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叶甲科21种昆虫的COI基因(长度为716bp)的序列组成和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种叶甲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9.5%、13.9%、32.1%和14.5%,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密码子第三位点A+T平均含量高达90.4%;该序列片段中共有315个碱基发生变异,变异率达到44%;核苷酸替换主要发生在C←→T和A←→T之间,第三位点的替换频率显著高于前两个位点.以中华萝摩叶甲(Chrysocus chinensis)为外群,采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1种叶甲聚为2大分支,叶甲亚科的种类形成一大分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较其他2个亚科分化得早;跳甲亚科与萤叶甲亚科共同聚为另一分支,二者的关系较之与叶甲亚科的关系更近.系统树所反映的三亚科间的关系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共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 yrm ic inae 16属107种(亚种/变种),除了在《中国昆虫名录第6卷蚁科》、《中国蚂蚁》、《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蚁科(一)》、《广西蚂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台湾昆虫名录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中有记载的种类和根据描述新种的原始文献收录的种类外,其他零星记载的种类都标明了出处,以方便读者查阅和核对。在种类名录之后列出了分类地位已经发生改变的分类单元名录。对某些种类的不同中文译名、文献中的一些明显由印刷错误造成的学名拼写错误以及其他问题在注释部分作了说明或更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重庆市昆虫进一步的区系调查和分类研究发现了重庆市5个伪叶甲亚科新纪录种,分别是紫蓝角伪叶甲(Cerogira janthinipennis(Fairmaire,1886))、齿角伪叶甲(Cerogria odontocera(Fairmaire,1886))、蓝背绿伪叶甲(Chlorophila cyanea Pic,1915)、崇安外伪叶甲(Exostira schroederi Borchmann,1936)、莫氏台湾伪叶甲(Taiwanolagria merkli Masumoto,1988)。研究了采自其他省份的伪叶甲亚科标本,发现其中2种也是其他一些省份的新纪录种。本文对这5个重庆新纪录种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及雄性阳茎图,更新了这5种的地理分布。本文的记述对于伪叶甲亚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补充突伪叶甲亚科(Statiriinae)中国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分类鉴定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显微镜进行标本观察和鉴定。【结果】鉴定出突伪叶甲亚科5个中国新纪录种,分别为:印管伪叶甲(Donaciolagria impressipennis Pic,1914)、四斑外伪叶甲(Exostira bisbimaculata Pic,1935)、富士大伪叶甲(Macrolagria fujisana Lewis,1895)、粗头大伪叶甲(Macrolagria robusticeps (Lewis,1895))和紫色丘伪叶甲(Sora purpureipennis Borchmann,1930)。对这5个新纪录种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及雄性阳茎图,更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结论】研究结果对于突伪叶甲亚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也为更好地利用该亚科的资源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重庆市昆虫进一步的区系调查和分类研究发现了重庆市5个伪叶甲亚科新纪录种,分别是紫蓝角伪叶甲(Cerogira janthini pennis(Fairmaire,1886))、齿角伪叶甲(Cerogria odontocera(Fairmaire,1886))、蓝背绿伪叶甲(Chlorophila cyaneaPic,1915)、崇安外伪叶甲(Exostira schroederi Borchmann,1936)、莫氏台湾伪叶甲(Taiwanola gria merkli Masumoto,1988)。研究了采自其他省份的伪叶甲亚科标本,发现其中2种也是其他一些省份的新纪录种。本文对这5个重庆新纪录种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及雄性阳茎图,更新了这5种的地理分布。本文的记述对于伪叶甲亚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整理吉林省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昆虫标本,研究吉林省叶甲总科昆虫区系组成.结果发现:吉林省叶甲总科昆虫共有139种,隶属5科72属,其中,吉林省新纪录2种,分别为黑脊萤叶甲(Galeruca nigrolineata)、粉筒胸叶甲(Lypesthes ater).在属级区系组成中,单种属区系组成占主导地位;在种级区系组成中,多种属的区系地位稍高.吉林省叶甲总科昆虫广布种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8.42%;区系成分以古北区为主,成分来源主要是中国-喜马拉雅区系.  相似文献   

