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是不是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看那冗长而乏味的肥皂剧?或者马上打开电脑花大把时间上网闲逛或打电玩、和陌生人聊天、对八卦新闻津津乐道?那么很不幸,你可能染上了"软瘾"。接下来,我们就来扒一扒"软瘾"究竟有多"毒"。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总是不自觉地打开购物页面,哪怕什么都不买,也要机械性地反复浏览;明明没有想看的电视节目,却抱着遥控器直到深夜;手机不离手,甚至不玩手机就睡不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有很多国家为了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捉拿案犯,维护社会秩序,人们一方面不断寻求改进和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和破案本领,而另一方面则求助于拥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动物,用它们来协助警方维护社会秩序.别看这些动物有时候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可是它们的身手还真的很不凡呢!  相似文献   

3.
手机辐射总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安全使用小贴士"。那么,手机的电量和它的辐射强度之间真的有关系吗?如果手机的辐射强度真能增大1000倍,会影响健康吗?流言经常在网上看到或是听人说到,"手机只剩一格电的时候或是充电的时候,最好不要打电话,因为此时的辐射是平时的1000倍。"真相通常人们说的手机辐射强度是指手机的发射功率,即手机发射出来承载着语音和数据信号的电磁波的功率。这个强度与手机的剩余电量没有任何关系,但和手机信号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羊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猴年又多了"咻一咻"。一边是"天上下起红包雨,打开手机就有得赚"的热捧,一边是"红包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的吐槽——几天来,上百万网友不时停下手头的事情,捧起手机,红包大战在猴年新春之际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春节长假结束,纷纷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们似乎还未从这别样的节日氛围里走出来。本期专栏,小编即带大家一起回顾下这猴年红包到底有多"红"?  相似文献   

5.
<正>振江正在上数学课,突然感到下体涌出一股暖流。"哎哟,昨天晚上已经来了一次,今天怎么又来了呢?"振江心里暗自叫苦。他是那种头脑聪明但学习又不太专心的男生,最近迷上了网络色情小说,每晚做完作业都要打开手机看几章。因此,这段时间他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不知从何时起,他不仅晚上经常做"春梦"遗精,而且白天也会不由自主地"遗精"。  相似文献   

6.
"XX点读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广告语伴随着科技时代不断演绎的新型学习工具,传遍了大江南北。不过,伴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这种"点一点"的自学方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中安装的各种答题App:作业帮、学霸君、小猿搜题、作业宝……  相似文献   

7.
当你褪去一天的疲乏,企图在家中享受片刻宁静;当你妄想通过手机与朋友沟通感情;当我告诉你,所做的一切都被他人所监测,朋友,你信吗?丛林中神秘堡垒在美国首都离巴尔的摩至华盛顿公园大道几百米处的一片丛林中,坐落着一幢镶有玻璃的塔式办公大楼,它就是全球最大、耗资最多的"神秘间谍堡垒"——美国国家安全局。楼周围布满一架架接收卫星讯号的银白色抛物面天线。楼内大批军职和文职人员神情肃穆,每天都在紧张而有序地  相似文献   

8.
"手机里的16个惊人大秘密你知道几个?"这是最近在微信、QQ社交圈里流传着的关于手机的一些秘密,估计您也看到过。乍看起来,这些秘密还真的会很有用。按*3370#后拨号可以增50%电量,手机信号远程遥控汽车,手机序列号能终结偷手机的行为,电池耗尽后充电好……但是,据工信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手机用户数量突破10亿。这些秘密为什么不早就尽人皆知?这样的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秘密真的靠谱吗?专业人士是如何看待此类现象的?对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现在,我们却习惯这样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心海波澜不少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比如手机,它给生活带来方便,却也给人们带来烦恼,尤其是智能手机。当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时,却也不知不觉间被它束缚住了。渐渐地,"手机综合症"出现在了现代疾病的花名册里,小凡就是感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和广大居民息息相关.在今日社会中,尽管电脑、网络、汽车、手机社交等活动占去了不少人们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但广播电视的传统市场几乎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1.
<正>只要翻翻报纸、杂志,或者看看网页,总会发现极多关于食物的"搭配宜忌"。那些文章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A食品和B食品是绝配,B食品和C食品是相克……不过,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很多"宜忌"的说法当中,都表现出对研究信息和科学道理的不恰当解读。这些说法有的以偏概全,有的夸大其词,有的缩小范围,往往引导人们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特例上,令人们在厨房里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12.
正"把专业相机与Wi Fi连接,然后可以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来控制相机的各种参数调节。"一个小小的"盒子"解决了智能无线控制。这个"盒子"的名字叫CASE智能无线相机控制器,而做出这个"盒子"的就是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80后博士创业团。为什么起名叫CASE?"那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盒子。"创业团的负责人之一、留美博士孙灵俊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3.
提到霸王龙,人们不免会想起《侏罗纪公园》中那个体形硕大、凶残无比的巨兽。但是在近年来的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各种恐龙身上,甚至异常凶猛的霸王龙的骨髓上都有明显的伤痕,令古生物学家们感到十分困惑。除了其他恐龙造成的伤痕外,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说法:史前巨型鳄鱼可能是不可一世的恐龙的劲敌。  相似文献   

14.
今天,手机不仅仅作为通信工具,让天涯海角的人们彼此谈话近在咫尺,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而轻松获得大量的信息。这成为那些有能力享受这项高科技成果的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但是这同时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病毒在将电脑网络搅得天翻地覆之后,又将目标盯向手机。这使病毒所造成的危害速度与程度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最近,就发现了面向手机电话等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在"EPOC"上运行的6种病毒。而且这些病毒有时又让你在染毒的同时啼笑皆非。各位手机上网的朋友们可要小心了。警告病毒(EPOC—ALARM)这是发现的第一种 EPOC 病毒。这种病毒在开机时总是持续发出警告声音,显示你的手机有错误,但其实并无大害,你的手机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底,随着"94岁老人被人抱起做人脸识别""为躲人脸识别戴头盔看房"等事件的发生,让人脸识别频上热搜,技术滥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随之,一些传言也流传开来:人脸识别系统任何机构想装就能装;戴口罩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在手机银行上设置人脸识别功能,会增加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6.
弎贰 《科学24小时》2009,(11):50-51
“打开手机看电影”早已成为街头一景,无论在公园座椅还是在地铁车厢,总能看到一个个“手机狂人”的影子,于是各种视频转换软件也开始落户于电脑之中。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市面上同类工具很多,但大多速度不快,有时转换一部影片甚至比正常观看所花费的时间更长,笔者经过反复对比最终选定了暴风转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洋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直接从国外购买产品,于是"海外代购"便应运而生。从化妆品、奶粉、保健品到手机、电脑、电饭锅再到国外各类高档奢侈品,"海外代购"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消费者热衷的一种购物方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名叫卡达文的美国人突发奇想,在地里"种"出石油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实际上石油是古代的动植物在地下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的作用,加上细菌的分解形成的.从这一点采看,石油的确是可以种植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从因特网下载手机铃声和屏保软件的人们突然发现,下载软件后,他们的手机屏幕上所有图标都被固定了,手机一切操作系统失灵,再也无法发送或接收短信了,也不能打开手机内的电话簿或日历,手机病毒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高飞的燕子 问:民间有这样一种的说法,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燕子飞行的高度来预测天气,如果燕子高飞那就预示着明天将会有一个好的天气。我还听说,燕子很适应在1010百帕的气压下捕食,据说每增加10百帕的压力它们就会飞高80米。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