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最新研究证明,原先认为对臭氧层无害且已上市取代氟里昂的4种化学制品,仍可能是臭氧层的杀手。这4种化学制品中,占第一位的是正丙基溴化物,这是美国环保局1997年批准用来替代氟里昂的新溶剂。现在看来,它也正是吞食臭氧层的新“杀手”。美国环保局原来同意它上市,是认为它在大气中不到两星期就会分解,因此不会到达臭氧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人员早就提醒过,正丙基溴化物如在热带地区被释放到大气中,受动态气候系统的影响,可能在几天内就能到达臭氧层。联合国一个科学委员会在科伦坡的一次签约会议上宣布,正丙基溴化物破坏臭氧层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利用紫外散射辐射从空间探测研究大气臭氧层已有近30年的历史。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研制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它是“风云三号”A星的重要探测仪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测量太阳和大气后向散射紫外光谱,反演臭氧总量的垂直分布,为环境监测、气候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当代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各新闻媒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其功绩不小.但是在宣传报道中对于臭氧层破坏的问题有的提法不科学,形成了某些误解,其中"无氟冰箱"就是最明显的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各新闻媒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主要目的在于唤醒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 ,其功绩不小。但是在宣传报道中对于臭氧层破坏的问题有的提法不科学 ,形成了某些误解 ,其中“无氟冰箱”就是最明显的实例之一。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法布里 2 0世纪初发现的。臭氧层存在于地表以上 1 6~ 40公里的平流层中 ,浓度最大值通常出现在 2 5~30公里的高度。臭氧层气体非常稀薄 ,即使在最大浓度处 ,臭氧与空气的体积比也只有百万分之几 ,若将它折算成标准状态 ,臭氧的总累积厚度只不过 0 .3厘米左右。然而…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7):F0004-F0004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罗兰(F.Sherwood Rowland)和穆连(Mario Molina)发现。1987年9月16日,全球4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纽约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标志着各国对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即将开始。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  相似文献   

6.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约占大气总质量的15%,拥有地球生命紫外保护伞的大气臭氧层;该大气层自上受到太阳辐射的作用,自下受到对流层大气波动上传的作用,还受到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物质向上输送的作用,产生了本质上不同于对流层的动力学、物理学和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国家重大需求有重要作用:①科学预测气候变化,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平流层大气成分分布与状态,对于驱动对流层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对流层顶辐射强迫的强度与变化具有重大的控制作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化学反应活性气体,通过平流层化学-辐射过程对于对流层气候的辐射控制以及通过动力与物质输送的影响,是预测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国际公认的缺失环节之一;②为建立和改善区域性天气气候的中长期预报途径与方法提供科学基础。天气气候的中长期预报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目前大气科学界尚缺乏有效的预报理论与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平流层过程对于许多天气气候过程存在着超前一周以上的“先兆”信号,在作用机制上亦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加强我国研究平流层过程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提出预测理论与方法十分迫切;③为我国临近空间高技术国防活动的平流层环境保障建立基础。目前,20~100公里大气层已成为国防和人类活动新的制高点。平流层大气动力、化学成分和辐射环境及其变化的预测预报方法的建立即将成为重大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臭氧层遭到破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沙尘暴频频发生.二氧化氮因为闪电和地面上的微生物而自然形成,也会经由发电站、重工业设施和交通工具燃烧化石燃料而释放到大气层中去,二氧化氮浓度过高会导致呼吸疾病和肺部损伤,还会在近地面造成有害的臭氧形成.因此,臭氧及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和保护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此次非典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长期滥用荷尔蒙、合成药剂造成的生态压力,减弱了人类对疾病的免疫力;落伍的工业生产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破坏了臭氧层,污染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在台湾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为便于两岸名词的交流,会议以全国名词委审定出版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和台湾编译馆1998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以下简称《气象本》,此本主要用于英汉名词对照,同一中文名词往往会有几种英文写法)为蓝本,共同编订出版《两岸气象学名词对照本》。研讨会就对照本的收词范围与准则、名词翻译通则、未来活动等方面确定了具体内容。本文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照分析,将大陆与台湾的大气科学名词粗略分成七大类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72-72
我国环境问题已进入复合型环境污染的新阶段,项目组通过近10年深入研究,开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波段污染物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物光谱数据库,提出了相应污染物浓度反演算法,建立了数值解析模型;发明了大气污染成分与颗粒物时空三维分布探测技术、整层大气痕量成分探测方法、气溶胶动力学粒径谱检测方法等多种大气污染物光学监测技术和方法,所研发系列技术成果与企业合作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1.灌水保温.灌水能增加土壤的热容量,防止地温继续下降.同时,灌水后可稳定近地表层的大气温度,使气温平稳回升,有利于受冻组织的恢复,从而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重庆市主城大气灰霾形成机理基础研究”项目组,历时3年,率先对西南山地城市--重庆地区的灰霾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在全面分析大气细粒子的理化特征及变化规律、来源的基础上,从灰霾形成的“物质条件”和“气象条件”,两方面初步阐释了重庆市独特下垫面类型和气象条件下灰霾形成的机理基础。该研究在重庆属于首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通过该项目,填补了国内高温高湿、低山丘陵地区灰霾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的空白,也是对全国气溶胶的理化性质与城市群灰霾的形成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该项目作为重庆市“蓝天行动”(2013~2017年)的重要科学研究基础,为重庆市控制细粒子污染、减缓灰霾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逐步实现灰霾污染预报预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重庆市实施国家区域大气联防联控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1999,(7):42-43
