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论的鸡"之争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社会建构主义内部的SSK与后SSK之间的一场争论,它集中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诸多分歧:在本体论上,表现为社会实在论与自然—社会混合本体论的对立;在认识论上,表现为规范主义进路与描述主义进路的对立;在科学观上,表现为表征科学观与实践科学观之间的对立。它代表了社会建构主义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2.
费氏与第二代SSK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既相通又不尽相同."告别理性"表征了费耶阿本德的激进历史主义科学知识观,而"制造知识"可谓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典型特征.从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必然进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不仅没能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反而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泛文化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3.
SSK科学争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把科学争论作为重要的研究场点,以表述其相对主义的和社会建构论的知识主张。本文概述了SSK科学争论研究的基本策略、主要代表人物和经验研究纲领,并做出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拥有的概念的语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转变。当代元哲学方案"概念工程"试图将这一现象和哲学方法论勾连,主张哲学的任务是设计和修正我们的概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真正"掌控"概念的意义?这就是"掌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有两种主要解释策略: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这两种进路各有洞见与盲点。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更具优势的解释策略,即语义推论主义方案,通过纳入社会实践的规范维度来确保语义的掌控。  相似文献   

5.
默会理论的SSK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科学时代,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即SSK的理论工作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波兰尼凭借其默会理论开创了这一先河。默会理论对SSK的贡献在于为其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诠释学等方面的理论原则,从而解决了。SSK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SSK做出了相当的理论建树。这一思想建树奠定了波兰尼当之无愧的SSK先师地位。  相似文献   

6.
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破除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认识论中心和社会规范解释原则,从实验走向实验室异质要素"去中心化"的冲撞与博弈。后SSK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要素,科学实践中的"技术"而不是科学,"行动"而不是观察,"干预"而不是表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后SSK研究从实验走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之外的技术与工业领域,走向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具有交叉、融汇趋势。  相似文献   

7.
STS:从SSK到SEE     
STS自SSK以来的显著特点是从规范走向描述,从重构走向解构。不过,这个领域的关注点近来转向研究如何积极介入公共领域的科学争论,规范问题重新受到重视。一种引起广泛讨论的规范性方案是SEE,它代表了STS最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库恩推动了20世纪科学观的巨大变革,他的工作与SSK的探索之间有着显然的关联.库恩在论战中面对种种指责,表现为想与SSK划界.这并不表明库恩对SSK的评论是准确的.SSK之相对主义必然导致矛盾的指责,是错误的.相对主义的某个版本可以做到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经济学以经济学建立科学活动模型,其认识论旨趣令它在主题上与经济化认识论、经济化科学哲学而非科学经济学、科学社会学中的准经济论证更接近。较之经济化科学哲学,ESK概念更能体现在科学家自利动机、科学知识的社会形成的有效性问题上与SSK的逻辑联系,但它在研究旨趣、工具、方法和规范性上又区别于SSK。ESK具有本体论研究潜能,成为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自然化科学哲学交叉领域的独特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与科学修辞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默顿的“规范”、库恩的“范式”、SSK的“纲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修辞学的意义。SSK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修辞学理论是对规范主义科学社会学、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大卫·布鲁尔SSK思想演化历程及主要内容:重新定义科学知识;提出作为研究方法的强纲领,用其分析科学案例并得出"利益"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社会学有限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知识从其基本单位—科学语词始,本体地由社会因素所决定。在全面阅读布鲁尔作品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例子分析,完整、客观地呈现对布鲁尔思想的思考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合理的结合使用各种系统方法论范式成为管理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一个重要论题.在遵循应用系统思考的研究进路中,需要社会学理论和系统思想作为方法论的理论支持.在理解和使用各种系统方法论时,坚持多元主义是一个基本的立场,但元理论与多元方法论并不矛盾,因此,面向管理复杂性,需要建构一种包括元方法论与元理论、包容并超越多元主义的元范式.  相似文献   

13.
强纲领是SSK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旗帜 ,但其内在的理论矛盾和实践困境 ,不但招致了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强烈批评 ,而且还日益成为SSK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 ,爱丁堡学派在 2 0世纪末提出一个新的研究纲领———社会学有限主义。本文在系统阐述社会学有限主义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梳理了强纲领与社会学有限主义之间的逻辑联系 ,并探讨了爱丁堡学派研究策略的变化 ,及其对SSK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内的科学文化研究是在不改变科学的客观性、真理性和表象论的前提下,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来研究,可划归为大众理解科学的科学传播视域。欧美后SSK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SSK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扩展到科学实践的文化研究,是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转向科学实践的文化建构论,是对科学客观性和表象论的进一步背离和消解,强化和放大了各种异质性文化因素对制造科学的作用;背离了科学家的真实立场和科学的核心问题,成了反科学的帮凶,不会结出真正的果实。二者在研究内容、方法、理念和科学观上是根本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5):36-42,25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是自80年代兴起至今仍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十分盛行的一种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流派,它以建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十分强调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塑造的,对技术决定论持否定的态度,主张技术应对社会学开放,即运用社会学方法去考察社会的、体制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对技术起形成作用的方式,为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SST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它的许多核心概念,如“解释的灵活性”、“结束机制”、“协商”和“对称分析”等,都是直接将SSK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分析扩展到对技术的相同分析产物,由此表明科学的人文社会研究与技术的同类研究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中介理论认为技术对人的感知和行为发挥着调节作用。维贝克在道德物化思想中进一步提出,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能动者,能够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从伦理实践进路来看,技术人工物的引导功能侧重于主体性的"个人-德性",有助于个人德性的塑造和养成;而规范功能侧重于主体间的"社会-秩序",强调社会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规范。尽管技术人工物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仍需理性对待其在伦理实践中的局限性。总之,道德物化从"后人类主义"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托尼·劳森将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哲学引入到经济学中,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劳森通过批判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继承巴斯卡的先验实在论,提出"半规律"的概念,增加一种"具体的社会本体论的理论",形成了他所主张的批判实在论的经济学方法论。劳森批判实在论的提出,用一种广阔的本体论语境认识与阐释了经济现象,丰富并发展了经济学方法论,使经济学站在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物理主义与泛心论都是某种"实体本体论",始终未离开二元论的讨论框架。过程本体论主张以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即"现实实有"取代机械唯物论的静态实体。基于过程本体论之上的新版泛心论,可称为"怀特海式的过程泛心论",主张一种动态的、普遍关联的实在观,以一元的"过程"突破传统物理主义与泛心论进路的二元论局限,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心身间的认识鸿沟,消解了"难问题"与"组合问题",成为心身问题思考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9.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与传统政治生态学的现实冲突主要有四种:认识论层面上是否信守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方法论层面上是否赋予非人类一种能动性;研究进路上是否对社会结构与权力进行批判;价值论层面上赋予本体论政治的目标导向不同。而这二者的理论契合主要有两点:主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践进路,秉持对资本的严肃批判。针对ANT和传统政治生态学之间的现实冲突及内在契合,尝试建构一种后人类主义政治生态学予以回应。通过罗宾斯、斯温格杜和沃特莫尔三人的各自案例分析,从自然、社会与自然-社会的共同体三个维度论证后人类主义政治生态学是可行的,这为ANT与传统政治生态学克服各自的理论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创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知识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桥梁,它的“支援成分”是不可解蔽的。波兰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解蔽科学知识不仅必要且有可能,SSK试图沿着波兰尼的线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然而,其结果却导致了“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论,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被彻底消解了。这种解蔽显然是过犹不及的,其后果是在客观上对萨顿、波兰尼等人倡导和实践的科学人文主义的叛逆与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