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一种豪情与诗意,也是当今中国正创造的奇迹。中国人对未知的好奇、对探索的渴望、对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推开了一扇扇崭新世界的大门。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是海洋,如果说人类对太空的了解为10%,相较之下,人类对海洋的了解程度还不到5%。在人类从未踏足过的深海,现在也有中国人探索的身影。伴随着“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深海潜水器成功投入使用,飞速发展的深海科技将深海探索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2月的一天,作为本次深潜科学家,曹红和徐翠玲登上深海所“探索二号”科考船。在“海马冷泉”海域,她们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HOV)下潜。她们的首次深海之旅由此展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曹红副研究员和徐翠玲副研究员近日参加了由上海海洋大学牵头组织的TS2-30-3南海冷泉调查航次,她们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顺利完成了南海冷泉载人深潜任务。  相似文献   

3.
王凡 《科学大观园》2023,(10):20-23
<正>在走向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是一个里程碑。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拉开了我国从海洋系统视角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序幕,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这10年,“科学”号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4,(1):24-27
<正>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中国文物工作者将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在海底。这标志着本次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由此开启,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时刻。11日清晨,随着“探索一号”科考船抵达三亚,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3,(23):42-43
近日,德国与以色列等国签署协议,同意向各国学者公开二战期间纳粹大屠杀及其他事件的档案资料。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德国政府宣布,“二战军事史上最大的谜”——隐身深海近半个世纪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于近日被波兰潜水员发现。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海军首艘45型“勇敢”号防空驱逐舰于2006年2月1日在BAE系统公司克莱德船厂下水。该舰是英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以区域防空为主要任务的舰艇,它还兼具反潜、反舰和对岸攻击能力。该舰满载排水量7350吨,舰长150多米,航速29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可容纳船员190人。45型驱逐舰配备了先进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桑普森”多功能雷达;48单元“席尔瓦”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紫菀”系列的舰空导弹;2座4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2座3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架具有多用途作战能力的直升机。该舰配备1座114毫米前主炮以及其他舰炮。英国海…  相似文献   

7.
美国导演卡梅隆驾驶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卡梅隆此次下潜的深度约合10898米,这是全世界海洋无可比拟的深度极限。卡梅隆在抵达洋底之后,以《国家地理》探险家和电影制作者的身份向海面上为他此次行动提供支持的团队成员们发出讯号:“各系统一切正常。”同时,这位探险家正“蜗居”在深潜器狭小的驾驶舱内,对这片陌生的神秘海底进行着考察,作为抵达关岛附近深邃海沟底部的第三个人,  相似文献   

8.
图片报道     
《科技术语研究》2011,(2):F0002-F0002,F0003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2004年,在法国电力公司(EDF)组织的同类机组安全运行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取得“安全运行纪录”“工业安全”和“辐射防护”三项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凯尔特探险家”号研究船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北大西洋发现一个罕见的深海冒烟火山喷口系统以及一系列三层楼高的烟囱状结构。海洋生物学家乔恩·科普雷表示,这一地区是挂上超速档的“进化温床”,在这里生活的各种奇特动物可能已经生活了1000年。他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种地方。”  相似文献   

10.
“的里雅斯特”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万米深海的鱼类,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但这会不会是一种偶然现象呢?因为在这之前,人们一般认为深海是一个黑暗、高压、寒冷和缺氧的死寂世界,600米深度以下有机生命就无法生存了。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法国人建造的“阿基米德”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1,(7):74-77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为什么这些年我国不断研发深海深潜器呢?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这样回答: “因为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2,(4):39-41
13年来,英圈深海探险公司不断组织游客搭乘潜艇潜入大两洋海底,观赏“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在“泰坦尼克”号发生海难100年后,这种探险已经接近尾声,让这艘著名沉船的残骸真正获得安宁,长眠于海底。在潜入海底观赏“泰坦尼克”号残骸时,就职于深海探险公司(曾将150人带到海底观赏残骸)的罗布?麦卡伦拍摄了一系列照片,用镜头讲述海底之旅看到的残骸景象。探险结束后,麦卡伦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想付诸笔端:  相似文献   

13.
李杰 《科学大观园》2005,(11):44-45
去年盛夏的一天,意大利北部的重要海港城市———热那亚及其船厂吸引了世界传媒。它们关注着意大利海军一艘崭新的航空母舰在这里下水。它便是“凯沃尔”号航空母舰。它究竟是一艘什么样的航母呢?为了不让意大利海军沦为二流,“凯沃尔”号出世提起意大利的航母,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意大利海军目前惟一在役的航空母舰“加里波第”号。“加里波第”号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仅1.33万吨。别看它吨位小,却有惊人的作战潜力。它设计精心,巧储武备:舰上可搭载18架“海王”直升机,主要用来担负特遣编队的反潜防御任务;还可根据局部防御作…  相似文献   

14.
有消息称,俄罗斯将在3年内让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电站投入运营,为偏远的地区供电、供热和提供饮用水。这座核电站实际上是一艘装有核反应堆的"罗蒙诺索夫号"大船,该船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6届国际海事展上出展,俄罗斯最大的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负责人宣布这座漂浮核电站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俄罗斯将建造数座漂浮核电站,而这座名为"罗蒙诺索夫号"的核电站便是其中的第一座。重量达21500吨的"罗蒙诺索夫号"在设计上利用核反应堆发电,配备69名工作人员它将用于为大型工业公司、港口城市和近海石油天然气钻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指出,从“蛟龙”号、 “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正>深海的生态系统是非常独特的,极端的环境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由于深海勘测技术和设备的缺陷,使得如今的海洋仍是一个待探索与待开发的领域。探索深海有多困难?深海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探索深海对人类有什么意义?深海采矿对深海生态环境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中国的水环境仍然处在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过程中,“水少、水脏”仍是普遍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客观的“水少”——中国人均水资源先天不足z,而目前的发展方式导致单位GDP增长的用水量较大,以致水资源被过度利用,难以使天然水体保证足够的生态用水量;二是主观的“水脏”——中国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治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大量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3):F0002-F0002
2008年9月,国家973计划“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项目组搭乘东方红2号科考船进行深海大洋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9.
在两次创下驾驶直升机环绕世界一周的纪录后,63岁的美国老太太詹尼弗·莫瑞打算再缔造另一项空前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位驾驶直升机经南、北极环绕全世界的人!虽然已是4个孩子的祖母,但老太太莫瑞的胆量却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个年轻人。2003年10月22日,莫瑞和她的副驾驶——52岁的克林·波狄尔两人驾驶一架樱桃红色的“Bell407”直升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电站”“中央空调”“太空防晒霜”……中国空间站如何实现用电自由、四季如春?“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航天员刘洋出舱时说的这句话,让无数国人泪目。在神秘的天上建起一个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梦想。如今,“天上宫阙”已不再是诗词里的意象,而是一个真实、温暖的“太空之家”——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