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在前不久韩国举行的第57届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上,全球最大的捕鲸国——日本要求增大“科学捕鲸”的配额,把捕杀南极洲附近海域小须鲸的数量从每年的440头增加近一倍,而且还要捕杀个头更大的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濒危物种的座头鲸和长须鲸。据悉,日本要求扩大捕鲸配额有两个“理由”:一是鲸的食量大,一味过度地予以保护,可能会危及其他较小鱼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二是鲸类种群数量正在不断上升。对此,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总裁弗里德·奥里根说:“整个科学捕鲸问题事实上是一个骗局,是伪装的商业捕鲸。他们正在进行的致死性研究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只是创造了一个鲸肉市场。”  相似文献   

2.
海象是海洋里的庞然大物。它的形态、构造介乎海豹与海狮之间。突出口外、特别显眼的犬牙,一般有40厘米~70厘米长,最长的达91.5厘米。雌性海象的牙较细、较短些。而产于太平洋的海象,牙大于大西洋中海象的牙。海象属鳍脚目、海象科,海象只有一种,它的学名是 Odobenus rosmaras。(这里要说明的是,有些书籍,例如《辞海》,将它称为“海马”;而把海豹科动物“象海豹”,学名 mirounga sp,称为“海象”。——编者)它们身躯虽然不及陆地上大象那么大,可在鳍脚目动物中要算是最大的了。海象的雄兽有1000公斤~1500公斤重,3.30米~3.80米长;雌海象也有500公斤~900公斤重,2.90米~3.30米长。海象的皮肤上有许多皱纹,皮下脂肪竟有12厘米~15厘米厚。小海象的皮肤上长着深棕色的绒毛,皮下脂肪还不发达,绒毛起着御寒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毛变得粗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动物中,海豚、海象和海狮是表演界的“明星”。它们能根据汉字作动作,能随着节奏跳舞蹈。它们的表演技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这其中又有多少幕后故事?近日,本刊记者专程来到沈阳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为读者朋友探知一二。其实,几乎所有的动物表演训练都在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比如在“海象瘦身”这个节目里,海象就是被“勾引”着练习“仰卧起坐”的。在训练之初,驯养员用手触碰海象的鳍,每触碰一次就给它一条鱼吃。时间一长,海象偶尔也会主动去碰驯养员的手。驯养员这时就多给海象几条鱼吃。渐渐地,海象明白了:"原来我伸出鳍就会有更多…  相似文献   

4.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如果在11月底的选举中获胜,将动用军队搜集证据,呈交国际法庭,禁止这种‘年度屠杀’。"——日本捕鲸船队11月18日从下关港出发,前往南太平洋水域捕鲸。据报道,日本这次捕鲸活动预计将持续到明年4月中旬,计划捕杀超过  相似文献   

5.
日本等国在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捕鲸暂停令后仍以科研为名进行捕鲸活动。国际社会的反捕鲸力量一直都对日本的“科研目的”的捕鲸活动进行不断的谴责。国际法院判决日本败诉,这无疑在国际法层面上认定了日本南极地区捕鲸活动的非法性。在本案中,国际法院并没有对JARPA II的合法性进行认定也没有解释科研捕鲸的含义,这也给我国通过国际法院解决纠纷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捕鲸,全球心惊,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在内的多个组织紧急出动。于是,一场引发全球关注的捕鲸与反捕鲸行动拉开了大幕。截至1月12日,绿色和平组织的“希望”号考察船追上日本船队,并将他们逐出了捕鲸禁区……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0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捕鲸委员会第45次会议上,与会各国就鲸鱼的命运再次展开激烈论战。一些捕鲸大户要求“开杀禁”,恢复商业性捕鲸,而反捕鲸的国家及生态保护组织则极力反对。会场内,两派唇枪舌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得面红耳赤;会场外,拯救鲸鱼的呼声与支持“开杀禁”的口号此起彼落……提起鲸鱼,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那犹如浮动小岛的可爱的庞然大物。鲸鱼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体长从一米到30余米不等,重可达数十吨。其实它的正确称谓应该是鲸,它属哺乳类动物,与鱼有本质的不同。称鲸鱼纯粹是一场误会,也许是人们见它生活在水里而习惯地将其归为鱼类吧。鲸的种类很多,如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狂犬病流行现状的研究,在考虑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本模型不仅涉及到狂犬病在犬类中的传播,还考虑了暴露和患病犬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犬”使人感染狂犬病的现象.通过寻找“基本再生数”对比了捕杀、免疫、捕杀和免疫相结合的3种不同策略在控制狂犬病传播中的有效性.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3种控制狂犬病的方法中捕杀的效果最好,免疫的效果次之,捕杀和免疫相结合的效果最差.同时根据中国目前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了在城市以免疫为主,在农村采用捕杀和免疫相结合的控制狂犬病的措施,从而为中国目前控制狂犬病的流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鲸从淡绿色的天空掠过,啊,是飞鲸!还有高800米的“宝塔树”,恐怖的捕鲸集团“斗篷幽灵”……也许就在太阳系外的某个行星上,它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活着。  相似文献   

10.
王众  何勤文 《世界博览》2011,(24):70-71
日本人坚持认为捕鲸是无法替代的文化。但如此珍稀文化的日本,为何不担心他们的“文化”所依附的鲸类灭绝?  相似文献   

