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与拉丁美洲都是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加强中国与拉美农业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地农作物起源、文化及农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学互鉴,且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7月5—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3.
<正>从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科学评判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三大主粮全产业链减损的影响效应,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新时期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4,(10):16-17
<正>最新一次普查监测到有1249头江豚,这是2006年开始普查以来,首次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长江的“微笑天使”又回来了。就长江江豚的数量和下一步保护措施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2年最新一次普查监测到有1249头江豚,这是2006年开始普查以来,首次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提高单产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出路;提高单产的关键,则在于良种和良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勇登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6.
日前,一份八国集团部长会议报告称:世界面临着永久性的粮食危机和不稳定局面,全球农业生产到2050年必须翻一番,以养活数量激增的人口。这份政策性文件是意大利作为.G8轮值主席国为该集团首次农业部长会议准备的;今年2月1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业发展,这是中国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农业压力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8):62-62
武威红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研发以及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拥有通过国家农业主管部门GMP认证的片剂、颗粒剂、中散、粉剂、预混剂等5条规模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元。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中试生产基地,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成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65-6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研究员和杨秀春博士主持完成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框架分析与文本挖掘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深入研究了1968年至2022年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中国科技议题的特点,深入挖掘了报道中呈现的中国科技形象。研究发现,中国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前沿科技议题中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并集中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技术领域。在中国科技成果与进展、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政治、科技伦理等六个主题框架下呈现出我国作为科技大国与全球科技与经济领导者的正面形象,突出了我国科技自上而下的发展特点,发展速度快、国际影响力强,但也呈现出我国科技创新力不足、轻视科技伦理与风险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进一步深化新时期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国科学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经中国社会学学会批准,2015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继续设立"科学社会学论坛"。本届科学社会学论坛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论坛主题为"新改革时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现向各位学界同仁征集会议论文,诚邀您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先”。农业是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几千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同时对农畜产品的品质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彭彦昆教授就是一位致力于农畜产品检测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 0月 1 1 1 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2 0 0 1年中华信息科技论坛”。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香港电脑学会、澳门电脑学会、台湾资讯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有关部门的领导、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围绕着论坛的主题———加强两岸信息交流 ,促进四地科技合作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探讨两岸四地的交流、合作 ,共同迎接 2 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挑战。论坛的专题之一———信息标准的研讨(名词讨论 )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由于历史的原因 ,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 (尤其是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5):1-1
1月15~16日,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博鳌召开了“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在首届论坛期间,根据与会代表们的建议,由袁隆平、李振声和戴景瑞三位院士牵头的论坛专家委员会共同起草并讨论了论坛宣言,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博物》杂志联合主办,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博物专委会等承办。论坛由主报告和分论坛构成,报告涵盖中国古典博物文化、西方博物学文化、博物学与自然艺术、博物学与博物馆、博物学的主流化与大众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200多位学者和爱好者参会,共计40位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还有超过六万观众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植物眼等在线平台观看直播。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4,(2):12-13
<正>回顾2023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前沿领域发展快速,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基础研究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  相似文献   

16.
有关老虎的新闻不少,特别是2010年11月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高级别保护老虎国际论坛,更引起人们对野生虎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论坛上有专家警告,如果各国不采取切实保护措施,野生虎可能到下一个农历虎年(即2022年)踪迹全无。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中国区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表示,由于人们对野生虎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乐观前景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人工智能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各大科技企业也争相宣布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正在进入新阶段,而且中国有望成为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1"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首次将“农业科技”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今年中央“三农”政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33场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年会,2004年12月7-8日在北京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和听众200余人,包括1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钢、宝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老总,并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到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在闭幕式上讲话.论坛围绕"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殷瑞钰等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李伯聪等4位全国知名自然辩证法领域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就工程哲学进行了小组研讨和大会交流,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现就大会论坛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中青年南方论坛于2004年12月10-13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北京、武汉、长沙等祖国各地的70多位中青年学者和专家欢聚一堂,会议收到论文近50多篇,先后有30余人在大会上作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学校党委副书记陈建新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颜泽贤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啸霆教授,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吴焕泉秘书长到会并讲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主任张明国教授从日本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