7.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8.
中国蜉蝣目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在东周(公元前625年左右)的《诗经》里已有蜉蝣的记载,以后不断有零星报导。直至1935年胡经甫教授发表了《中国昆虫名录(Catalogus Insectorum Sinensium)》专著,其中记录了蜉蝣41种,隶属9个科、16个属。接着,1936年,德人Ulmer发表了《中国蜉蝣名录》,记录了47种,隶属9个科,15个属。1935—1938年,徐荫祺教授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蜉蝣目的研究工作,陆续发表《中国蜉蝣(The Mayflies of China)》的论文,共报导了64种,分别隶属3个科、10个亚科、20个属。其中描述了1个新属、6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叶甲科昆虫的区系组成及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新疆北部 39种叶甲科昆虫 ,分属 3个亚科 ,2 1属。其区系成分包括中亚种、泛古北种、欧洲—西伯利亚种和广布种。其中中亚种类最多 ;广布种只有 1种。乌鲁木齐叶甲、阿尔泰叶甲、愈纹萤叶甲、脊萤叶甲等是新疆北部荒漠草地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记录了27属256种(亚种/变种)的基础上,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另外14属132种(亚种/变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的基础上,记录中国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另外11属153种(亚种/变种)。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跳甲亚科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 1997年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了五个样点 ,对跳甲亚科 (Alticinae)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MA)、Shannon- 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 (H′)、Pielou的均匀度指数 (Jsw) ,计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 ,不同样点、不同月份、不同海拔高度 ,跳甲亚科 (Alticinae)昆虫群落的物种数 (S)、丰富度指数 (DMA)、多样性指数值 (H′)、均匀度值 (Jsw)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蠓类是大自然中几乎随处都可遇到的六腿小飞虫,在我国北方称之为小咬,四川地区叫作墨墨蚊,而在鄂北一带又叫作蟆子,在英文书中称之为“B iting m idge″,是一类具有一对翅膀和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昆虫分类系统中它们属于双翅目(D iptera)蠓科(C eratopogonidae)。全世界已知的蠓科昆虫约有6000种,被分为约110个属(G enus)及五个亚科(Subfam ily),即澳蠓亚科、细蠓亚科、毛蠓亚科、铗蠓亚科和蠓亚科。我国蠓类已知有除澳蠓亚科以外的4亚科,39属共1015种。但由于蠓类体形很微小(0.8~4毫米),人们肉眼不易辨认,正如唐代诗人元稹所形容为“无…  相似文献   

15.
朽木甲是一个经济意义较为重要的昆虫类群,曾被作为一个独立科使用了近200年,于20世纪90年代被作为拟步甲科的亚科单位.本文对世界朽木甲分类研究的基本历史与现状、分类文献、分类系统和种类情况做了较详细介绍,并依据已知种类进行了区系分析,首次列出中国2族、16属、146种的系统目录.  相似文献   

16.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分析。经鉴定该区本次调查发现食蚜蝇科昆虫3亚科11族47属107种,其中管蚜蝇亚科6族16属37种,巢穴蚜蝇亚科1族1属1种,食蚜蝇亚科4族30属69种,其中毛斑胸蚜蝇Spilomyia manicata(Rondani,1865)首次在中国记录,山西省新记录种64种,未定种7种。通过本次调查,使山西省食蚜蝇科昆虫的种类记录达到159种。基于100种已知种类和47属的资料分析,发现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种类成分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要成分,单纯的古北区成分略优于单纯的东洋区成分;从属的分布看,多区属比例高达70.21%,单区属成分所占比例较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 Schilling)昆虫种类、分布、寄主、外生殖器的比较解剖、区系分析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记录了内蒙古长蝽科71种昆虫.隶属于11个亚科39属,对1个中国新记录属(Raglim Stal.,1872)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Hyalocoris Vinokurov和Drymus orientalis Kerzhner)进行了描述,并对国内原有记载的个别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植物志》紫草科的编写,我们在全国各大标本室看了标本,对我国厚壳树属植物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澄清了某些种在以往学名采用上的混乱(见《甘肃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1期),并发现了云南南部一新种,特在本文予以报导。厚壳树属植物属紫草科(Boraginaceae)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本属均为木本植物,在整个紫草科的进化中是比较原始的类型,但是较最原始的破布木亚科(Cordioideae)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区蚊科昆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地区蚁科昆虫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共记录5亚科,26属,55种。其中包括8新种,中国记录8种,湖北新记录属11属,新记录种37种。  相似文献   

20.
半翅目异翅亚目(Hemiptera Hetero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全世界已知为30000种,中国半翅目已记录的种类共计3100种,我国现在已查明的蝽科有400种.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及聚类分析法对秦岭地区蝽科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共记载了6亚科38属56种,其中有2属3种为陕西省新记录.根据分类研究编写了种的检索表,对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