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防范多阶段网络攻击的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防范多阶段网络攻击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捕获系统漏洞、攻击者的能力、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将其模型化;然后利用改进的模型检测器NuSMV自动产生只包含能对系统造成危害的漏洞的攻击链;最后以攻击链为基础建立简化的攻击树,通过将攻击树量化进行风险评估、可靠性评估、最短路径分析等等。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防范多阶段攻击,而且能够对网络进行脆弱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一种结构化的网络攻击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的攻击树为研究对象,在对攻击节点进行重定义的基础上,将多阶段网络攻击与其所处的复杂网络环境相结合,给出了一种上下文敏感的结构化攻击建模方法,使之能够捕获网络漏洞和多阶段网络攻击的行为特征.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此方法构建的附带有多种评估参数的攻击树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和攻击预警,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平台中同驻虚拟机间共享物理资源,一些恶意用户通过探测、分析共享资源的信息来隐蔽获取其他用户的私密信息,进而可能引发侧通道攻击潜在威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同驻虚拟机侧通道攻击威胁度量方法。该方法在分析同驻虚拟机侧通道攻击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云模型在多属性决策不确定性转换及模糊性与随机性评估上的强大优势,对云用户的潜在侧通道攻击威胁进行了多指标综合度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云用户进行威胁度量得出的最大相似度为58.42%、36.47%、46.96%的评价结果符合假定的威胁等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侧通道攻击威胁指标,充分发挥了云模型的度量优势,为云环境中同驻虚拟机间的侧通道攻击检测和防御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前驱攻击模型攻击成功的概率和攻击轮数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统计前驱攻击模型,该模型在每一轮重路由路径建立完毕后,对路径上所有泄密节点的直接前驱进行统计,减少了攻击的重建路径次数.仿真实验表明,与前驱攻击相比,新的统计前驱攻击可以有效地提高攻击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5.
杨林海 《江西科学》2021,39(5):950-958
为了针对目前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多向量应用层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方式,对应用层攻击的模型深入分析,提出了应用层发生的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防御模型.通过构建并弹性获得吸收攻击所需的带宽容量和过滤攻击流量的网络架构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虚拟防火墙安全策略,减少数据中心受到DDoS攻击的可能性.使用该攻击防御模型能够更好提高数据中心对应用层DDoS攻击的防御能力,改善网络环境.经过验证该模型能够显著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杨林海 《江西科学》2021,39(5):950-958
为了针对目前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多向量应用层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方式,对应用层攻击的模型深入分析,提出了应用层发生的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防御模型.通过构建并弹性获得吸收攻击所需的带宽容量和过滤攻击流量的网络架构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虚拟防火墙安全策略,减少数据中心受到DDoS攻击的可能性.使用该攻击防御模型能够更好提高数据中心对应用层DDoS攻击的防御能力,改善网络环境.经过验证该模型能够显著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杨林海 《江西科学》2021,39(5):950-958
为了针对目前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多向量应用层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方式,对应用层攻击的模型深入分析,提出了应用层发生的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防御模型.通过构建并弹性获得吸收攻击所需的带宽容量和过滤攻击流量的网络架构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虚拟防火墙安全策略,减少数据中心受到DDoS攻击的可能性.使用该攻击防御模型能够更好提高数据中心对应用层DDoS攻击的防御能力,改善网络环境.经过验证该模型能够显著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空对空多目标跟踪攻击系统作战效能仿真与分析有助于航空电子综合火力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从数字仿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相控阵雷达多目标跟踪模型、三维空战次最优火控模型以及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基于航空电子综合火力控制系统的大闭环思想,提出了系统作战效能分析指标和方法.1:2多目标跟踪攻击进行仿真和效能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整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攻击分类的攻击树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面向检测的攻击分类方法——DetectClass方法,进行形式化的分析和证明,进而提出相应的攻击树生成算法.DetectClass分类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攻击树生成算法可以自动建立攻击模型,并可以重用攻击模型.经实验验证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基于复合攻击路径图的报警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之产生的大量原始报警事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数量巨大、误报警多、重复报警多,影响了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利用.针对此问题,警报关联技术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尝试对低级的报警信息进行关联,从而达到降低误报率的目的.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复合攻击路径图的报警关联算法,使用报警信息在攻击中所处的攻击阶段并将其关联起来构建攻击场景从而达到揭示隐藏在大量攻击事件背后的入侵真实意图.该模型先对报警信息进行预处理,匹配到知识库中对应的攻击阶段,然后再将攻击链接起来,根据攻击路径图的权值计算对应主机的受威胁程度,并决定是否报警.该模型可以实现对报警信息的实时处理,并能重现攻击行为的实施路径,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攻击图生成算法的复杂度较高,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网络环境的攻击图生成.本文对攻击图构建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攻击模式库和目标环境描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权限提升矩阵的攻击图生成方法,以矩阵描述攻击过程中攻击者的权限提升过程,能够以较低的算法复杂度生成攻击图.搭建实验网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攻击图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攻击行为很难预测, 网络中冗余路径导致攻击预测不准确以及攻击路径评估预测指标单一的问题, 提出一种NAPG(network attack profit graph)模型. 该模型通过攻击成本和攻击收益直观地反应攻击行为的可行性, 采用攻击可行性分析算法消除冗余路径, 并将攻击增益引入到评估预测指标中, 给出机会增益路径预测算法和最优增益路径预测算法. 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战斗机网络攻击指令引导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导弹拦射攻击模型和导弹发射边界模型;以航向角和高度为引导指令建立网络指令引导解算模型;基于典型作战场景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管针对非机动目标还是机动目标,采用网络攻击指令引导方法都能实现最大火力包线的战斗机网络攻击引导。  相似文献   

15.
虚假数据攻击(false data attack, FDA)是通过对电网中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 RTU)、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等通信环节的攻击,误导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威胁。构建了电网虚假数据攻击检测架构、电压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和虚假数据攻击模型,提出了非负定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来估计模型中的状态量,旨在准确检测电力系统中的虚假数据。通过对3节点电力系统仿真,结果验证文中所提的算法在保证滤波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攻击检测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IP地址追踪方法,结合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网络攻击源追踪系统的模型,阐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给出了利用相关性分析对攻击者的攻击路径进行回溯的基本思想,对网络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方法的入侵证据单一,系统资源消耗大及最终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攻击意图识别方法.将IDS的告警事件与其他安全工具如扫描器等的数据相融合,构成补偿性入侵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贝叶斯网络构建攻击场景;使用FP-Growth算法从攻击场景中挖掘出频繁攻击模式;最终将产生的频繁攻击模式关联以重构攻击路径,从而推断最可能的攻击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攻击意图并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攻击的复杂性,单一的检测技术难以具有全面的攻击检测能力。具有多检测引擎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克服单一检测技术的检测局限性。但是目前的多检测引擎构建技术缺乏有关检测功能划分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攻击的检测者观点,提出了基于检测特征的攻击分类方法,将攻击按照检测特征分为5个基础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攻击分类为基础的具有异构检测引擎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实验表明,该框架可以有效地检测各类攻击,并具有较好的变形攻击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攻击同源性的分析方法,为攻击场景还原、攻击定性及攻击者溯源提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链的攻击描述方法,并归纳出各环节代表特异性的关键指纹,进一步构建了相应的网络攻击同源性判定模型,使用编辑距离计算攻击链单一环节之间的特征相似度,通过量子神经网络方法对多个攻击环节的相似性进行算法综合,进而实现网络攻击的同源判定。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网络攻击进行同源性判定,相比基于样本的方法更加准确、可靠。该工作为大数据下提高网络攻击溯源能力及自动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