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将浓硫酸浸泡处理和砂磨处理过的种子置温度5、10、15、20、25、30、35℃恒温及25/15℃(昼/夜)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各温度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30℃,浓硫酸浸泡最佳处理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春3号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硫酸镁处理浓度,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镁溶液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镁浸种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大豆单株的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了电导率,尤其以ρ(Mg^2 )=10.00mg/L的硫酸镁溶液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盐胁迫对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2个种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 (D.Don) Hara)和荞麦(Fagopyrumemarginatum (Roth) Meisner)种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最高时温度是35℃,最适温度是25℃,该温度下荞麦种子的萌发率(73.67%)显著高于金荞麦种子的萌发率(54.78%),金荞麦种子25℃萌发率与35℃时萌发率(55.48%)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荞麦种子25℃时种子萌发率只比35℃时萌发率(75.67%)低2.00%;0.1%NaCl浓度与CK(NaCl浓度为0)时对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2个种种子均有抗低盐能力.通过比较不同NaCl浓度下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的相对变化,得出金荞麦种子比荞麦种子具有更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存储方式、光照、低温、赤霉素浸种这4种因素对中华金腰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金腰种子具有后熟休眠特性,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显著高于黑暗条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5℃低温处理条件下有提高,且与低温处理时间呈正相关,但低温对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采用赤霉素浓度150 mg/L浸种12 h后发芽率高...  相似文献   

5.
刘维君 《甘肃科技》2013,(20):160-162
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处理甘草种子,研究氯化钠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0-50mmol/L的范围内,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着氯化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50mmol/L的氯化钠处理效果最佳。两组对照相比较,研磨过的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也明显高于未研磨的,分别高出238.20%,249.0%,238.93%。  相似文献   

6.
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条件下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8~35℃,28℃和33℃则是发芽的最佳变温;海巴戟种子本身存在着某种抑制萌发的特殊物质,但在土壤中这种拟制萌发的状态可被打破而诱导萌发;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的播种基质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有利,以河沙加泥炭土作为播种基质的海巴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7.0%,其相应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最高,分别为63.5%和12.532;温水处理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它的出苗整齐度,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74.0%和62.5%,其相应的发芽指数为12.271.  相似文献   