11.
灰鹤的“追悼会”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一旦发现死去的同伴,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空盘旋,然后由“头领”带着大伙飞向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獾的“水葬”非洲有一种獾,当它们发现同类的尸体后,会召来同伴一起合力将尸体拖入附近的河水之中,然后,伤心的獾群便肃立河畔,一边目送河水将尸体带走,一边大声哀鸣。沙蚁的“土葬”非洲有一种沙蚁,生性好斗,每次大战后,幸存者就会排成一长串“送葬”队伍,将“阵亡”的“战友”护送到小土洞或低洼地,然后再盖上一层沙土。有趣的是,在安葬完毕后,它们还会千方百计地运来一株株连根的小草,种植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火场尸体的心血HbCO%与死亡原因分析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死亡原因.方法:对217例火场尸体检验鉴定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所有217例火场尸体中,203例系生前烧死,14例系死后焚尸.尸体检验结果显示,有眼部变化者200例,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者202例,消化道炭末沉积者63例,肺充血、水肿者199例,血液樱红色流动性者201例.心血HbCO%分析结果显示,生前烧死尸体中有132例心血HbCO%低于20%,11例处于20%~30%范围,与前述同属于轻度中毒;47例处于30%~50%范围,属于中度中毒;13例高于50%,属于重度中毒.结论:多数火场尸体的死亡原因为窒息,心血HbCO%对于火场尸体死亡原因的明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中的大象 海象,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虽然没有陆地上的大象那么庞大,但大的雄性海象也长达3.5米,重达1.2~1.5吨。它的皮厚而多皱,厚度可达1.2~5厘米,皮下脂肪厚12~15厘米,也只有这样,它才能抵御北极的严寒。它的眼睛很小,视力也不怎么样,只能像蝙蝠一样,靠声音定位进行捕食。海象有一对突出口外的犬齿,一只就有20千克重,非常像大象的獠牙。海象和大象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食量惊人,每只海象一天要吃约3000只贝壳动物。由于海象总是数千只聚在一起,所以海象聚集的海域中一定有丰富的水生贝类。北极特产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极海域…  相似文献   

14.
遭遇北极熊     
《奇闻怪事》2013,(8):58-61
饥饿的北极熊一头体态硕大的北极熊在礁石遍布的海岸边蹒跚移动着,一步以外就是波涛翻滚的北冰洋。它偶尔抬起头嗅一下周围的空气,企盼能发现一头死去的环斑海豹或海象的尸体。此时是7月下旬,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这片距离北极点不到1000千米的无人居住地带,由于部分浮冰已经融化,使得北极熊想要猎取海豹变得几乎不可能。此刻,这头巨熊已经十分饥饿了。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重申了于1988年制定的目标:在2000年以前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麦地那龙线虫病(一种寄生的几内亚虫引起的,通过饮水传染的疾病)。更具全球重要的计划是在下一代消灭麻疹,虽然麻疹在工业化国家里被普遍认为是相对无害的一种儿童期疾病,但在第三世界,它每年夺去100万儿童的生命。 按世界卫生界的说法,“消灭”意味着彻底  相似文献   

16.
为讨论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传播的影响,研究了一类具捕杀效应的易感者-潜伏期感染者-已经感染者(SEI)狂犬病模型.通过相应的特征值问题,引入基本再生数,并利用上下解方法建立了平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捕杀对狂犬病的控制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彩云之南”的云南,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生物遗传物质极为丰富的天然基因库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称。如此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漫长的边境线,使不少犯罪分子垂涎三尺,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非法捕杀、走私、贩运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日益猖獗,他们把云南当作野生动物的屠宰场和走私野生动物的通道。云南森林公安自199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秋季严打”、“夏季攻势”、“百日会战”、“南方二号”、“南方三号”和“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几次规模较大的扫荡行动,给捕杀、走私野生…  相似文献   

18.
论几种典型热带动物在南方灭绝的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我国南方广大热带地区(大致在北纬24°以南),古代是分布着不少典型的热带大型动物,如唐刘恂撰岭表录异(卷中)称:“岭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可见在古代曾有犀牛,但它的灭绝期未记载,但更古的记载却有,如唐图经本草引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则可知古代南方山地(梁山即南方山地)有犀的。但是由于人类不断的开发资源,破坏森林,开辟田野,对有用的动物进行狩猎,如上述的犀、象之类,遂至灭迹;又或为害而加以消灭,如下文所述的鲤鱼。兹试由古代文献中,试作如下探讨,不对之处,希于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10,(14):18-19
1"支持捕鲸,有好处"近日,一位日企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日本通过金钱手段贿赂发展中国家支持其捕鲸。"我们可以帮助贵国发展水产业。如果有兴趣请支持日本捕鲸。"这位员工说他经常这样游说非洲和加勒比海各国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20.
论证了环境对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具有双重约束:1.环境加于能量传递过程的数量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用户可得到的能”和“用户不可得到的能”。2.环境加于能量转换过程的约束,它将过程能量划分为“作功能”与“不可作功能”。由于两种约束的同时作用,故过程能量被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子集合,即“”,“”,“无效功”及“无效热”。“寂态热”则属于“非过程能量”。论述了能量的可用性:的作用在于完成有效功,保证过程的方向及最终目标;的作用则是调整的浓度(即能级),从而控制过程的速率。寂态能转变为是需要经过设备加工的,故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能量。节能的指导思想是在合理的能级匹配(减少变)基础上,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变寂态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