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3,(7):75
年初时,你曾许诺要养成一些好习惯,比如要常运动、多读书、少微博。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21天不长,不过有时候一忙就间断个三五天,然后你又重新拾起;21天不短,有时候真的有太多杂事了,最后……到年末的时候,你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相似文献   

2.
你睡得好吗     
你睡得好吗?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每天醒来后是不是感觉很舒服,没有疲劳感。也许你的回答恰恰相反,你觉得你的睡眠不够,而且是严重的不够。你也许还会说,现在的中学生都这样,功课重,作业多,做完作业就很晚了,自然是不能早睡,再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同学们不用功怎么行,不多花时间学习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但你是否想过,以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学习时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衰弱及其他心理疾病。睡眠在集中注意力以及与注意力相联系的学习和记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睡眠不…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下面登载的是本刊读者田耘发来的两篇读后感。编者读后不禁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很特别的"寻人启事":"寻资深科普爱好者,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暗示:你家里是不是还保有小时候的科普图书?你的脑海里是不是还有小时候听到的科普故事?你的抽屉里是不是还有"古董级"的科普道具?把你对科普的美好记忆同我们分享吧."我们希望《大自然探索》的读者都能成为像田耘朋友这样的"古董级"的科普爱好者.  相似文献   

4.
刘淑英 《科学之友》2006,(10):64-65
想想看,你最近是不是常常无缘无故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即使休息也无济于事?你是不是经常感冒,只要同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你就会马上”跟进“?还有,你是不是会不规律地头疼、颈椎疼,而且经常心烦意乱地从一间办公室匆匆忙忙走到另一间办公室,却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你失眠吗?你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行为点子咨询热线按到了一位初二女学生打来的电话,说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她说:不是自己不用功。每天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和其他日常生活上的事情以外,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就连课间十分钟也在教室做作业。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点也没有长进,经常觉得头发闷。于是,发出了是不是自己的脑子比别人笨的疑问。热线主持人告诉她:别给自己贴上脑子笨的标签。如果已经贴上了,那么,从今天起,赶快撕掉它!只要你开始学会科学地使用自己的脑子,它肯定会越来越聪明和充满活力。什么叫科学地使用脑子?就是要让它轻松愉快些,它才会乐于为你"干活"。你每天逼它为你从早干到晚,课间十分钟都不让人家喘喘气,你这样惨无"脑"道,人家能甘心受气吗?你觉得头闷,实际上就是你的大脑,它在向你提抗议,在闹罢工了。所以,我劝你现在  相似文献   

6.
走神的科学     
正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但一不留神就会"开小差",也就是走神。走神为什么难以避免?它的意义何在?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走神对人的思维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对它善加利用,还能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下个月就要考试了,或者下周有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你却发现自己无论多努力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好好做准备。耳边时钟滴答作响,眼前窗外阳光灿烂,远处似乎传来花草的芬芳,而你的思绪早已不知飘向何方……  相似文献   

7.
你是不是经常发现自己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或者你已经在服用各种各样的补品来增强记忆力?或者你以为自己已经开始老了?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人每天的工作或生活都无法离开电脑或手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当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控和手机控。如果你是电脑或手机控,需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发现自己有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如果有,你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大脑肥胖症,又称注意力匮乏症。  相似文献   

9.
<正>你的跨学科知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许多科学家宣称自己具备跨学科能力,但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请用《自然》杂志的轻松小测试来弄明白你是否能轻易地跨越多学科,或者说,其他研究领域对你而言是不是仿若遥远的星球?接受测试时请考虑每一项定义,你在写作或演讲时会使用词汇的哪几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刷微博、玩微信,那么该如何避免"天价"流量费呢?不用国内卡,直接换作当地卡导游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他们带领游客出境后,都会建议游客换成当地的手机卡。"既实用,又省钱",唯一缺点是,国内不知情的朋友,有时可能会联系不上你。选择运营商,购买相应流量包  相似文献   