7.
长春花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探索适宜长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了温度(20℃、24℃、28℃和30℃)和光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和全黑暗)对经自来水浸种24h后的长春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幼苗的芽长和干重均受光照条件、温度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种子的发芽势、幼苗的鲜重受光照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和温度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幼苗的根长仅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1).各光照和温度条件组合间,种子在黑暗、20℃-28℃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黑暗、24℃和28℃下的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根在光照和28℃以及黑暗和24℃下较长,芽在黑暗、24℃-30℃下最长,鲜重在光照和24℃以及黑暗和20℃-30℃下最大,干重在光照、24℃下最大.黑暗、24℃是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8.
茜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茜草种子的特性,探讨温度、光照等条件对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观测了茜草种子的形态、千粒质量、水分含量、吸水率,测定了茜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15,20,25℃)下,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结果表明,室温下茜草种子吸水率在36h达到饱和,为161%;茜草种子在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69%;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茜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以缩短茜草种子的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9.
对迷人杜鹃种子用KMnO4、6-BA和NAA溶液处理。实验结果表明:KMnO4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其种子的萌发;NAA对其种子的萌发也有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6-BA对其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用浓度为150mg/L的NAA溶液浸种子24h时,其发芽势、发芽率、最终发芽率都为最高,分别为64%、81%、92%。4℃时用1%KMnO4的溶液先处理12h,再用150mg/L的NAA溶液浸种24h,最终发芽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栝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种子经适当的浸种处理和在适宜的温度下催芽,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表明,栝楼种子在用40℃温水浸泡6小时,再转入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放在太阳下晒到种子表层水干后,于30℃下催芽,促进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环己烷为添加剂,以不同碱度的Zn(OH)4^2和Zn(NH3)4^2为前驱体,在一定温度的水热条件下反应,经洗涤、干燥处理后,得到ZnO微晶粉体。产物通过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ZnO形貌和大小。结果表明,生成的产物属于六方晶相,典型形貌是由纳米棒状单晶组成的ZnO集合体,组成集合体的单晶在不同反应环境中成长为粗壮、尖细、成簇的不同形貌。集合体可在0.5~4μm控制制备。ZnO集合体不是个体的简单聚集,而是在聚乙二醇-20000的辅助作用下,实现了特定晶面的择优成核和取向生长。讨论了环己烷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前驱体的碱度等条件对ZnO晶体生长与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氧化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PEG胁迫对蓖麻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渗透胁迫对蓖麻种子吸胀和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蓖麻种子吸胀速率均随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5%的PEG处理能促进蓖麻种子萌发,10%和15%浓度的PEG处理对蓖麻种子萌发起到明显抑制;蓖麻种子萌发期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5%的PEG处理蓖麻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0%的PEG处理蓖麻种子脯氨酸含量为最高;哲蓖3号种子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强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细胞膜变化的一些电参数特性,应用电阻抗图谱的方法研究小麦叶片对PEG溶液不同渗透势的反应,测定了不同渗透势下叶片的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弛豫时间及弛豫时间的分布系数的数值,并应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电阻抗参数与渗透势的关系及电阻抗参数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渗透势的增加,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减小,弛豫时间分布系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胞外电阻和胞内电阻在各个渗透势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弛豫时间增大,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对不同的渗透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二水醋酸锌、氢氧化钠为原料,长链聚乙二醇(PEG-20000)、环己烷为添加剂,制备出氧化锌微晶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液环境中,利用长链PEG不仅可以制备特殊形貌的氧化锌,也可以在环己烷的作用下,制备出大长径比的一维氧化锌棒.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600作用下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为原料、玻璃载玻片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二醇600(PEG600)作用下的TiO2薄膜.实验发现:经550℃煅烧,得到了锐钛矿与金红石混相的TiO2;随着PEG600含量的增加,金红石相TiO2含量增加,TiO2的形貌由不规则向球状转化,所得TiO2的粒径减小;PEG600的加入,提高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α-呋喃丙烯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微波辐射和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利用Perkin反应,快速合成了α 呋喃丙烯酸;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不同种类的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物的物料比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功率为260W、微波反应时间为11min、以聚乙二醇1000(PEG1000)为相转移催化剂,糠醛与乙酐的体积比为1∶2,糠醛与无水碳酸钾的量比为1.00∶0.55时,α 呋喃丙烯酸的产率为72.3%.  相似文献   

17.
水分和盐分胁迫对海滨锦葵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别用含有0、100、200mmol/LNaCl和等渗PEG的Hoagland培养液处理海滨锦葵幼苗,10天后测定植株的生长、水分状况、Na、K离子含量、渗透调节能力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NaCl和等渗PEG均引起生长的下降,但等渗PEG对海滨锦葵的影响比NaCl的影响大,说明海滨锦葵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对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团聚问题,本实验在胶体烘干前加入适量的分散剂聚乙二醇(PEG),通过TEM,XRD检测羟基磷灰石粉体,结果表明:当加入PEG为n(HAP):n(PEG)=10:2,PEG浓度为2%时羟基磷灰石经70℃烘干,600℃煅烧后粉末粒子为柱状,团聚体少,长约40nm,宽约20nm.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PEG)引发提高芦笋种子萌发整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二醇(PEG)引发能提高芦笋种子萌发的整齐度和发芽势,幼苗更为健壮,活力指数提高。影响引发效果的关键是引发时间的长短,与 PEG 的分子量及引发液中添加 H_2O_2与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环氧乙烷经开环聚合得分子量为264左右的聚乙二醇,即PEG264,再与油酸酯化,生成PEG264油酸酯的合成过程,并对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