一、主要技术内容 原冰箱、冷柜制冷系统及压力式温控器所用工质氟利昂(CFC)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能产生温室效应,国际蒙特利尔协议规定,发达国家从1996年元月1日起停用氟利昂(CFC),第三世界国家可推迟十年,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替代工质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但森林或有助于遏制这场气候危机. 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就能将其中的2/3“吸走”.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对全球森林恢复目标的可行性进行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可以在采集大气颗粒物的同时去除酸/碱性气体,并避免在大气颗粒物采样过程中酸/碱性气体的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采样地点进行采样之前需要优化溶蚀器涂层溶液的浓度。在2008年7月25日至9月;30日利用美国URG公司多种污染物采样仪(UPG-3000K)在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综合观测站采集大气颗粒物的过程中设计并进行了关于优化涂渍溶液浓度的条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为保障大气中酸碱性气体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用来去除氨气影响的柠檬酸溶液的优化浓度为6%,而用于去除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影响的碳酸钠溶液的优化浓度为2%,与URG-3000K仪器说明书及美国环保局有关“反应性酸性及碱性气体与大气颗粒物酸度监测”的文件(EPA/625/R-96/010a)中所指定的柠檬酸溶液及碳酸钠溶液浓度值1%有所不同。本实验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环形溶蚀器大气颗粒物采样系统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进行采样前进行关于溶蚀器涂层溶液浓度确定实验研究的必要性,并为本次北京夏季有关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的采样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萧山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县变市,撤市变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先的粗放型污染过渡到灰霾频发的复合型污染。虽然由于大气污染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粗放型污染得到较大程度的治理,大气中PM10浓度逐年下降。但由于复合型污染的产生,灰霾现象的出现逐步频繁。随着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PM2.5、03、CO等新指标的加入,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和大气污染整治带来新的挑战。萧山区从2009年开始构建、2010年着手建立涉及理化光学特性的多指标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系统,2011年8月正式运行,成为监测研究萧山大气复合污染的有力平台,并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长三角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站点。近五年来萧山区灰霾发生频率逐年增加;近两年的PM10监测结果表明,萧山区PM2.5的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且在PM10中所占比例超过0.5,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杭州市灰霾出现的天数均超过150天,这不仅有损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也严重影响着杭州市民的身体健康。什么是灰霾?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灰霾天气的产生?从2009年起,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的《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是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从多个角度对杭州市大气PM2.5展开研究,着重分析PM2.5对能见度下降影响的污染源种类,针对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提出切实可行的灰霾控制对策措施,为政府减缓和控制灰霾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1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各种空调热泵技术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制冷、空调与热泵的制造和使用的大国,制冷、空调和热泵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制冷剂的使用也造成较大的污染,高效的制冷、空调和热泵技术始终是行业追求的目标。由于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制冷剂产生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国际上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基本都是针对制冷剂为主的化合物造成的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电子制冷器     
《中国科技成果》1999,(18):47-48
一、主要技术内容 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传统压缩制冷剂氟里昂(F12)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害物质,它能破坏被人称为"地球皮肤"臭氧层而威胁人类.  相似文献   

20.
芳芳 《科学大观园》2011,(10):73-73
罕见低温天气产生的"美丽"云团,剥去了北极大气层里具有保护作用的大部分臭氧层,可能北极第一个臭氧洞已经形成。据专家说,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最远已经延伸到纽约上空,他们发出警告说,皮肤癌风险或将提升。同温层里的臭氧层像一条巨大的毯子,笼罩在距离地面大约20公里的上空,阻止太阳释放的大部分高频紫外线到达地面,大大降低患晒斑和皮肤癌风险。但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德国不来梅港阿尔弗雷德极地和海洋研究所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北极高空持续结冰的天气,可能已经使臭氧浓度比标准浓度降低了近一半,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