11.
东耳 《科学之友》2007,(11):10-11
南瓜大如斗,西瓜水中生,红薯半空挂,桃树一边倒……这些神奇的景象你是不是认为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见到?但是,"什么都敢种"的寿光人却将这些你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2.
正设想一下,有一天你在小区漫步,顺手摘一根黄瓜,再拔上一把香菜,上楼做一盘蔬菜色拉;再过两天,你带孩子下楼,为蔬菜松松土、拔拔草。这一切,是不是很赞?同济大学景观设计专业老师刘悦来就把这样的"白日梦"变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3.
你想远远地打开电视,却又不想拿遥控器,怎么办? 如果你是在曼彻斯特大学,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电视机上面闪烁的灯光,脑子里想着“开”,电视就会自动打开……  相似文献   

14.
疾病的根源可追溯到精神。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一个病人的个性类型以及病人自身的感觉影响着他的疾病。在你童年时代,父母亲离婚吗?你是不是认为与其泄发怒火还不如压抑的好?你所更关心的,是给予爱呢还是接受爱?你长期以来是郁郁寡欢的吗?你绘画人像时,双臂伸展着的呢还是双臂松垂地放在两侧的?当你停下来思考生活时,你联翩的浮想是坠入往日呢还是展望未来?或者你所集中考虑的仅仅是现在?  相似文献   

15.
"杰克,又白日做梦了吧?要是总这样胡思乱想,你会一事无成!难道不能干点有意义的事吗?"很多家长经常这样谆谆教诲子女。人们一直认为,白日做梦纯属浪费时间,是对现实的逃避。现在人们用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白日梦,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科学家发现做白日梦是有效的休息方式,而且作用远非如此。研究人员还得出结论:白日梦能促进智力发育,提高注意力,延长注意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有许多人每日服药,但这些药可能害你生病。请看来自《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克洛伊·兰伯特(Chloe Lambert)的报道。你上次吞下药丸是什么时候?不管你有多健康,你恐怕也会回答"我最近才吃过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每天吃药,并非因为生病,仅仅只是为了预防它。最近一项调查发现,英国43%的男士和50%的女士在上一周服用过处方药,其中有一半的人吃了三粒药。  相似文献   

17.
刚才信誓旦旦地说"从今天开始减肥",为什么一到饭桌前又大开吃戒?明明被告诫"单反毁三代",为什么在各种新款器材前一次又一次hold不住?明明知道明天就要交策划书,为什么一打开电脑却迷失在微博上?你为什么无法战胜眼前的欲望?也许你对诱惑太敏感了,而且从小就是。40年前,心理学家瓦特·米舍尔和他的团队召集了60多个4岁的小朋友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他把小朋友带到一个观察室,告诉小朋友他要离开屋子一会儿,桌子上的棉花糖暂时是不能吃的,而如果小朋友能等到他回来,便可以得到2个棉花糖。米舍尔发现,有些小朋友能够通过各种注意转移和自我控制策略战胜棉花糖的诱惑,而另一些小朋友则把持不住,还没等到米舍尔回屋子,便吃掉了棉花糖。早在4岁,小朋友们"高延迟者"和"低延迟者"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8.
<正>时下类似瑜伽、舞蹈等健身运动在民间广为流行。很多普通人在长期锻炼之后竟能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更别说那些专业运动员和杂技演员了。那么人体的运动极限到底有多大?人体是否还有潜力当你看了奥运会刷新纪录的运动健将,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者时,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的运动项目成绩是不是"封顶"了?世  相似文献   

19.
心境与风景     
电视剧《康熙秘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鳌拜之养女青格儿在得知鳌拜与尚未亲政的康熙皇上又一次发生冲突后,决定告别养父远去江南。鳌拜听后,对青格儿说":是不是我平时给你讲多了江南美景,你才有这个想法的?孩子,听景和看景可是两回事啊!江南美景的确不错,但若是看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天寒地冻的奥马哈,居民们不畏严寒走出户外,只为一睹"两个太阳"的奇观.你瞧,的"两个太阳"是不是很像一对父子?所谓的"两个太阳",其实是一种幻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