研究。虽然各自的理论稍有区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克里夫·布朗分别以自己的经典民族志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都对以往文化研究中那种企图追踪、重塑文化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对现存文化和社会的分析说明。到了格尔兹以后,则又出现了对民族志写作的符号学转向。  相似文献   

6.
旅游民族志     
通过旅游民族志研究对当代旅游人类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亦即不仅在旅游人类学范围内考察有关民族志问题,而且将这些问题置于人类学的当代实践之中,包括:长期和短期的民族志研究、民族志田野作业的传统、民族志的时空策略、旅游民族志中的特殊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的写作范式,从 “文化的记述”,到 “文化科学”,再到 “文化的解释”,发生了三次转向,但是这些变革并没能完全解决民族志写作中所有的疑问和矛盾,尤其是在民族志的真实性上存在的疑问。民族志的美学转向是否应该成为民族志写作范式的追求。本文对此仅以探讨的方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的维度进行探索,指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应该存在二个维度:第一,发展研究,在"现代成长与传统发明"的动力驱动下研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多视角地研究其保护与开发.第二,民俗研究,在"多点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中,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外民族志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学人"走出"国门,从本国需要出发,对海外民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自觉以世界眼光和社会科学视角,试图展示和剖析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这其中的过程无疑是困难重重的。谢林轩著《越南人类学田野笔记》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大理学院开设舞狮运动课程的价值进行研究。开设舞狮运动课程对传承大理民族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大理的旅游资源添加又一亮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提升大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国际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满铁调查、惯行再调查 ,杜赞奇的华北村落研究以及对华北村落的追踪调查再研究的脉络 ,探索了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在探讨中国社会组织原则时 ,将满铁材料与民族志现在时田野素材糅合起来 ,的确可以体现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晶晶 《科技信息》2007,(31):663-664
本文针对当代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目前写作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升的现状,提出在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英语"写长法"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英语写作有话说、写得长,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以至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之所以能引风气之先并给人以学术启迪性,就在于他能不断地反省自己,超越自己。他在《熊图腾》中的自我反省与超越表现在:一是从文本研究走向田野调查,对华夏起源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二是对图腾批评的再阐释,从父权制文化的祖先神话图腾的考察走向史前“女神文明”的探究;三是明确提出“四重证据法”,并尝试“四重证据法”在揭示中华祖先神话起源方面的阐释效力;四是在民族志“写文化”的批判反思语境下对写作形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田野调查对于民间文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畴;了解民间文学的传承环境,认识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功能;体会民间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及民间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民间文学教学应带领学生走向田野,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链接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民间文学的价值,体验民间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史源学实习"课程是陈垣先生创设的一门注重历史研究实践的课程。但在陈垣先生身后,这门课程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设,主要是缘于社会环境、学生、教师、图书资源、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现阶段重新开设这门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进行有效性教学,以便培养读书治学的基本能力和研究方法,树立谨严健实的学术风气。  相似文献   

16.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语文教材本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语文教师如何通过"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呢? 一、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情商 现在的学生常常为作文无话可说而烦恼,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民族志”到派克创造性提出了“族内人与族外人”,再到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和“深度描写”的理论和方法,为课程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并推动了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写作对留学生而言一直是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但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因此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的现状。从学生基本情况、写作课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写作以及写作课的要求和态度以及教师书面反馈,以上四个调查内容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当前写作教学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仍然不够。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普遍较低。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普遍不高。4)老师对书面反馈方面需要提起重视。并针对以上问题从"教"与"学"两方面提出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个壮族村寨近20年饮食文化变迁状况的田野考察,分析其变迁的原因和途径,提出当代民族志的撰写应该采用动态的记述法。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调查,中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4至5岁,而在青少年性生理早熟的同时,由于性教育的匮乏,其性心理却极为滞后。一边是学校和家长的谨慎观望,一边却是学生的不以为然。如今在全国部分学校中开展的性教育让学生和家长都不买帐,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甚至有人说,如今很多学校组织的性教育已经剑走偏锋,或者成了风光的摆设,变成了"集体秀场"。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性教育据笔者对北京市开设了性教育课的几十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发现,对于开设性教育课的必要性,几乎是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必要"。对60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有78%的学生知道的性知识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但也有16%以上的学生对性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有很多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