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观妙论     
正我们现在的大数据其实只是小数据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带来了现实世界数据化的一个全新局面。移动互联网让人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节点。于是我们看到了,人及其生活不断在数据化,购物、阅读、出行、旅游、锻炼、看病……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来讲,用户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堆可以变现的数据而已。现在很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数据的公司实际问题不是数据太少了,而是数据太多了。从数据清理到场景适用,如何有效使用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  相似文献   

2.
正大数据究竟有多大?云存储是什么样的存储器?在新互联网时代,这些词汇让我们应接不暇。"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行业的词汇在互联网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相似文献   

3.
<正>其实,个人信息泄露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不仅办理航班手续、申请信用卡等产生的数据可能外流,就连就医、网购、宾馆住宿、手机开户等信息,也常被人明码标价在网上出售。当失信成灾,公民信息安全无从保障,其所带来的危害,无异于公民身份的"裸奔"。是谁,在什么时候,拿走了这些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原本隐秘在黑客圈的数据库缘何会曝光在公众面前?互联网是否还有安全可言?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营造出的便捷生活之上始终高悬着达摩克利斯之  相似文献   

4.
张平  崔琪楣  侯延昭  徐瑨 《科学通报》2015,(Z1):433-438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机器类型通信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进入了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快速普及的智能化移动终端应用助推了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大幅度增长.在移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业务类型演进、数据多样化、数据空-时域分布不均匀等特征给无线网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一方面,无线网络从新频谱拓展、传输技术、智能立体化组网等多维度进行演进以满足大数据传输与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移动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着人们认知网络的方法,无线网络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网络的灵活部署、无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低能耗绿色通信.  相似文献   

5.
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现代人,最近开始频频追问"流量都去哪儿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无疑与每个手机用户都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偷跑流量"如此关心。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系统与软件更新越来越频繁,软件越来越大,连接越来越多,图片清晰度越来越高,视频越来越常见,大家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小心翼翼尽量用Wi Fi的用户,在移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和流量也会递增。即使排除手机系统本身偷跑或应用程序偷跑流量的特殊情况,实际上是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流量依赖症爆发。以下,小编总结了多种不知情流量偷跑的可能,用智能手机的每个人都一定会遇到,为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流量损失,请仔细看看自己是否在坑里。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时代,不管你用的是智能手机、超级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离不开一块"屏幕"。但是这些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屏幕,仔细挑选起来,还真是有点烧脑。本期,我们就来起底各种屏幕的前世今生。可达无限色的CRT显示器不知道大家对大脑袋的CRT显示器是否还有印象,或许部分学校教室的墙上还挂着这样的大家伙。CRT显示器全名叫阴极射线显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开始进行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的科学正引领我们走向智慧发展,而关乎亿万人阴晴冷暖、衣食住行的民生气象也走进了“智慧时代”。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服务模式,明确气象大数据、“互联网气象+”等战  相似文献   

8.
●世界已经转移到以数据为中心的范式上——"大数据"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正在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数量惊人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人类自身的,也包括其他各种事物的。而且,这种信息创造只会加速进行下去,不会停滞。  相似文献   

9.
正早上出门前,天气软件提醒我带上雨伞;中午休息时,我用手机团购和支付订单;工作中,我把照相机拍下的图片传给老总;回家路上,我遥控家中的空调提前开始工作。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可以掌握生活的一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世界就在我们手中。  相似文献   

10.
微观妙论     
正李彦宏:AI时代需要AI新思维需要众多公司共同推动——2017年6月29日,在2017世界智能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指出,人工智能已经从下一幕变为"现在进行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际,相关参与者需要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固有思维转变为AI新思维。李彦宏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并非某一家或几家科技巨头的专利,而是众多参与者共同推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并在传统商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勘探地震专业领域,"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潜力尚没有充分发挥.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方法论和基本特征,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互联网+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探讨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对地震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地震专业软件生态系统和基于物联网改变地震采集现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看到了互联网从工具向平台转变的趋势。李克强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是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平台,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看来,现金的消亡几乎是一件没有悬念的事,翻看任何一本描绘未来的书籍,支付介质的演化都将使世界财富愈加脱离物理形态,变成数据库中随时变动的数字:科幻作家们相信,未来高阶信息文明或将视纸币为古物,猎奇心态好比今人回望博物馆藏的贝壳与布币。这事甚至用不了"未来"那么远。如你所知,移动时代的支付方式正在越来越有趣,而已大范围落地的近场支付技术即是致使现金消亡的不二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年底,我国正式发放4G牌照。在百姓眼中,4G与生活也许还有一段距离,而实际上我们早就迈进了4G时代的大门。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冰箱再到电子健康手环,这些无一不是4G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随着我们向着前方继续前进,我们即将迎来这场互联网时代的新风暴。  相似文献   

15.
正读者朋友,新年好!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各位相聚在甘老师的"硅谷新视野"栏目。各位"知粉"朋友,可曾记得去年甘老师写的文章是什么吗?是"新时代组曲"。该组曲的第一章奏的就是移动互联网。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就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新年伊始,甘老师要奏的依然是围绕这个主旋律。从这期开始,甘老师要与我们一起欣赏一组《互联网金融圆舞曲》。它更加贴近2018年的脉息,请细细品味吧!  相似文献   

16.
正种类极为繁多的微生物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们还变成一个个的小"车间",用来生产我们大量需要的药物和化学制品。也就是从这时起,影响世界的基因工程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全人类的私人定制SPECIAL REPORT解释清楚基因工程很困难,不过理解基因工程可以先从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个叫"2048"的小游戏说起。这个游戏很简单,你需要移动在一个4×4的方格里  相似文献   

17.
记得那是1988年底,我正在北京一位老师处小坐,因为刚刚在他主编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生命与地球同源"的文章,所以我们的谈话内容自然都是围绕生命起源和"同源说"来进行的。临走时他指了指书架对我说,那里可能有一些我用得着的资料,叫我看看,觉得有用的可以拿去作为参考。我查阅着书架上的书和杂志,其中就有《世界科学》,有几本《世界科学》的封面上还盖有"请交换"的蓝色图章。我拿起来翻了翻,其中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住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有好几篇文章又正好与我当时所做的研究有关,给我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烦恼。因为流量费用的问题,三大运营商没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几年前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无限流量套餐",到"4G忘了关房子就归移动",人们对运营商的不满是愈演愈烈,而现在,进入到"流量不清零"时代了。从2015年10月1日开始,三大运营商开始推出"流量不清零"业务。这本是一项惠民政策,但在推行之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3年起,中国大数据产业日趋活跃,至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发展态势。在互联网业内,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的行业领头羊,不断将积累的社交数据、搜索数据、电商数据转化为大数据时代珍贵的原生素材。在零售电商领域,由于互联网、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创新与变化。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在目前的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中国一直有倡导进入"无现金"社会的声音,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无现金"社会,最关键的就是移动支付的普及。但"无现金"和"无货币"是一回事吗?移动支付为什么会在中国率先崛起?移动支付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前景意义?货币与现金早在远古氏族社会,人们生活在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中,以氏族为单位统一生产、分配和消费产品。随着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分工,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从氏族转化为个体或家庭,私有制经济就这样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