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其二是生态环境是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三是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研究了西部退耕还林(草)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立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改善西部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对国家加快开发西部地区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领土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绿洲生态安全机制、生态环境退化机理及生态系统调控与管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在时间序列上:探讨万年尺度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定量研究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空间结构上:从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尺度上分别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山地、绿洲、荒漠生态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措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工作,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措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开发与防灾减灾战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部开发“热”,本文从防灾减灾及生态安全等视角提出了西部减灾的新世纪战略。本文认为,西部开发建设起点要高,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障及良好的生态相对应,特别应避免继承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发展不成功的建设经验。据此,本文的论述重在科技创新及综合减灾管理的区域性战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单元制图及其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全面振兴的世纪伟业,也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国外城乡环境保护中,生态单元制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阐述了生态单元制图的概念,以及国外历史及现状,详细介绍了德国生态单元制图的方法和程序,并建议将其有选择性的运用到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单元制图在生态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生态单元类型落实在地图上,并建立生态信息数据库,为西部规划提供基础的生态数据,为西部环境保护、生态监测提供依据。此外,本文还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其他对策,如生态功能区划、制定西部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议题。但是,由于西北地区极其特殊的地置,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何在保证西部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将新时先生鄂尔多斯高原提出并得到验证的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圈”模式思想推广至整个西北地区,指导西北地区的宏观生态环境建设。并从媒体建设、加强银行、教育组织、大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河谷及其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单元,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南经济最为落后、交通偏远、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干旱河谷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横断山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交错带分布格局,决定了干旱河谷具有低阈值生态安全和高风险生态退化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在干旱河谷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个别区域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农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受到关注,经济资源植物引种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地方特色的产业逐步得以兴起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干旱河谷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区域过分集中、人地关系研究缺乏、生态恢复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加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干旱河谷治理和开发的选择有限,使整个干旱河谷区次生干旱化仍然在发展中,生态环境退化状况仍在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威胁本地和下游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干旱河谷进一步的研究应立足发展的需要,着重从干旱河谷本身演变机制的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河谷响应特征及规律、干旱河谷人地关系与上下游利益协同关系、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区分干旱河谷的自然和人为过程,全面制定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实现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虽然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揭露与研讨,同时提出了若干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的基地,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草原与农牧交错带,即不同于西部牧区,也不同于东部农区。根据它在地理、气候、农林牧产业结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之对策,为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和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部生态安全建设要释放社会经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安全建设已成为西部发展的主题,但长期以来的坚圈是误认为抓了生态建设就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认为,正是由于长期不重视西部的生态安全建设及其资源保护,才导致了西部的生态赤字。为此,必须统一规划西部生态建设,用科技产业化思想和方法使西部生态安全建设释放出社会经济能量。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Formation of DNA proviruses of RNA viruses, Sendai and Newcastle disease, was studied. DNA provirus of NDV was shown to be formed in mouse L-cells and Sendai DNA provirus in Ehrlich ascites carcinoma cells within 2–3 days post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Riassunto Mediante esperimenti in vitro, è stato accertato che i primi stadi della biosintesi delle feomelanine conducono alla formazione di derivati diidrobenzotiazinici, ai quali sono state assegnate le strutture III e IV.

This investigation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Laboratorio di Chimica e Fisica per lo Studio delle Molecole di Interesse Biologico del C.N.R., Napoli.  相似文献   

13.
14.
Summary Body temperatures and self-assessed mood scales were recorded for 7 weeks or more by male volunteers. Auto-correlations of temperatures from the 21 subjects show evidence of a significant peak at the 20-day-interval. The self-assessed measure of Alertness (from 18 of them) also shows some evidence of rhythmicity, at the 22-day-period.  相似文献   

15.
New intermediates in phaemelanogenesis in vitr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Zusammenfassung Schafe mit geringem Kaliumgehalt im Blut haben an mehreren Körperstellen weniger markhaltige Haare als Tiere mit höherem K-Gehalt.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