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电影中的恐龙几乎和电影本身一样古老也历史悠久,但大荧幕中的恐龙与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真实恐龙可能相去甚远。一个世纪以来,电影和电视制作商一直在利用新技术来"复活"已从地球上消失的恐龙,将这些史前巨兽变成了当代文化中的动态偶像,为我们塑造了恐龙的外表及行为等方方  相似文献   

2.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4.
青云 《科学之友》2005,(17):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科幻片中有人和恐龙对峙的场景,影片中的那些人物遇到暴虐的食肉恐龙时只有逃跑的份儿,而且往往都能逃脱。而英国科学  相似文献   

6.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上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地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公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  相似文献   

7.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自身种族的老化,以及在与新兴哺乳动物的进化竞争中的失败导致了恐龙的最终灭绝.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把鸟类称为"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但是恐龙是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的?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9.
徐星 《科学》2002,54(2):33-34
鸟类起源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由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和兴起,这一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辽西地区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一次又一次震惊了世界,为我们了解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信息,使得鸟类恐龙起源说建立在了更加坚实的化石证据的基础上.最近,辽西的恐龙新发现再次引起了各国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青云 《科学之友》2005,(9):20-21
好莱坞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描述了恐龙复活的故事:主人公约翰·汉蒙为了繁衍绝种的恐龙,在一座小岛使用化石残留的遗传基因,成功繁殖出各种恐龙,并在岛上兴建一座名为“侏罗纪公园”的主题乐园。这个故事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恐龙化石里真的发现了尚未完全变为化石的软组织,这为提取恐龙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科学家有望利用这些软组织克隆恐龙,并建造影片中的侏罗纪公园。暴龙化石的难题2003年下半年,由美国蒙大拿州洛矶山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杰克·霍尼尔带领,在一处大约为7000万年前古地质沙…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科幻片中有人和恐龙对峙的场景,影片中的那些人物遇到暴虐的食肉恐龙时只有逃跑的份,而且往往都能逃脱.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类真的遭遇到食肉恐龙,人类是难以逃脱的,因为即使是最笨重的暴龙也比人类跑得快.  相似文献   

12.
<正>从目前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是鸟类的祖先,把鸟类称为"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但是恐龙是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的?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13.
正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剧情在现实中重演。在一块有将近1亿年历史的缅甸琥珀中,西班牙地质学家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恐龙羽毛和附在其上的一只蜱虫。琥珀中的羽毛被证实不是来自现代鸟类,而是来自某只白垩纪中期的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蜱虫靠吸血存活,科学家是否可以像电影里一样,靠提取蜱虫体内的恐龙血,得到恐龙的遗传物质呢?虽然影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  相似文献   

14.
琥珀传奇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科学家从琥珀中的一只蚊子的胃里提取了一滴恐龙血,然后从这滴血中提取到恐龙的DNA,再利用克隆技术,他们最终创造出了真正的恐龙。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家还不能克隆出真正的恐龙。不过,琥珀的确是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纷扰喧闹的远古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许多人认为恐龙属于冷血动物。他们认为恐龙类似于现代的爬行动物。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这种古代大型动物可能是温血动物。如果这样的话,与其说恐龙像爬行动物,不如说更像鸟类,比人们想像的行动更快,更伶俐。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威廉·肖沃斯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威斯·贝里克都是这么认为的。研究小组研究了现代爬行动物的骨骼和恐龙骸骨,他们对恐龙骸骨中的化学物进行了碳酸盐试验。冷血动物的体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研究发现,恐龙排出的胃胀气可能是造成中生代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存在于恐龙内脏中的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可能导致气候变暖。研究人员认为,体型巨大的恐龙产生的“胃胀气”温暖了我们的行星。  相似文献   

17.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1,(11):4-9
琥珀中的恐龙羽毛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产自艾伯塔(加拿大西部的一个省)的琥珀中发现了一系列恐龙羽毛,这些羽毛的年代在白垩纪末期(大约8500万年前~7000万年前),当时鸟类的先驱者早已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曾认为恐龙是惯于独居的动物,但是,最近的两个发现却证明了它们中的一些也许曾过着群居生活。──唐·勒斯蒙1997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失落的世界》中,愤怒的尼克斯恐龙疯狂地寻找它们的孩子的镜头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恐龙爱好者都知道那只是电影的虚构。为什么呢?因为自从18世纪40年代首次发掘到恐龙化石以来,还不曾发现有幼小恐龙或成对的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发掘出的恐龙和化石都清楚地表明:巨型的肉食恐龙是独居的。有人认为,它们也许就是孤独杀手。但是,最近在…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日前,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发现一支新恐龙物种暴牙龙。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是在新墨西哥州享有盛名的恐龙化石挖掘地点“幽灵农场”发现的,科学家认为暴牙龙可能是早期掠食性恐龙(生活在现今的阿根廷和巴西)和之后霸王龙等兽脚类恐龙之间“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恐龙,是远古时代地球上的霸主。1993年,以电影《侏罗纪公园》为开端,全球掀起了一场恐龙热。许多人在潜意识里都把恐龙和古生物划上了等号,恐龙文化几乎一统古生物界。然而愈演愈烈的恐龙效应,让人们开始对这种庞然大物产生了厌倦,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恐龙称霸之前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